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2.12
申请日:2023.09.26
分类号:C02F11/10(2006.01)I;C02F11/00(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包括底座,底座顶部水平设有圆筒形的反应釜,且反应釜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反应釜的一端转动插接有进料器,进料器位于反应釜内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通过设有回料管,在热解的过程中,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和金属球能够在拨板的作用下落入到回料管中,从而避免了未达标的污泥颗粒以及金属球对反应釜的筛网部分产生阻挡,同时,进入到回料管中的污泥颗粒能够在金属球和第二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分散,并且由于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单独被分隔在回料管中,此时反应釜内的热量能够更好地对该部分污泥颗粒进行加热,从而加速了未达标污泥颗粒的分散和热解操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水平设有圆筒形的反应釜(2),且反应釜(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3),所述反应釜(2)的一端转动插接有进料器(4),所述进料器(4)位于反应釜(2)内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反应釜(2)的另一端转动套接有分离套(5),且分离套(5)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所述分离套(5)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排气管(6),所述分离套(5)与进料器(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反应釜(2)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8);所述反应釜(2)靠近分离套(5)一端的内壁为筛网设计,且反应釜(2)的该端转动插接有回料管(9),所述回料管(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10),所述反应釜(2)和回料管(9)内均设有若干金属球(18),所述回料管(9)位于反应釜(2)外的一端与分离套(5)对应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回料管(9)靠近分离套(5)一端的外围设置有传动组件(11),所述回料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组件(12),且回料管(9)靠近排气组件(12)一端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回料管(9)远离分离套(5)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13),所述环形挡板(13)比连接孔更加靠近排气组件(12),所述回料管(9)与反应釜(2)筛网部分相对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料孔,所述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拨板(14),所述拨板(14)上贯穿开设有筛分孔,且筛分孔的直径与反应釜(2)筛网部分的筛孔直径相等,所述回料管(9)靠近分离套(5)的一端插接有导料板(15),所述导料板(15)靠近分离套(5)的一侧与分离套(5)固定连接,所述导料板(15)远离分离套(5)的一侧向下倾斜;所述回料管(9)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20),多个所述搅拌杆(20)均匀分布在回料管(9)的表面;所述驱动组件(8)包括两个支撑块(81),所述支撑块(81)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8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环(82),所述第一齿环(82)固定套接在反应釜(2)上,所述弧形槽的底部槽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一齿轮(83),所述第一齿轮(83)与第一齿环(82)底部的齿牙啮合,两个所述第一齿轮(83)之间垂直贯穿插接有同一个转轴(84),所述转轴(84)转动贯穿插接在两个支撑块(81)上,且转轴(84)的一端连接有电机(85);所述传动组件(11)包括套管(111),所述套管(111)套接在回料管(9)的外部,且套管(111)与反应釜(2)靠近分离套(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11)内壁上环形分布有齿牙,所述回料管(9)与套管(111)相对的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齿环(112),所述套管(111)的内侧与回料管(9)的外壁之间环形分布有多个第二齿轮(113),所述第二齿轮(113)垂直转动安装在分离套(5)对应一侧的内壁上,且第二齿轮(113)同时与第二齿环(112)以及套管(111)内壁上的齿牙啮合;所述排气组件(12)包括活动管(121),所述活动管(121)转动连接在回料管(9)远离分离套(5)的一端,所述活动管(121)靠近进料器(4)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漏斗形的防护板(122),所述防护板(122)上贯穿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向活动环内凹陷,所述活动管(121)的外部垂直贯穿插接有多个连接管(123),多个所述连接管(123)呈环形分布,所述连接管(123)远离活动管(121)的一端贯穿插接在反应釜(2)的外壁上,所述反应釜(2)与多个所述连接管(123)相对的位置转动套接有密封管(124),所述密封管(124)与多个连接管(123)连通,且密封管(124)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排气管(125),所述密封管(124)的底部与底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料管(9)位于反应釜(2)内的部分转动套接有固定环(16),所述固定环(16)与反应釜(2)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球(18)的