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3-3-7 11:08:5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2.22

申请日:2020.08.12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01/10(2006.01)N;C02F101/16(2006.01)N;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物理过滤室、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A/O生化反应室和深度过滤室,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中包括均化区、加药区、物化反应区等,A/O生化反应室中设置有水解酸化区、好氧区和沉淀区;该方法对废水进行过滤处理后,再依次进行均化处理、复配反应、水解酸化、好氧反应等,最后进行沉淀,实现泥水分离,得到上清液,对上清液深度过滤。该方法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可以高效的去除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中的污染物。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物理过滤室(1)、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2)、A/O生化反应室(3)和深度过滤室(4);所述物理过滤室(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上设置有进水提升泵(30),所述进水管(10)与所述物理过滤室(1)内部连通,所述物理过滤室(1)的内部设置有转股微滤机(11);所述物理过滤室(1)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2)的一端连通,所述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2)的内部沿着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均化区(21)、与所述均化区(21)连通的pH调节区(22)、与所述pH调节区(22)连通的加药区(23)、与所述加药区(23)连通的物化反应区(24),以及与所述物化反应区(24)连通的pH反调节区(25),所述的物化反应区(24)连接有加压溶气装置(40);所述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2)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A/O生化反应室(3)的一端连通,所述A/O生化反应室(3)的内部沿着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水解酸化区(31)、与所述水解酸化区(31)连通的好氧区(32),以及与所述好氧区(32)连通的沉淀区(33);所述A/O生化反应室(3)和深度过滤室(4)之间设置有中间水池(50),所述中间水池(50)设置有中间水池提升泵(60);所述深度过滤室(4)的内部沿着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装置(41)和消毒回用水池(42),所述深度过滤室(4)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消毒回用水池(42)连通的出水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股微滤机(11)的滤网间隙为3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区(31)和好氧区(32)内设有生物填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41)为活性炭过滤器或MBR中空纤维膜过滤器。

5.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物理过滤:通过物理过滤室(1)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物理过滤;步骤二、水质均化:对物理过滤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在均化区(21)进行均质处理;步骤三、复配反应:根据处理前的检测结果,利用酸性水处理剂在pH调节区(22)将均质处理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的pH值调节在5.5~7.5之间,利用加药区(23)向塑料再生清洗废水投加氧化剂、吸附剂和/或有机反应催化剂,在物化反应区(24)中进行充分反应,达到反应预定时间;步骤四、絮凝反应:向复配反应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加入絮凝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通过加压溶气装置(40)的方式将絮状物同废水分离;分离后在pH反调节区(25)调节絮凝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的pH值至6~9之间;步骤五、水解酸化:在水解酸化区(31)利用常用药剂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水解酸化;步骤六、好氧反应:通过好氧区(32)中的生物填料将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处理后的废水自流进入幅流式沉淀区(33),进行沉淀,得到上清液,上清液自流入中间水池(50);步骤七、深度过滤:上清液进入深度过滤室(4),通过过滤装置(41)对上清液进行过滤;步骤八、回收:将过滤后的液体输送至消毒回用水池(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的酸性水处理剂为硫酸或硫酸亚铁;所述的反应预定时间为当水量在50t/h时,反应时间为1~1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水解酸化4~6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持续时间为8~10h,再生清洗废水中的溶解氧保持在2~3mg/L。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对塑料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清洗废水的处理效果有限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物理过滤室、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A/O生化反应室和深度过滤室;所述物理过滤室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提升泵,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物理过滤室内部连通,所述物理过滤室的内部设置有转股微滤机。

所述物理过滤室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的一端连通,所述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的内部沿着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均化区、与所述均化区连通的pH调节区、与所述pH调节区连通的加药区、与所述加药区连通的物化反应区,以及与所述物化反应区连通的pH反调节区,所述物化反应区连接有加压溶气装置。

所述高效一体化物化反应室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A/O生化反应室的一端连通,所述A/O生化反应室的内部沿着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水解酸化区、与所述水解酸化区连通的好氧区,以及与所述好氧区连通的沉淀区;所述水解酸化区和好氧区内设有生物填料。

所述A/O生化反应室和深度过滤室之间设置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设置有中间水池提升泵。

所述深度过滤室的内部沿着进水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装置和消毒回用水池,所述深度过滤室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消毒回用水池连通的出水管。

可选的,所述转股微滤机的滤网间隙为3mm~10mm。

可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器或MBR中空纤维膜过滤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处理方法,通过转股微滤机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物理过滤,对物理过滤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均质处理,调节均质处理后废水的pH值,投加反应剂,保持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与反应剂反应预定时间,再加入絮凝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使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形成絮状物,通过加压溶气的方式将絮状物同废水分离,调节塑料再生清洗废水的pH值至6~9之间,对废水进行水解酸化,将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活性污泥等生物填料将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去除掉污染物,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沉淀,实现泥水分离,得到上清液,对上清液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液体输送至消毒回用水池,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物理过滤:通过物理过滤室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物理过滤,去除塑料粉碎过程产生的碎屑、破碎的标签纸及颗粒较大的泥沙。

步骤二、水质均化:对物理过滤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在均化区进行均质处理。

步骤三、复配反应:根据处理前的检测结果,利用酸性水处理剂在pH调节区调节均质处理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的pH值在5.5~7.5之间,利用加药区向塑料再生清洗废水投加氧化剂、吸附剂、有机反应催化剂等反应剂,在物化反应区保持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与反应剂充分反应,达到反应预定时间;所述的酸性水处理剂为硫酸,硫酸亚铁等酸性药剂;所述的反应预定时间为当水量在50t/h时,反应时间为1~10分钟。

步骤四、絮凝反应:向复配反应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加入絮凝剂以及高分子聚合物,使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等形成较大絮状物,通过加压溶气装置的方式将絮状物同废水分离;分离后在pH反调节区调节絮凝后的塑料再生清洗废水的pH值至6~9之间。

步骤五、水解酸化:在水解酸化区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水解酸化,将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

具体地,可以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水解酸化4~6h。

步骤六、好氧反应:通过好氧区中的生物填料将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进行沉淀,实现泥水分离,得到上清液。

具体地,可以通过活性污泥等生物填料将塑料再生清洗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持续时间为8~10h,再生清洗废水中的溶解氧保持在2~3mg/L。

废水经过水解酸化、好氧代谢过程将废水中含有的剩余碳、氮、磷等有机污染物最终以低能位的无机物稳定下来,达到无害化的要求。步骤五和步骤六的污泥回流比100~300%。

步骤七、深度过滤:对上清液进行深度过滤。

具体地,上清液进入深度过滤室,可以通过过滤装置对上清液进行过滤,进一步将废水中悬浮物及分子粒径较大的污染物去除,实现废水回用甚至可以做到废水“零排放”。

步骤八、回收:将过滤后的液体输送至消毒回用水池。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芬顿处理方法对塑料再生清洗废水进行处理,但芬顿处理方法成本高,操控性差,尤其是加药量的控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加药量过大造成COD超标,或者加药量不足影响后续的生化处理。本发明中的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可以高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消减率70~95%,氨氮消减率70~99%,总磷消减率80~95%,悬浮物消减率接近100%,实现废水回用,可节约生产清洗用水70~95%,甚至可以做到废水“零排放”。

(发明人:戴士博;赵晶琳;李昕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