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污泥深度脱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23-5-15 9:58:3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2.01

申请日:2021.11.15

分类号:C02F11/121(2019.01)I;C02F11/14(2019.01)I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污泥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包括脱水处理机构和脱泥处理机构,所述脱水处理机构包括:脱水塔;呈立式架设于脱水处理机构中,由水平低处向水平高处作脱水处理;污泥输入腔;设置于脱水塔的进水侧,用以输入污泥;预处理组件;设置于污泥输入腔与脱水塔之间,用以在污泥输入脱水塔时作均料处理;所述脱泥处理机构包括:沉降混合组件;设置于脱泥处理机构的内腔并且外接通入沉降辅料;沉降腔;设置于脱泥处理机构的底部,用以沉积污泥;污水排出组件,通入至沉降腔的上沿,用以自上而上引出污水。本申请对残留于污水中的污泥进行再处理,从而使得污泥与污水分离的更加彻底。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包括脱水处理机构和脱泥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处理机构包括:脱水塔;呈立式架设于脱水处理机构中,由水平低处向水平高处作脱水处理;污泥输入腔;设置于脱水塔的进水侧,用以输入污泥;预处理组件;设置于污泥输入腔与脱水塔之间,用以在污泥输入脱水塔时作均料处理;污泥输出筒;架设于脱水塔的顶部侧沿并且与脱水塔的内腔相连通;污水输出组件;设置于脱水塔的底部侧沿并且通入至脱泥处理机构内腔;所述脱泥处理机构包括:沉降混合组件;设置于脱泥处理机构的内腔并且外接通入沉降辅料;沉降腔;设置于脱泥处理机构的底部,用以沉积污泥;污水排出组件,通入至沉降腔的上沿,用以自上而上引出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塔的底部设置有污泥输入口,脱水塔的底部还设置有脱水口,脱水口外接污水输出组件;脱水塔内腔沿着塔体设置有立式螺旋辊,污泥输出筒与脱水塔的顶部相连通并且内置安装有输料螺旋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输入腔包括外接污泥输入的入料区间、以及与脱水塔相连接的预处理腔,所述入料区间处设置有导入通道,入料区间位于预处理腔斜上方并且与预处理腔之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预处理腔内置安装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上安装有若干切割刀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刀叶通过可摆动的翻转栓安装于驱动辊的辊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辊的辊体内置有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与污泥输入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阶梯式轴套,所述阶梯式轴套用于插合于污泥输入腔的内壁中,并且驱动辊的辊体侧壁处设置有密封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混合组件包括支撑管道、与支撑管道呈一体化连接的输料通管、以及安装于输料通管上的螺旋绞龙,所述输料通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散料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道通过内定位架安装于脱泥处理机构的内腔,所述支撑管道的一端外接第二带传动机构,所述支撑管道的另一端外接辅料通入导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腔的主体为锥形斗体,所述锥形斗体的锥口位置设置有开合盖板,所述锥形斗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旋导向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泥处理机构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内轨道,所述锥形斗体安装于环形内轨道中并且相对于脱泥处理机构呈可转向运动,所述锥形斗体的壳体外沿设置有外沿齿纹,所述脱泥处理机构外壳体上设置有外置电机,所述外置电机的驱动端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外沿齿纹相啮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深度脱水处理系统,包括脱水处理机构和脱泥处理机构,所述脱水处理机构包括:脱水塔;呈立式架设于脱水处理机构中,由水平低处向水平高处作脱水处理;污泥输入腔;设置于脱水塔的进水侧,用以输入污泥;预处理组件;设置于污泥输入腔与脱水塔之间,用以在污泥输入脱水塔时作均料处理;污泥输出筒;架设于脱水塔的顶部侧沿并且与脱水塔的内腔相连通;污水输出组件;设置于脱水塔的底部侧沿并且通入至脱泥处理机构内腔;所述脱泥处理机构包括:沉降混合组件;设置于脱泥处理机构的内腔并且外接通入沉降辅料;沉降腔;设置于脱泥处理机构的底部,用以沉积污泥;污水排出组件,通入至沉降腔的上沿,用以自上而上引出污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水塔的底部设置有污泥输入口,脱水塔的底部还设置有脱水口,脱水口外接污水输出组件;脱水塔内腔沿着塔体设置有立式螺旋辊,污泥输出筒与脱水塔的顶部相连通并且内置安装有输料螺旋辊;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水塔的顶部设置有用以驱动立式螺旋辊的驱动电机,所述污泥输出筒外置第一带传动机构,用以驱动输料螺旋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泥输入腔包括外接污泥输入的入料区间、以及与脱水塔相连接的预处理腔,所述入料区间处设置有导入通道,入料区间位于预处理腔斜上方并且与预处理腔之间设置有导流板;所述预处理腔内置安装驱动辊,所述驱动辊上安装有若干切割刀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切割刀叶通过可摆动的翻转栓安装于驱动辊的辊面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辊的辊体内置有动力转轴,所述动力转轴与污泥输入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阶梯式轴套,所述阶梯式轴套用于插合于污泥输入腔的内壁中,并且驱动辊的辊体侧壁处设置有密封垫。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降混合组件包括支撑管道、与支撑管道呈一体化连接的输料通管、以及安装于输料通管上的螺旋绞龙,所述输料通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散料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管道通过内定位架安装于脱泥处理机构的内腔,所述支撑管道的一端外接第二带传动机构,所述支撑管道的另一端外接辅料通入导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降腔的主体为锥形斗体,所述锥形斗体的锥口位置设置有开合盖板,所述锥形斗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旋导向板,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脱泥处理机构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内轨道,所述锥形斗体安装于环形内轨道中并且相对于脱泥处理机构呈可转向运动,所述锥形斗体的壳体外沿设置有外沿齿纹,所述脱泥处理机构外壳体上设置有外置电机,所述外置电机的驱动端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外沿齿纹相啮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脱水塔用于对污泥进行脱水作业;污泥输出筒则用于对脱水后的污泥再进行传输;并且还设置有脱泥处理机构,通入辅助沉降的污泥调理剂、絮凝剂等相关物质,配合沉降混合组件与污水进行混合,从而利于淤泥进行结团沉淀,进一步辅助污泥与污水分离,达到二次泥水分离的效果,沉积的污泥从沉降腔排出,污水则由污水排出组件引出;用于对残留于污水中的污泥进行再处理,从而使得污泥与污水分离的更加彻底;二.在污泥输入腔与脱水塔之间还设置有预处理组件,以打散淤泥的方式,对淤泥进行均料化处理,打散污泥的结团状况,或者将污泥打散为体积接近的小团体,从而利于淤泥的挤压脱水作业,并且减少淤泥随着脱出的水流流走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发明人:王绪寅;何起利;蔡健明;韦星任;谢俊宇;罗杰;楼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