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3-5-12 10:10:5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9.20

申请日:2022.07.25

分类号:C02F9/1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包括:(1)生活污水依次经过化粪池、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及膜生物反应器;(2)将所述水解酸化池中的污泥输送至污泥酸化池;(3)将水产加工废水经格栅、除油池处理;(4)将除油池处理的水产加工废水及所述污泥酸化池中的混合液输送至混合酸化池进行混合;(5)将混合酸化池中的混合溶液输送至超滤池;(6)所述超滤工艺产生的浓水输送至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回收浓水中的蛋白。该工艺能够快速回收水产加工废水中的蛋白质,同时利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的营养物质与获取的蛋白质制备营养丰富的动物饲料。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1)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生活污水依次经过化粪池、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及膜生物反应器;(2)污泥酸化工艺:将所述水解酸化池中的污泥输送至污泥酸化池,在污泥酸化池中进行水解酸化处理,控制pH范围为4.0-4.3;(3)水产加工废水预处理:将水产加工废水经格栅、除油池处理;(4)混合酸化工艺:将除油池处理的水产加工废水输送至混合酸化池,并将所述污泥酸化池中的混合液输送至混合酸化池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液pH调节至4.8-5.0继续水解酸化反应,混合酸化工艺中投加碳源,所述碳源为面粉,控制所述混合酸化工艺中碳氮比为3.1-3.5,所述污泥酸化池中pH控制过程不加入酸性物质,所述混合酸化池中pH调节过程不加入酸性物质;(5)超滤工艺:所述混合酸化池中的混合液经水解酸化反应后pH至4.5-4.6时,将混合酸化池中的混合溶液输送至超滤池进行超滤处理;(6)消毒工艺:所述超滤工艺产生的浓水输送至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回收浓水中的蛋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4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产生的剩余污泥经脱水后输送至所述污泥酸化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脱水的剩余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酸化池前进行破壁处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工艺获得的蛋白用于动物饲料的制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酸化池和所述混合酸化池设置在同一反应池中进行酸化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池产生的淡水输送至所述调节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其能够在原有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快速回收水产加工废水中的蛋白质,同时利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污泥的营养物质与获取的蛋白质制备营养丰富的动物饲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产加工废水与生活污水联合处理工艺,包括:

(1)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生活污水依次经过化粪池、格栅、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厌氧池、接触氧化池、沉淀池及膜生物反应器;

(2)污泥酸化工艺:将所述水解酸化池中的污泥输送至污泥酸化池,在污泥酸化池中进行水解酸化处理,控制pH范围为4.0-4.3;

(3)水产加工废水预处理:将水产加工废水经格栅、除油池处理;

(4)混合酸化工艺:将除油池处理的水产加工废水输送至混合酸化池,并将所述污泥酸化池中的混合液输送至混合酸化池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混合液pH调节至4.8-5.0继续水解酸化反应;

(5)超滤工艺:所述混合酸化池中的混合液经水解酸化反应后pH至4.5-4.6时,将混合酸化池中的混合溶液输送至超滤池进行超滤处理;

(6)消毒工艺:所述超滤工艺产生的浓水输送至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回收浓水中的蛋白;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5-24h;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泥酸化池中pH控制过程不加入酸性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酸化池中pH调节过程不加入酸性物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合酸化工艺中投加碳源,所述碳源为面粉,控制所述混合酸化工艺中碳氮比为3.1-3.5;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产生的剩余污泥经脱水后输送至所述污泥酸化池。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经脱水的剩余污泥输送至所述污泥酸化池前进行破壁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消毒工艺获得的蛋白用于动物饲料的制备。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沉淀池中利用干化污泥作为絮凝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泥酸化池和所述混合酸化池设置在同一反应池中进行酸化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超滤池产生的淡水输送至所述调节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生活污水中产生的酸化污泥作为“菌种”,在污泥酸化池中继续酸化,与经过除油处理的水产加工废水混合时达到污泥与废水混合,污泥吸附废水中蛋白质、氨基酸的目的;

(2)将混合酸化池中的混合物进行酸化处理,使得混合物的pH持续降低,提高废水中没有被微生物吸附的蛋白质的沉降性能,提高超滤处理的过滤性能,尽可能回收废水中的营养物质;

(3)合理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剩余污泥,利用剩余污泥本身去营养物质以及外加的面粉作为碳源,提高蛋白质的回收利用率的同时,将部分剩余污泥作为动物饲料的原料;

(4)利用现有技术中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进行简单改进就可以对水产加工废水进行处理,降低了水产加工废水处理成本的同时,可以回收水产加工废水中85%以上的蛋白质;

(5)以面粉作为碳源在提供碳源使得pH温和降低的同时,还可以利用面粉的特殊絮凝作用,对蛋白质起到吸附、絮凝作用,提高蛋白质回收率。

(发明人:朱勇;毕伶俐;朱继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