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20-6-24 8:03:33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20.02.09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7/00; B05D7/14; B05D7/2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主要包括生物池体,其内依次设有第一缺氧段、厌氧段、第一好氧段、第二缺氧段、第二好氧段、第三缺氧段、第三好氧段,生物池体一侧设有进水配水渠,其另一侧设有消化液回流渠,第一缺氧段、厌氧段、第二缺氧段、第三缺氧段内各挡板两侧各设有一个潜水推流器,第一好氧段、第二好氧段、第三好氧段底部均设有固定式曝气装置,其中,第三缺氧段还设有用于将其转变为好氧段的升降式曝气装置。本发明通过对第三缺氧段进行曝气组件的设置,使第三缺氧段能够进行缺氧和好氧之间的切换,从而满足本发明生物池的A/O工艺与AA/O工艺之间的转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生物池体(1);所述生物池体(1)内依次设有第一缺氧段(11)、厌氧段(12)、第一好氧段(13)、第二缺氧段(14)、第二好氧段(15)、第三缺氧段(16)、第三好氧段(17),所述第一缺氧段(11)、厌氧段(12)、第一好氧段(13)、第二缺氧段(14)、第二好氧段(15)、第三缺氧段(16)、第三好氧段(17)相邻两段均通过预留孔洞(18)连通;

  所述生物池体(1)一侧设有进水配水渠(2),其另一侧设有消化液回流渠(3),所述进水配水渠(2)分别通过进水调节堰门(21)与第一缺氧段(11)、第二缺氧段(14)、第三缺氧段(16)连通,所述消化液回流渠(3)分别通过调节堰门(31)与第一好氧段(11)、第一缺氧段(11)连通,所述第三好氧段(13)出水部分别通过内回流泵(32)、出水堰(19)与消化液回流渠(3)、二沉池连通;

  所述第一缺氧段(11)、厌氧段(12)、第二缺氧段(14)、第三缺氧段(16)内各挡板两侧各设有一个潜水推流器(4),所述第一好氧段(13)、第二好氧段(15)、第三好氧段(17)底部均设有固定式曝气装置(5),其中,第三缺氧段(16)还设有用于将其转变为好氧段的升降式曝气装置(6);

  所述固定式曝气装置(5)包括曝气组件(7)以及与生物池体(1)固定的固定件(51),所述升降式曝气装置(6)包括升降组件(8)以及多组曝气组件(7),所述曝气组件(7)具体包括分别适配对应段池体大小的曝气管道(71)以及均匀分布在曝气管道(71)上的防堵曝气头(72),所述固定式曝气装置(5)、升降式曝气装置(6)分别通过软管管道与其上方所布设的空气管(9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推流器(4)通过方转柱(41)、起吊架(42)与生物池体(1)连接,所述方转柱(41)竖向设置在生物池体(1)内,并通过支承架(43)与起吊架(42)固定连接,所述起吊架(42)与生物池体(1)顶面固定连接,起吊架(42)上顶端设有滑轮组件(44),起吊架(42)中部设有手动升降器(45),潜水推流器(4)与方转柱(41)滑动连接,且上端通过滑轮组件(44)的吊绳穿过滑轮组件(44)并与手动升降器(45)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8)包括升降对接管(81)、升降轨道(82)、传动机构(83),所述升降对接管(81)与升降轨道(82)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轨道(82)设置在生物池体(1)内壁,所述传动机构(83)包括中心传动杆(831)以及上下分布在升降轨道(82)的两组调节杆(832),所述中心传动杆(831)上设有两组第一传动链轮(833),所述两个调节杆(832)各设有一个与其对应的第一传动链轮(833)链传动的第二传动链轮(834),调节杆(832)两端各设有一个升降钢绳(835)与升降对接管(81)连接,所述升降对接管(81)外侧面与曝气组件(7)的曝气管道(71)固定连接,所述中心传动杆(831)一侧设有用于链传动的第三传动链轮(84),所述第三传动链轮(84)上方的生物池体(1)上设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具体带有摇柄的链轮件或装载有驱动电机的链轮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对接管(81)通过多组三角滑块(85)与其所对应的升降轨道(82)滑动连接,所述三角滑块(85)内设有与升降轨道(82)匹配的T型滑槽,所述三角滑块(85)与升降对接管(81)转动连接,所述三角滑块(85)与升降对接管(81)上下两侧各通过一个弹性伸缩柱(86)连接,所述弹性伸缩柱(86)包括连接杆(861)、套管(862)以及弹簧(863),所述连接杆(861)通过弹簧(863)与套管(862)内底面连接,连接杆(861)、套管(862)分别与三角滑块(85)、升降对接管(81)位置对应处设有转动头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堵曝气头(72)包括压力罩帽(73)、喷柱(74),所述压力罩帽(73)与喷柱(74)活动连接,所述喷柱(74)下部圆周设有多组清堵刷毛(75),所述喷柱(74)上端周向设有多组导气口(741),所述压力罩帽(73)下端外罩喷柱(74),且其内壁下部周向设有多组用于供气流驱动的气流板(731),所述压力罩帽(73)外壁与气流板(731)位置对应处周向设有多个曝气出口(732),所述导气口(741)上方的喷柱(74)处设有限位环(742),用于与压力罩帽(73)内壁中部的挡环(733)匹配限位,所述压力罩帽(73)上顶面周向设有多个用于卡接搅拌叶片(75)的搅拌卡槽(734),可根据使用需要卡设搅拌叶片(7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曝气装置(5)、升降式曝气装置(6)分别通过软管管道与其上方所布设的空气管(91)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缺氧段(16)通过设置的升降式曝气装置(6)可将其转变为好氧段,并且所述第一好氧段(13)的固定式曝气装置(5)转变为间歇曝气或微量曝气搅拌,使整个流程从A/O工艺转换为常规的AA/O工艺。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

