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装置

发布时间:2023-4-18 11:30:0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12.30

申请日:2021.06.30

分类号:C02F9/14(2006.01)I;C02F103/20(2006.01)N;C02F101/30(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箱、固液分离器、水解酸化池、UASB反应器、配水池、好氧池、一次沉淀池、消毒池、二次沉淀池,以及与所述UASB反应器连通的沼气净化装置、与所述沼气净化装置连通的储气罐、与所述一次沉淀池连通的浓缩池和与所述浓缩池连通的压滤机;养殖废水由所述格栅箱进入,所述二次沉淀池排放达标的出水,所述压滤机排出的固体作为有机生物肥料。本发明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能极大减少养殖废水的污染、保护环境,减轻畜禽养殖业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又能制取沼气和有机生物肥料,实现了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箱、固液分离器、水解酸化池、UASB反应器、配水池、好氧池、一次沉淀池、消毒池、二次沉淀池,以及与所述UASB反应器连通的沼气净化装置、与所述沼气净化装置连通的储气罐、与所述一次沉淀池连通的浓缩池和与所述浓缩池连通的压滤机;养殖废水由所述格栅箱进入,所述二次沉淀池排放达标的出水,所述压滤机排出的固体作为有机生物肥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养殖废水经所述格栅箱去除部分固体物后进入所述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得到的固体进入所述压滤机,所述固液分离器得到的液体进入所述水解酸化池;所述UASB反应器排出的沼气经所述沼气净化装置净化后存储至所述储气罐内,所述UASB反应器排出的沉淀进入所述浓缩池,所述UASB反应器排出的污水进入所述配水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沉淀池的溢流进入所述消毒池,底流污泥进入所述浓缩池;所述二次沉淀池的溢流作为达标的出水排放,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流污泥进入所述浓缩池;所述浓缩池的溢流返回所述一次沉淀池,底流污泥进入所述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产生的滤液回流至所述浓缩池,产生的滤渣运至堆肥场处理后作为有机生物肥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箱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废水入口和废水出口、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的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开设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废料出口、设置在所述废料出口上且与所述箱体连接的的废料存储盒、设置在所述废料存储盒底部的排废口上的下仓门板以及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废料出口上的中间仓门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均倾斜设置,且右下至上逐渐远离所述废水入口;所述第二格栅板上的网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格栅板上的网孔;所述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在所述箱体内分隔形成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以及排水室,所述废料存储盒与所述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的底部均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板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可活动连接有伸缩调节格栅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池的出水通过泵输送至所述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包括呈碗状的池体、设置在所述池体中部的自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周的布气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池体上部的自吸气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搅拌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池体的底部中央的支撑架、固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圆形叶轮箱、两端分别与所述池体底部和支撑架可转动连接的转轴、固接在所述转轴上端且处于所述圆形叶轮箱内的驱动叶轮片、与所述圆形叶轮箱连通的进水管以及与所述圆形叶轮箱连通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所述圆形叶轮箱的外周相切,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平行,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叶轮片能在所述进水管进入的水流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转轴进行旋转;所述转轴的下部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叶轮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装置包括主布气管以及与所述主布气管连通的沿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周的若干层布气单元,所述布气单元包括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周的若干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支管的末端在水平面内倾斜设置且伸入所述池体内,使得若干所述布气支管排出的气体形成朝一个方向旋转的气流,且该旋转的气流的旋转方向与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气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和池体的内壁之间的若干安装杆以及间隔连接在所述安装杆上且下端伸入所述池体内的若干吸气管;同一根安装杆上的若干吸气管的底面的深度由所述池体的外周向中间逐渐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养殖废水资源化回收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箱、固液分离器、水解酸化池、UASB反应器、配水池、好氧池、一次沉淀池、消毒池、二次沉淀池,以及与所述UASB反应器连通的沼气净化装置、与所述沼气净化装置连通的储气罐、与所述一次沉淀池连通的浓缩池和与所述浓缩池连通的压滤机;养殖废水由所述格栅箱进入,所述二次沉淀池排放达标的出水,所述压滤机排出的固体作为有机生物肥料。

