客服电话:400-000-2365

黑臭水体修复用微生态菌群规模化生产方法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9-11-1 11:51:05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05.30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IPC分类号C12N1/20; C12N1/16; C02F3/34; C12R1/23; C12R1/385; C12R1/04; C12R1/10

  摘要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大豆和禾谷,经预处理后混合,用基础培养基溶解其有效成分,再与含菌种的基础培养基混合反应,制得液体微生态菌群。所述液体微生态菌群应用范围广,可有效提高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提高COD、BOD、硫化物、氨氮、总磷及有毒有害物质去除率,处理后水质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标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大豆和禾谷,经预处理后混合,用基础培养基溶解其有效成分,再与含菌种的基础培养基混合反应,制得液体微生态菌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禾谷选自大米、小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黄米、荞麦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包括初筛所述大豆和禾谷,其中所述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35%,钾含量不低于1500ppm,镁含量不低于1200ppm;所述禾谷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包括清洗、沥水、粉碎和/或杀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和禾谷的重量配比为(1.5~4.0)∶(0.5~2.8);优选为(2.0~3.0)∶(1.0~2.0);更优选为2.5∶1.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培养基含有氯化钠0.2%~0.8%,溶剂为无菌水;所述基础培养基含有氯化钠优选为0.3%~0.7%;更优选为0.4%~0.6%;最优选为0.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培养基溶解时间为8~48h;优选为12~36h;更优选为18~30h;最优选为24h。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包括嗜酸乳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放线菌、地衣芽孢杆菌、解磷钾菌、硝化菌、酵母菌和脱硫菌;

  优选的,所述嗜酸乳杆菌菌种含量为(8.0~10.0)×108CFU/mL;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菌种含量为(4.0~8.0)×108CFU/mL;所述放线菌菌种含量为(2.0~4.0)×108CFU/mL;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种含量为(2.0~3.0)×108CFU/mL;所述解磷钾菌菌种含量为(1.0~2.0)×108CFU/mL;所述硝化菌菌种含量为(1.0~2.0)×108CFU/mL;所述酵母菌菌种含量为(0.8~1.6)×108CFU/mL;所述脱硫菌菌种含量为(0.5~1.0)×108CFU/mL;

  更优选的,所述嗜酸乳杆菌菌种含量为9.0×108CFU/mL;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菌种含量为6.0×108CFU/mL;所述放线菌菌种含量为3.0×108CFU/mL;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种含量为2.5×108CFU/mL;所述解磷钾菌菌种含量为1.6×108CFU/mL;所述硝化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所述酵母菌菌种含量为1.2×108CFU/mL;所述脱硫菌菌种含量为0.7×108CFU/mL。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得到的液体微生态菌群中的总菌浓度大于50×108CFU/mL;或大于60×108CFU/mL;或大于70×108CFU/mL;或大于80×108CFU/mL;或大于100×108CFU/mL;或大于120×108CFU/mL。

  说明书

  一种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和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全国地表水污染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微生物作为大自然的清洁工,在环境治理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污水处理领域。相对于传统的物理法、化学法等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微生物技术由于其效果好、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根据用途不同,微生态菌群由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组成,其生产方法也多种多样。专利CN201310245117.1公开了一种多菌种复合改善水质的EM菌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含有沼泽红假单胞菌、嗜酸乳杆菌、酿酒酵母、放线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由菌种经过发酵、稀释后得到的。

  专利CN201210034445.2公开了一种EM简易、快速繁殖的方法,具体包括液体培养基的优化配制、培养容器的选用、菌种的选择、EM培养的方法及过程。其利用大米粉、红砂糖、玉米粉作为主要营养源。

  专利CN201810642664.6公开了一种生物菌种,是以水稻秸秆和谷壳为主要原料,以玉米粉和甲壳素为辅料,并制备成培养基;以豆浆和红糖为营养液,以EM菌为菌源,并制备成菌液;然后用菌液将培养基发酵成为生物菌种。虽然其解决了水稻秸秆的再利用问题,但由于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还需要加入玉米粉、甲壳素、豆浆和红糖等营养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结合安徽一带的农业特点,选择农作物大豆和禾谷为原料,经预处理,用基础培养基溶解其有效成分,再与含菌种的培养基混合反应,制得液体微生态菌群。本发明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解决了大豆,谷物等农作物原料大量堆存问题,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

  一种用于修复黑臭水体的微生态菌群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选择大豆和禾谷,经预处理后混合,用基础培养基溶解其有效成分,再与含菌种的基础培养基混合反应,制得液体微生态菌群。

