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

发布时间:2023-5-6 10:53:0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11.25

申请日:2022.08.15

分类号:C02F3/3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一级处理系统和二级处理系统,一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和一级内回流井,二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级机动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二级回流井;一级处理系统和二级处理系统之间穿设有进水渠,外侧设有出水渠,出水渠与二级机动池通过串联进水点闸门连通,出水渠内设有出水渠堰门,进水渠的下方设有内回流渠,两级好氧池分别与两级回流井的入口连通,两级回流井的出口分别与内回流渠连通,内回流渠流向两级的缺氧池。通过堰门及闸门的控制实现两级系统串并联模式的切换,解决水质标准变化时切换污水处理工艺。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列设置的一级处理系统和二级处理系统,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和一级内回流井,所述一级厌氧池外接一级污泥回流管,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级机动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二级回流井,所述二级机动池外接二级污泥回流管;所述一级厌氧池、所述一级缺氧池、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内设有搅拌器;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之间穿设有进水渠,所述进水渠的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与所述一级厌氧池和所述二级机动池连通,所述进水渠的入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外侧设有出水渠,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水堰和第二出水堰与所述出水渠连通,所述出水渠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渠与所述二级机动池通过串联进水点闸门连通,所述出水渠内还设有出水渠堰门,所述出水渠堰门将所述串联进水点闸门和所述第二出水堰分隔开;所述进水渠的下方设有一级内回流渠和二级内回流渠,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分别与所述一级回流井和所述二级回流井的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回流井和所述二级回流井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一回流点和第二回流点与所述一级内回流渠和所述二级内回流渠的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回流渠的出口与所述一级缺氧池连通,所述二级回流渠的出口分别与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缺氧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分别至少设置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缺氧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分别设有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厌氧池、所述一级缺氧池、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呈矩形池型,其长宽比小于或等于

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呈廊道式池型,其长和宽均大于所述一级厌氧池、所述一级缺氧池、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的长和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采用立式环流搅拌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分别通过隔墙与所述一级回流井和所述二级回流井分隔开,并在两个所述隔墙上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墙泵和第二穿墙泵。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依据污水的进水水质标准或出水水质标准的变化,切换一级处理系统和二级处理系统为并联模式或串联模式;当进水水质或出水水质标准低于预设标准时,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并联模式,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厌氧池,污水分别在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内依次进行厌氧、缺氧和好氧以及回流工艺处理后,经出水渠排出;当进水水质或出水水质标准高于预设标准时,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串联模式,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缺氧池,污水依次经过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进行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和好氧以及回流工艺处理后,经所述出水渠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进水水质或出水水质标准低于预设标准时,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并联模式,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厌氧池,污水分别在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内依次进行厌氧、缺氧和好氧以及回流工艺处理后,经出水渠排出的步骤,包括:当进水浓度低于预设标准时,关闭串联进水点闸门,打开出水渠堰门,并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厌氧池,以使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并联模式;污水分别按照预设比例从进水渠进入一级厌氧池和二级机动池,经所述一级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分别经一级缺氧池和一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出水渠流出,部分污水经一级回流井回流入所述一级缺氧池处理;经所述二级机动池处理后的污水分别经二级缺氧池和二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水渠流出,部分经二级回流井回流入所述二级缺氧池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当进水水质或出水水质标准高于预设标准时,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串联模式,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缺氧池,污水依次经过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进行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和好氧以及回流工艺处理后,经所述出水渠排出的步骤,包括:当出水浓度或总氮排放标准高于预设标准时,打开所述串联进水点闸门,关闭所述出水渠堰门和第一穿墙泵,并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缺氧池,以使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串联模式;污水分别按照预设比例从进水渠进入一级厌氧池和二级机动池,经所述一级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分别经一级缺氧池和一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水渠流入二级机动池处理,再经所述二级缺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水渠流出,部分经二级回流井回流入二级机动池处理;进入所述二级机动池的污水,分别经所述二级机动池、二级缺氧池和二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出水渠排出,部分经二级回流井回流入所述二级机动池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及工艺,其能够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案,利用特殊的内部池型布局结构设计,根据进水水质标准或出水水质标准的变化控制生化池的运行模式,在“A2/O并联”模式和“两级A/O串联”模式间切换,解决了污水厂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水量、水质,或后期提标时不能灵活应对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并列设置的一级处理系统和二级处理系统,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和一级内回流井,所述一级厌氧池外接一级污泥回流管,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级机动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二级回流井,所述二级机动池外接二级污泥回流管;所述一级厌氧池、所述一级缺氧池、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内设有搅拌器;

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之间穿设有进水渠,所述进水渠的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与所述一级厌氧池和所述二级机动池连通,所述进水渠的入水口连接进水管;

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外侧设有出水渠,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水堰和第二出水堰与所述出水渠连通,所述出水渠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渠与所述二级机动池通过串联进水点闸门连通,所述出水渠内还设有出水渠堰门,所述出水渠堰门将所述串联进水点闸门和所述第二出水堰分隔开;