优选的是,养殖废水经所述格栅箱去除部分固体物后进入所述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得到的固体进入所述压滤机,所述固液分离器得到的液体进入所述水解酸化池;所述UASB反应器排出的沼气经所述沼气净化装置净化后存储至所述储气罐内,所述UASB反应器排出的沉淀进入所述浓缩池,所述UASB反应器排出的污水进入所述配水池。

优选的是,所述一次沉淀池的溢流进入所述消毒池,底流污泥进入所述浓缩池;所述二次沉淀池的溢流作为达标的出水排放,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底流污泥进入所述浓缩池;所述浓缩池的溢流返回所述一次沉淀池,底流污泥进入所述压滤机;所述压滤机产生的滤液回流至所述浓缩池,产生的滤渣运至堆肥场处理后作为有机生物肥料。

优选的是,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箱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废水入口和废水出口、沿水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与所述箱体的内壁连接的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开设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废料出口、设置在所述废料出口上且与所述箱体连接的的废料存储盒、设置在所述废料存储盒底部的排废口上的下仓门板以及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废料出口上的中间仓门板。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均倾斜设置,且右下至上逐渐远离所述废水入口;所述第二格栅板上的网孔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格栅板上的网孔;所述第一格栅板和第二格栅板在所述箱体内分隔形成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以及排水室,所述废料存储盒与所述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的底部均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格栅板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可活动连接有伸缩调节格栅板。

优选的是,所述配水池的出水通过泵输送至所述好氧池;所述好氧池包括呈碗状的池体、设置在所述池体中部的自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周的布气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池体上部的自吸气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自搅拌装置包括固接在所述池体的底部中央的支撑架、固接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圆形叶轮箱、两端分别与所述池体底部和支撑架可转动连接的转轴、固接在所述转轴上端且处于所述圆形叶轮箱内的驱动叶轮片、与所述圆形叶轮箱连通的进水管以及与所述圆形叶轮箱连通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所述圆形叶轮箱的外周相切,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平行,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所述驱动叶轮片能在所述进水管进入的水流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转轴进行旋转;所述转轴的下部间隔设置有若干搅拌叶轮片。

优选的是,所述布气装置包括主布气管以及与所述主布气管连通的沿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周的若干层布气单元,所述布气单元包括环形阵列设置在所述池体外周的若干布气支管;所述布气支管的末端在水平面内倾斜设置且伸入所述池体内,使得若干所述布气支管排出的气体形成朝一个方向旋转的气流,且该旋转的气流的旋转方向与所述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自吸气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和池体的内壁之间的若干安装杆以及间隔连接在所述安装杆上且下端伸入所述池体内的若干吸气管;同一根安装杆上的若干吸气管的底面的深度由所述池体的外周向中间逐渐增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养殖废水通过本发明的系统处理后,废水中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能得到充分分解,绝大部分病原菌和寄生虫卵能被杀灭,能将养殖废水处理为可达标排放的净水,能极大减少养殖废水的污染、保护环境,减轻畜禽养殖业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同时又能制取沼气和有机生物肥料,实现了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本发明通过格栅箱能去除大量的大颗粒物,减轻后续固液分离器的工作负荷,保证后续设备(尤其是泵类设备)的良性运行;且通过适当调节第一过滤室和第二过滤室的处理负荷,能在过滤效果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适应废水处理量增大的情况,从而能够提高格栅箱对处理负荷的适应能力;本发明通过自搅拌装置、布气装置以及自吸气装置的相互配合,对水体进行搅拌、主动布气以及旋转水流产生自吸气能够保证水体的溶解氧充足、均匀,好氧细菌与颗粒物充分接触,从而能大大提高整个好氧池的有机物分解处理效果,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废水处理效率。

(发明人:李书卷;曾建新;陆静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