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00601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IPC分类号B01J19/28; C02F1/52
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包括釜体,贯穿釜体顶部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杆,釜体内设有可转动的内衬加热套,内衬加热套的顶部设有齿圈,齿圈内设有与之啮合的齿轮,搅拌轴的四周设有数个可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内衬加热套的内壁固定安装数个凸条,搅拌轴和搅拌杆内设有走水槽道,走水槽道连接循环水浴加热器。通过内衬加热套对液体物料直接加热,热传导效率高,配合以搅拌轴和搅拌杆内的循环热水,能够更为均匀的对物料进行加热,由内外两个方向同时对物料进行加热,加热效率也更高,有利于提高絮凝剂的产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包括釜体(1),贯穿釜体(1)顶部的搅拌轴(2),搅拌轴(2)上设有搅拌杆(3),其特征为:釜体(1)内设有可转动的内衬加热套(4),内衬加热套(4)的顶部设有齿圈(5),齿圈(5)内设有与之啮合的齿轮(6),搅拌轴(2)的四周设有数个可与齿轮(6)啮合的齿条(7),内衬加热套(4)的内壁固定安装数个凸条(8),搅拌轴(2)和搅拌杆(3)内设有走水槽道(9),走水槽道(9)连接循环水浴加热器(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2)的上端固定连接座板(11)的底面,循环水浴加热器固定安装于座板(11)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轴(2)的顶部固定安装传动轮(12),传动轮(12)连接动力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7)分别与搅拌轴(2)通过连杆(1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浴加热器(10)的数量至少为三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1)的四周或釜体(1)与内衬加热套(4)之间设有电磁感应加热器,内衬加热套(4)为金属材质。
说明书
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絮凝剂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水和污水处理领域,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医院污水、石化废水、造纸废液、制药废水等多方面的处理过程中。目前,絮凝剂在反应釜中加热反应制备时,仅仅将热源设置在反应釜的釜壁上,热量从液体边缘传导至中部所需的时间较长,即便通过搅拌使水流动交替与釜壁接触,也对加热效率无明显改善,这是因为水流运动会加速其内热量的散失,产能还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包括釜体,贯穿釜体顶部的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搅拌杆,釜体内设有可转动的内衬加热套,内衬加热套的顶部设有齿圈,齿圈内设有与之啮合的齿轮,搅拌轴的四周设有数个可与齿轮啮合的齿条,内衬加热套的内壁固定安装数个凸条,搅拌轴和搅拌杆内设有走水槽道,走水槽道连接循环水浴加热器。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所述的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座板的底面,循环水浴加热器固定安装于座板的顶面。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所述的搅拌轴的顶部固定安装传动轮,传动轮连接动力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所述的齿条分别与搅拌轴通过连杆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所述的循环水浴加热器的数量至少为三台。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搅拌装置的污水处理用的絮凝剂的生产反应装置,所述的釜体的四周或釜体与内衬加热套之间设有电磁感应加热器,内衬加热套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搅拌轴转动时带动齿条与之同步转动,齿条转动至齿轮处后可与之啮合,齿轮啮合齿圈转动,齿圈带动内衬加热套转动,凸条随内衬加热套同步转动,由于通过齿轮改变了传动比,且齿条间歇带动齿轮转动,因此,搅拌轴与内衬加热套形成差速运转,被搅拌杆带动的水流撞击到凸条上可于釜体内形成紊流,能更好的促进原料的混合,相对传动搅拌方式来说,可降低搅拌速度,也有利于延缓物料在运动中散失热量,同时,通过内衬加热套对液体物料直接加热,热传导效率高,配合以搅拌轴和搅拌杆内的循环热水,能够更为均匀的对物料进行加热,由内外两个方向同时对物料进行加热,加热效率也更高,有利于提高絮凝剂的产能。(发明人:李新爱;李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