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9-12-12 11:33:47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09.06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IPC分类号C02F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沉砂池进行沉淀处理;对沉砂处理后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调节池中进行水量均衡调节的目的;调节池中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进行贮存池进行贮存,便于下一步进行的隔油操作;通过静置贮存的可浮油废水通过进水管缓慢进入平流式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可浮油废水进入配水槽通过进水孔匀速缓慢进水,在进水间通过排渣管进行排渣,在其上表面通过刮油机上的刮油板进行匀速刮油进入集油管,底部的废水进入出水管;集油管与油池连通,收集的油存储在油池中;出水管与水池连通,收集的废水存储在水池中,便于后续处理使用。本发明能够快速对废水进行隔油处理,且分级明确,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油的状态分有: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和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

  S2: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沉砂池进行沉淀处理,再进行沉砂处理过程中底部的砂石排放;

  S3:对沉砂处理后的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调节池中进行水量均衡调节的目的;

  S4:调节池中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进行贮存池进行贮存,便于下一步进行的隔油操作;

  S5:通过静置贮存的可浮油废水通过进水管缓慢进入平流式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可浮油废水进入配水槽通过进水孔匀速缓慢进水,在进水间通过排渣管进行排渣,在其上表面通过刮油机上的刮油板进行匀速刮油进入集油管,底部的废水进入出水管;

  S6:集油管与油池连通,收集的油存储在油池中;出水管与水池连通,收集的废水存储在水池中,便于后续处理使用;

  S7: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废水通过管道进入调节池中进行水量均衡调节的目的;

  S8:根据油水分离的实际情况,调节池底部的水泵开始工作,通过管道将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废水输送到微滤池,通过微滤池实现过滤大颗粒杂质;

  S9:经过微滤处理后的乳化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循环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循环池底部的水泵进行工作,根据超滤的实际情况通过管道将乳化油废水输送到超滤池进行超滤工作,超滤池后的再利用水流入清洗管,回收再处理的水流入可回用水管;

  S10:清水管与清洗池流体连通,能够进行存储用于后续厂区使用,可回用水管与回用池流体连通,存储在回用池中的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循环池再次进行水质水量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的粒径为80um以上,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的粒径为10—60u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同规格的水泵,且两个水泵均与输送管道流体连通,两个水泵互为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的微滤池中的过滤介质孔径为1—50um,过滤压力为200k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的循环池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同规格的水泵,且两个水泵均与输送管道流体连通,两个水泵互为备用,S9中的循环池通过管道与浓缩池连通,能够将调节中浓缩污水进行存储。

  说明书

  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隔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油类物质的废水,含油废水中所含的油类物质包括天然石油、石油产品、焦油及其分馏物,从对水体的污染来说,不同工业部门排出的废水所含油类物质的浓度差异很大。如炼油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油量约为150~1000mg/L,焦化厂废水中焦油含量为500~800mg/L,油类物质在废水中通常以三种状态存在:①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颗粒较大,粒径大于100µm,易于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在石油污水中,这种油占水中总含油量的60~80%;②油品在废水中分散的粒径较小,呈乳化状态,不易从废水中分离出来;③小部分油品呈溶解状态,溶解度约为5~15mg/L。含油废水常用隔油池回收浮油或重油。

  油类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可分为浮油、乳化油和溶解油等三类;浮油是指含油废水静置一段时间后会缓慢自动浮上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的油类物质。浮油是含油废水中油类物质的主要成分,以炼油厂废水为例,浮油可占含油量的60%~80%左右。浮油的油滴粒径较大,一般在lOµm以上。浮油易浮于水面,是含油废水的主要油组分;油珠粒径较大,一般大于100µm,易浮于水面形成油膜或油层。乳化油是指含油废水中长期静置也难以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必须先经过破乳处理转化为浮油然后才能加以分离的油类物质。这种状态的油类物质由于油滴表面有一层由乳化剂形成的稳定薄膜,阻碍了油滴合并,因此一般不能用静沉法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乳化油的油珠粒径较小,一般在0.1~2µm之间。溶解油是指废水中以分子状态溶解于水中,只能通过化学或生化方法才能将其分解去除的油类物质。溶解油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通常每升只有几毫克。溶解油的油珠粒径比乳化油还小,有的可小到几纳米,是溶于水的油微粒。

  现有针对上述三种油一般会有相应的隔油处理,但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明确逐级细分,导致隔油处理效果不佳,从而导致下述情况出现:1)浸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分不能渗入土中,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使农作物枯死;2)排入水体后会使水生生物因处于严重缺氧状态而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具备的能够分级针对性隔油处理,达到高效率作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隔油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隔油提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油的状态分有: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和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

  S2: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沉砂池进行沉淀处理,再进行沉砂处理过程中底部的砂石排放;

  S3:对沉砂处理后的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调节池中进行水量均衡调节的目的;

  S4:调节池中的可浮油废水通过管道进行贮存池进行贮存,便于下一步进行的隔油操作;

  S5:通过静置贮存的可浮油废水通过进水管缓慢进入平流式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可浮油废水进入配水槽通过进水孔匀速缓慢进水,在进水间通过排渣管进行排渣,在其上表面通过刮油机上的刮油板进行匀速刮油进入集油管,底部的废水进入出水管;

  S6:集油管与油池连通,收集的油存储在油池中;出水管与水池连通,收集的废水存储在水池中,便于后续处理使用;

  S7: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废水通过管道进入调节池中进行水量均衡调节的目的;

  S8:根据油水分离的实际情况,调节池底部的水泵开始工作,通过管道将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废水输送到微滤池,通过微滤池实现过滤大颗粒杂质;

  S9:经过微滤处理后的乳化油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循环池进行水质水量调节,循环池底部的水泵进行工作,根据超滤的实际情况通过管道将乳化油废水输送到超滤池进行超滤工作,超滤池后的再利用水流入清洗管,回收再处理的水流入可回用水管;

  S10:清水管与清洗池流体连通,能够进行存储用于后续厂区使用,可回用水管与回用池流体连通,存储在回用池中的废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循环池再次进行水质水量调节。

  优选的,所述S1中的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的粒径为80um以上,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的粒径为10—60um。

  优选的,所述调节池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同规格的水泵,且两个水泵均与输送管道流体连通,两个水泵互为备用。

  优选的,所述S8中的微滤池中的过滤介质孔径为1—50um,过滤压力为200kPa。

  优选的,所述S9中的循环池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同规格的水泵,且两个水泵均与输送管道流体连通,两个水泵互为备用,S9中的循环池通过管道与浓缩池连通,能够将调节中浓缩污水进行存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本发明中处理的废水隔油方式能够保证隔油效果良好,且效率高能够有效的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能够有效的保护土壤和水质的正常,从而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水体的正常使用,可以有效的避免环境被破坏。(发明人李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