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2.03.08
申请日:2021.12.15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01/16(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稳定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中硝酸盐的工艺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的特点是将反应器设置在一级超滤、反渗透系统之后,并配有碳源精准投加装置,在盐度不影响反硝化细菌的前提下,尽可能对硝酸根进行富集,提高脱硝效率。污水进入反应器后,在异养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异养反硝化作用。同时,利用颗粒污泥提高污泥量,提高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减少反应器的占地面积。本发明为反渗透浓水脱氮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处理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稳定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中硝酸盐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反应器设置在一级超滤、反渗透系统之后,所述反应器采用上进下出模式,其中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并利用碳源精准投加系统投加碳源;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控制所述反应器的进水总含盐量为8000-15000mg/L,TN>30mg/L,HRT为1-36h;2)待所述反应器的出水硝酸盐稳定5-10天后,提高进水的总含盐量;3)去除反应器出水中悬浮物;4)将去除悬浮物后的出水进一步浓缩,然后通过蒸发结晶回收盐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源是甲醇、乙醇、乙酸钠、葡萄糖和糖蜜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颗粒污泥的浓度为15000-40000mg/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工艺为:所述反应器的出水硝酸盐稳定在1-5mg/L5-10天后,提高进水的总含盐量,每次提高5-30%;将所述进水的总含盐量提高至20000-40000mg/L,出水TN为1-10mg/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工艺为:所述反应器的出水进入砂滤池去除悬浮物,砂滤池出水悬浮物不超过5mg/L。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工艺为:去除悬浮物后的出水继续进入后续反渗透系统,直到总含盐量提高到150000-200000mg/L,然后进入蒸发结晶系统回收盐分。
发明内容
针对常规超滤、反渗透工艺出现的高盐废水脱氮问题,结合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高盐废水含盐量的方法,同时提高反硝化污泥的盐分耐受性,降低浓水中硝酸盐含量。主要内容为:一种稳定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中硝酸盐的工艺及其应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原理是:将反应器设置在一级超滤、反渗透系统之后,并配有碳源精准投加装置,在盐度不影响反硝化细菌的前提下,尽可能对硝酸根进行富集,提高脱硝效率。污水进入反应器后,在异养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异养反硝化作用。同时,利用颗粒污泥提高污泥量,提高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减少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反应器出水利用砂滤池去除反应器出水的悬浮物,经过脱氮的浓水经过多级反渗透系统继续提高浓水含盐量,最后利用蒸发结晶回收浓水中盐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废水经过超滤、反渗透产生的浓水,其总含盐量控制在8000-15000mg/L,TN>30mg/L,进入反应器中,反应器采用上进下出模式,配有精准药剂投加系统。
反应器中接种厌氧颗粒污泥,污泥浓度为15000-40000mg/L,维持反应器正常运行。
反渗透浓水进入反应器后,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36h,等反应器出水TN稳定在1-5mg/L5-10天后,提高超滤、反渗透浓水的总含盐量,每次提高5-30%的总含盐量,进水最高总含盐量为20000-40000mg/L,出水TN为1-10mg/L。
反应器利用碳源精准投加系统投加碳源,碳源是甲醇、乙醇、乙酸钠、葡萄糖、糖蜜和腐殖酸发酵液的一种或几种,并保证反应器出水COD不超过进水COD。
反应器出水进入砂滤池去除悬浮物,保证进入二级反渗透系统的悬浮物不超过5mg/L。
从砂滤池出来的浓水继续进入后续反渗透系统,直到浓水的总含盐量提高到150000-200000mg/L,进入蒸发结晶系统回收盐分。
所述反应器的应用实例包括专利CN201710818065.0中公开的厌氧反应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针对高盐度废水对反硝化微生物的抑制性,将反应器放置在前端反渗透系统之后,减少进入反应器反渗透浓水的盐度,取消稀释水,并最大限度的降低TN和总含盐量比,使更高盐分的反渗透浓水不再面临脱氮的需求,减少高盐废水对反应器的冲击,同时保证颗粒污泥不因受到较高毒性而解体。
本发明的特点是:1)开发了一种稳定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中硝酸盐的工艺,通过控制反渗透浓水的总含盐量,最大限度的在盐度不对微生物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富集浓水中硝酸盐,提高了脱氮效率。
2)由于浓盐水盐度得到了控制,所以取消了稀释水,减少了运行成本。
3)利用碳源精准投加系统,使用一种或多种碳源,丰富反硝化微生物菌群,提高微生物对浓水的适应性。
4)高浓度颗粒污泥,提高了微生物对浓水的抗性,保留了污泥浓度,并且提高了反应器容积负荷,减少了反应器的占地面积。
5)反应器出水TN与总含盐量之比小于万分之一,继续进行反渗透,产生的浓水不会影响蒸发回收盐分的品控。
6)反渗透浓盐水不再进入前端生化池,减少浓盐水处理流程,减少水处理流程。
(发明人:阎登科;田敏慧;邓军磊;郝兵兵;张金涛;李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