  背景技术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贫乏,我国污水产量却逐年增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污水处理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的改善了我国的水环境,污水处理厂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其中,生物池的结构设计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

  生物池通常包括池体、填料、布水装置、曝气装置等,通常包括普通生物池、高负荷生物池、塔式生物池和曝气生物池,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生物反应单元使其核心,这一部分运行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

  但是传统的生物池结构结构往往比较单一,不能进行不同工艺的切换,并且其设置的曝气组件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堵塞的情况,造成曝气效率及质量下降,因此,现需要一种能够在A/O工艺与AA/O工艺之间的转换并且能增强曝气组件防堵的生物池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结构,主要包括生物池体;所述生物池体内依次设有第一缺氧段、厌氧段、第一好氧段、第二缺氧段、第二好氧段、第三缺氧段、第三好氧段,所述第一缺氧段、厌氧段、第一好氧段、第二缺氧段、第二好氧段、第三缺氧段、第三好氧段相邻两段均通过预留孔洞连通;

  所述生物池体一侧设有进水配水渠,其另一侧设有消化液回流渠,所述进水配水渠分别通过进水调节堰门与第一缺氧段、第二缺氧段、第三缺氧段连通,所述消化液回流渠分别通过调节堰门与第一好氧段、第一缺氧段连通,所述第三好氧段出水部分别通过内回流泵、出水堰与消化液回流渠、二沉池连通;

  所述第一缺氧段、厌氧段、第二缺氧段、第三缺氧段内各挡板两侧各设有一个潜水推流器,所述第一好氧段、第二好氧段、第三好氧段底部均设有固定式曝气装置,其中,第三缺氧段还设有用于将其转变为好氧段的升降式曝气装置;

  所述固定式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组件以及与生物池体固定的固定件,所述升降式曝气装置包括升降组件以及多组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具体包括分别适配对应段池体大小的曝气管道以及均匀分布在曝气管道上的防堵曝气头,所述固定式曝气装置、升降式曝气装置分别通过软管管道与其上方所布设的空气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潜水推流器通过方转柱、起吊架与生物池体连接,所述方转柱竖向设置在生物池体内,并通过支承架与起吊架固定连接,所述起吊架与生物池体顶面固定连接,起吊架上顶端设有滑轮组件,起吊架中部设有手动升降器,潜水推流器与方转柱滑动连接,且上端通过滑轮组件的吊绳穿过滑轮组件并与手动升降器连接。通过起吊架、方转柱等组件进行潜水推流器的安装及高度控制,其操作施工难度小,并且安装稳定有效,适用于生物池的长期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对接管、升降轨道、传动机构,所述升降对接管与升降轨道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轨道设置在生物池体内壁,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中心传动杆以及上下分布在升降轨道的两组调节杆,所述中心传动杆上设有两组第一传动链轮,所述两个调节杆各设有一个与其对应的第一传动链轮链传动的第二传动链轮,调节杆两端各设有一个升降钢绳与升降对接管连接,所述升降对接管外侧面与曝气组件的曝气管道固定连接,所述中心传动杆一侧设有用于链传动的第三传动链轮,所述第三传动链轮上方的生物池体上设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具体带有摇柄的链轮件或装载有驱动电机的链轮件。由于是在生物池体内,可能有存水情况,仅通过升降组件以及曝气组件的重力作用可能存在传动效率低的情况,通过升降组件的结构设计,利用链传动以及卷帘结构的使用,通过驱动器的驱动即可对升降对接管进行上移或下降的控制操作,通过上下两个调节杆转动驱动,并利用上下两组升降钢绳同时驱动对三角滑块进行驱动,使其上移或下降时均具有升降组件所提供的驱动力,保证升降组件对曝气组件升降调控的效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对接管通过多组三角滑块与其所对应的升降轨道滑动连接,所述三角滑块内设有与升降轨道匹配的T型滑槽,所述三角滑块与升降对接管转动连接,所述三角滑块与升降对接管上下两侧各通过一个弹性伸缩柱连接,所述弹性伸缩柱包括连接杆、套管以及弹簧,所述连接杆通过弹簧与套管内底面连接,连接杆、套管分别与三角滑块、升降对接管位置对应处设有转动头连接。通过对三角滑块进行上下两组弹性伸缩杆的设计可以降低移动所产生的晃动力,提高移动控制的安全性,并且通过T型滑槽设计,能够很好满足对曝气组件升降控制的要求,并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造价低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防堵曝气头包括压力罩帽、喷柱,所述压力罩帽与喷柱活动连接,所述喷柱下部圆周设有多组清堵刷毛,所述喷柱上端周向设有多组导气口,所述压力罩帽下端外罩喷柱,且其内壁下部周向设有多组用于供气流驱动的气流板,所述压力罩帽外壁与气流板位置对应处周向设有多个曝气出口,所述导气口上方的喷柱处设有限位环,用于与压力罩帽内壁中部的挡环匹配限位,所述压力罩帽上顶面周向设有多个用于卡接搅拌叶片的搅拌卡槽,可根据使用需要卡设搅拌叶片。通过防堵曝气头的结构设计,采用压力罩帽和喷柱的组合结构,通过利用气流推力以及气流压力且通过倾斜设置的气流板,使压力罩帽进行上浮并转动,提高曝气效果,并配合清堵刷毛对曝气出口进行刷扫,可以有效防止曝气头堵塞的情况,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对防堵曝气头进行加装搅拌叶片的操作,使防堵曝气头的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罩帽内顶面设有密封堵片,所述喷柱顶面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堵片、密封圈内部中空,且根据曝气量在其内填充有不同量的磁粉。由于池体内存在有水压以及浮力,仅仅通过压力罩帽自身的重力很难保证其是否会通过浮力出现上浮情况,配重压力罩帽又会对曝气管道产生较大的压力,通过密封堵片、密封圈的结构设计,利用控制其内部磁量的方式来控制两者吸合磁力,进而配合注入不同压力的曝气气体,同时通过设置密封圈和密封堵片可以提高防堵曝气头的压力罩帽、喷柱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缺氧段通过设置的升降式曝气装置可将其转变为好氧段,并且所述第一好氧段的固定式曝气装置转变为间歇曝气或微量曝气搅拌,使整个流程从A/O工艺转换为常规的AA/O工艺。若长期非使用下将第三缺氧段的曝气组件放置在池底,容易出现难以启用的情况,因此采用了升降式曝气装置的结构设计,通过设置升降式曝气装置可以对第三缺氧段进行缺氧和好氧之间的切换,从而满足本发明生物池的A/O工艺与AA/O工艺之间的转换。