  进一步的,所述禾谷选自大米、小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粱、黄米、荞麦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包括初筛所述大豆和禾谷;更进一步的,所述初筛包括测定所述大豆和禾谷的主要成分含量,包括但不限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进一步的,所述测定方法为通常的测定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法、化学法、色谱法、酶法、发酵法和重量法,例如化学滴定法、紫外吸收法、原子吸收法、提取法、比色法、高效液相法、气相色谱法。更进一步的,所述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35%,钾含量不低于1500ppm,镁含量不低于1200ppm。更进一步的,所述大豆的蛋白质含量不低于50%,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40%,钾含量不低于1700ppm,镁含量不低于1300ppm。更进一步的,所述禾谷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于70%;或不低于75%;或不低于80%;或不低于85%。

  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包括清洗、沥水、粉碎和/或杀菌。所述清洗、沥水、粉碎和/或杀菌可以是本领域通常的任何方法。

  进一步的,所述大豆和禾谷的重量配比为(1.5~4.0)∶(0.5~2.8);更进一步的,所述重量配比为(2.0~3.0)∶(1.0~2.0);更进一步的,所述重量配比为2.5∶1.5。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培养基含有氯化钠0.2%~0.8%,溶剂为无菌水;更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培养基含有氯化钠0.3%~0.7%;更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培养基含有氯化钠0.4%~0.6%;更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培养基含有氯化钠0.5%。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培养基的pH为7.0~7.2。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培养基溶解时间为8~48h;更进一步的,所述溶解时间为12~36h;更进一步的,所述溶解时间为18~30h;更进一步的,所述溶解时间为24h。

  进一步的,所述菌种包括嗜酸乳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放线菌、地衣芽孢杆菌、解磷钾菌、硝化菌、酵母菌和脱硫菌。更进一步的,所述嗜酸乳杆菌菌种含量为(8.0~10.0)×108CFU/mL;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菌种含量为(4.0~8.0)×108CFU/mL;所述放线菌菌种含量为(2.0~4.0)×108CFU/mL;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种含量为(2.0~3.0)×108CFU/mL;所述解磷钾菌菌种含量为(1.0~2.0)×108CFU/mL;所述硝化菌菌种含量为(1.0~2.0)×108CFU/mL;所述酵母菌菌种含量为(0.8~1.6)×108CFU/mL;所述脱硫菌菌种含量为(0.5~1.0)×108CFU/mL。更进一步的,所述嗜酸乳杆菌菌种含量为9.0×108CFU/mL;所述铜绿假单胞菌菌种含量为6.0×108CFU/mL;所述放线菌菌种含量为3.0×108CFU/mL;所述地衣芽孢杆菌菌种含量为2.5×108CFU/mL;所述解磷钾菌菌种含量为1.6×108CFU/mL;所述硝化菌菌种含量为1.5×108CFU/mL;所述酵母菌菌种含量为1.2×108CFU/mL;所述脱硫菌菌种含量为0.7×108CFU/mL。

  进一步的,制备得到的液体微生态菌群中的总菌浓度大于50×108CFU/mL;或大于60×108CFU/mL;或大于70×108CFU/mL;或大于80×108CFU/mL;或大于100×108CFU/mL;或大于120×108CFU/mL。

  其中,硝化菌能祛除氨氮等含氮物质,去富营养化;异养生物菌能分解可溶性有机废物,除腥臭味;异养菌利用有机碳(固体颗粒废物)进行新陈代谢,转换生成二氧化碳,降解悬浮颗粒(SS)和底泥,保持水的良好透明度;磷作为微生物自身生长和新陈代谢营养,转化为细胞有机体物质而得以降解。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制得的液体微生态菌群可用于修复黑臭水体,应用范围广,从低温到高温(15~45℃)、从强酸性(pH 3.5)到强碱性(pH 10),都可高效修复黑臭水体;

  2、本发明制得的液体微生态菌群具备多种属高净化能力微生物,可有效提高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提高COD、BOD、硫化物、氨氮、总磷及有毒有害物质去除率,同时具有污泥量少、启动时间短、运行稳定性和耐冲击性高、安全无害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不仅能更加有效地用于城市污水、河涌、江河、湖泊污染及餐饮油烟等污染物的治理,而且能有效地用于一般普通(传统)微生物菌剂难以或无法处理的成分复杂多变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的治理;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封闭性水体治理,如连通水道、城市内河涌、公园湖泊等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本发明制得的液体微生态菌群可有效改善水体水质,消除水体异味,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体生态平衡,维持水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处理后水质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标准。(发明人邓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