直径小于连接孔与进料孔的直径,且金属球(18)的直径大于筛分孔以及反应釜(2)筛网部分筛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15)顶部前后侧边缘均设有挡条(19),且挡条(19)的高度与金属球(18)的直径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3)与第二螺旋叶片(10)的旋转方向相同,且二者的叶片宽度均大于金属球(18)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挡板(13)的宽度大于第二螺旋叶片(10)的宽度,且环形挡板(13)的内侧向靠近防护板(122)的一侧凹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多出气结构的污泥热解反应釜,包括底座,底座顶部水平设有圆筒形的反应釜,且反应釜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叶片,反应釜的一端转动插接有进料器,进料器位于反应釜内的底部开设有进料口,反应釜的另一端转动套接有分离套,且分离套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分离套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排气管,分离套与进料器的底部与底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
反应釜靠近分离套一端的内壁为筛网设计,且反应釜的该端转动插接有回料管,回料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叶片,反应釜和回料管内均设有若干金属球,回料管位于反应釜外的一端与分离套对应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回料管靠近分离套一端的外围设置有传动组件,回料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排气组件,且回料管靠近排气组件一端的内壁上贯穿开设有若干连接孔,回料管远离分离套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比连接孔更加靠近排气组件,回料管与反应釜筛网部分相对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进料孔,反应釜筛网部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拨板,拨板上贯穿开设有筛分孔,且筛分孔的直径与反应釜筛网部分的筛孔直径相等,回料管靠近分离套的一端插接有导料板,导料板靠近分离套的一侧与分离套固定连接,导料板远离分离套的一侧向下倾斜。
进一步的,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支撑块,支撑块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转动安装有第一齿环,第一齿环固定套接在反应釜上,弧形槽的底部槽壁上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环底部的齿牙啮合,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垂直贯穿插接有同一个转轴,转轴转动贯穿插接在两个支撑块上,且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
进一步的,传动组件包括套管,套管套接在回料管的外部,且套管与反应釜靠近分离套的一侧固定连接,套管内壁上环形分布有齿牙,回料管与套管相对的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齿环,套管的内侧与回料管的外壁之间环形分布有多个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垂直转动安装在分离套对应一侧的内壁上,且第二齿轮同时与第二齿环以及套管内壁上的齿牙啮合。
进一步的,排气组件包括活动管,活动管转动连接在回料管远离分离套的一端,活动管靠近进料器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漏斗形的防护板,防护板上贯穿开设有进气口,且进气口向活动环内凹陷,活动管的外部垂直贯穿插接有多个连接管,多个连接管呈环形分布,连接管远离活动管的一端贯穿插接在反应釜的外壁上,反应釜与多个连接管相对的位置转动套接有密封管,密封管与多个连接管连通,且密封管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排气管,密封管的底部与底座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
进一步的,回料管位于反应釜内的部分转动套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与反应釜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进一步的,金属球的直径小于连接孔与进料孔的直径,且金属球的直径大于筛分孔以及反应釜筛网部分筛孔的直径。
进一步的,导料板顶部前后侧边缘均设有挡条,且挡条的高度与金属球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同,且二者的叶片宽度均大于金属球的直径。
进一步的,环形挡板的宽度大于第二螺旋叶片的宽度,且环形挡板的内侧向靠近防护板的一侧凹陷。
进一步的,回料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拌杆,多个搅拌杆均匀分布在回料管的表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有回料管,在热解的过程中,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和金属球能够在拨板的筛分作用下通过回料管上的进料孔落入到回料管中,从而避免了未达标的污泥颗粒以及金属球对反应釜的筛网部分产生阻挡,同时,进入到回料管中的污泥颗粒能够在金属球和第二螺旋叶片的作用下进行二次分散,并且由于未达标的污泥颗粒单独被分隔在回料管中,此时反应釜内的热量能够更好地对该部分污泥颗粒进行加热,从而加速了未达标污泥颗粒的分散和热解操作;
2、本发明通过设有排气组件,当污泥在进料器的作用下进入到反应釜中后,由于初始状态下污泥的含水量较高,此时污泥因加热而产生的水汽一方面能够沿着反应釜内部向第一排气管的方向流动,并最终通过第一排气管排出反应釜,另一方面,水汽还能够通过防护板上的进气口进入到活动管中,随后,水汽能够通过多个连接管进入到密封管中,最终水汽能够通过密封管上的第二排气管排出,从而配合第一排气管提高了水汽的排出效率,避免因水汽排出不及时而降低污泥的干燥以及热解效率。
(发明人:李艺;肖国华;田菲;周田;许杰;邵朝红;刘波;江钰;欧阳李黎;李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