所述进水渠的下方设有一级内回流渠和二级内回流渠,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分别与所述一级回流井和所述二级回流井的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回流井和所述二级回流井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一回流点和第二回流点与所述一级内回流渠和所述二级内回流渠的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回流渠的出口与所述一级缺氧池连通,所述二级回流渠的出口分别与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缺氧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分别至少设置一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缺氧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分别设有三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厌氧池、所述一级缺氧池、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呈矩形池型,其长宽比小于或等于1.5: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呈廊道式池型,其长和宽均大于所述一级厌氧池、所述一级缺氧池、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的长和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器采用立式环流搅拌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分别通过隔墙与所述一级回流井和所述二级回流井分隔开,并在两个所述隔墙上分别穿设有第一穿墙泵和第二穿墙泵。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两级A/O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依据污水的进水水质标准或出水水质标准的变化,切换一级处理系统和二级处理系统为并联模式或串联模式;

当进水水质或出水水质标准低于预设标准时,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并联模式,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厌氧池,污水分别在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内依次进行厌氧、缺氧和好氧以及回流工艺处理后,经出水渠排出;

当进水水质或出水水质标准高于预设标准时,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串联模式,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缺氧池,污水依次经过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进行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和好氧以及回流工艺处理后,经所述出水渠排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进水水质或出水水质标准低于预设标准时,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并联模式,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厌氧池,污水分别在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内依次进行厌氧、缺氧和好氧以及回流工艺处理后,经出水渠排出的步骤,包括:

当进水浓度低于预设标准时,关闭串联进水点闸门,打开出水渠堰门,并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厌氧池,以使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并联模式;

污水分别按照预设比例从进水渠进入一级厌氧池和二级机动池,经所述一级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分别经一级缺氧池和一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出水渠流出,部分污水经一级回流井回流入所述一级缺氧池处理;经所述二级机动池处理后的污水分别经二级缺氧池和二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水渠流出,部分经二级回流井回流入所述二级缺氧池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当进水水质或水水质标准高于预设标准时,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串联模式,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缺氧池,污水依次经过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进行厌氧、缺氧、好氧、缺氧和好氧以及回流工艺处理后,经所述出水渠排出的步骤,包括:

当出水浓度或总氮排放标准高于预设标准时,打开所述串联进水点闸门,关闭所述出水渠堰门和第一穿墙泵,并调节二级机动池内的溶氧量为缺氧池,以使切换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为串联模式;

污水分别按照预设比例从进水渠进入一级厌氧池和二级机动池,经所述一级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分别经一级缺氧池和一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水渠流入二级机动池处理,再经所述二级缺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所述出水渠流出,部分经二级回流井回流入二级机动池处理;进入所述二级机动池的污水,分别经所述二级机动池、二级缺氧池和二级好氧池处理后,通过出水渠排出,部分经二级回流井回流入所述二级机动池处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并列设置的一级处理系统和二级处理系统,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厌氧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和一级内回流井,所述一级厌氧池外接一级污泥回流管,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二级机动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二级回流井,所述二级机动池外接二级污泥回流管;所述一级厌氧池、所述一级缺氧池、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内设有搅拌器;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之间穿设有进水渠,所述进水渠的两个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与所述一级厌氧池和所述二级机动池连通,所述进水渠的入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一级处理系统和所述二级处理系统外侧设有出水渠,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的出水口分别通过第一出水堰和第二出水堰与所述出水渠连通,所述出水渠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渠与所述二级机动池通过串联进水点闸门连通,所述出水渠内还设有出水渠堰门,所述出水渠堰门将所述串联进水点闸门和所述第二出水堰分隔开;所述进水渠的下方设有一级内回流渠和二级内回流渠,所述一级好氧池和所述二级好氧池分别与所述一级回流井和所述二级回流井的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回流井和所述二级回流井的出口分别通过第一回流点和第二回流点与所述一级内回流渠和所述二级内回流渠的入口连通,所述一级回流渠的出口与所述一级缺氧池连通,所述二级回流渠的出口分别与所述二级机动池和所述二级缺氧池连通。通过两级A/O处理系统可根据进水水量、水质或出水标准的不同,通过生化池中的堰门及闸门的控制实现“两级A/O串联”模式或“A2/O并联”模式的切换,给污水厂的运营带来一定程度的节能和极大的便利;同时在“A/O串联模式下”,污水采用分段进水的方式按一定比例分别进入一级处理系统、二级处理系统,即二级A/O处理系统除处理第一级A/O系统出水外,还接收一部分比例污水的原水,为第二级缺氧池的反硝化反应提供了碳源,有效解决了“Bardenpho工艺”需要在后缺氧区大量投加碳源的缺点;此外,生化池内某单元设备需要检修时,可将生化池运行模式调为“A2/O并联”模式,并控制进水渠上的进水点闸门,暂停检修系列进水,其余系列可正常进水处理,为运营提供便利。

(发明人:王舜和;李子健;李晓岩;李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