  本发明的工作方法为:自生物池配水井将污水通过进水配水渠注入生物池体内,通过进水调节堰门将水配送至第一缺氧段、第二缺氧段、第三缺氧段,先后通过第一缺氧段、厌氧段、第一好氧段、第二缺氧段、第二好氧段、第三缺氧段、第三好氧段进行A/O工艺处理,期间通过内回流泵和消化液回流渠对消化液进行回流并通过调节堰门配送至第一好氧段、第二缺氧段,通过出水堰控制出水并沿着管道流入二沉池;

  当需要进行A/O工艺与AA/O工艺的转换时,通过升降式曝气装置的驱动器调节其下降至池底,并且使第一好氧段的固定式曝气装置转变为间歇曝气或微量曝气搅拌,使第三缺氧段转变为好氧段,进而实现使整个生物池体从A/O工艺转换为AA/O工艺;

  升降式曝气装置的工作方法为:通过驱动器驱动使第三传动链轮转动,从而使中心传动杆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传动链轮和第二传动链轮之间的链传动分别使两个调节杆进行转动,从而通过上下两个调节杆的升降钢绳对三角滑块进行上拉下放或上放下拉的两端驱动,进而控制曝气组件沿着升降轨道进行上下移动,期间,可以通过三角滑块上下设置的弹性伸缩柱降低移动所产生的晃动力,提高移动控制的安全性;

  防堵曝气头的工作方法为:外接鼓风机通过空气管使气体通入各个曝气组件中,随后沿着曝气管道通入各个防堵曝气头中,在气体压强的作用下,上推压力罩帽使其脱离密封圈和密封堵片之间的磁吸作用,并通过限位环和挡环作用,随着压力罩帽上移使喷柱的导气口与气流板位置对应,通过气流推动作用使压力罩帽进行转动并通过曝气出口进行出气,期间,可通过清堵刷毛进行曝气出口的清堵,并根据生物池体搅拌需求在压力罩帽上插接或去除搅拌叶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生物池通过对第三缺氧段进行曝气组件的设置,使第三缺氧段能够进行缺氧和好氧之间的切换,从而满足本发明生物池的A/O工艺与AA/O工艺之间的转换。

  (2)本发明通过对第三缺氧段设置升降式曝气装置,利用其结构设计,使其具有操作方便,调控高效的优点,可以有效避免将曝气组件直接长期固定设置在池底而造成,难以启用的情况。

  (3)本发明通过防堵曝气头的结构设计,通过利用气流推力以及气流压力且通过倾斜设置的气流板,使压力罩帽进行上浮并转动,提高曝气效果,并有效防止曝气头堵塞的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对防堵曝气头进行加装搅拌叶片的操作,使防堵曝气头的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发明人魏东洋;马广玉;韩巍;钱玲;叶晔;卿野;张雅京;李睿;李冬;赵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