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5.28
申请日:2024.03.14
分类号:C02F3/30(2023.01)I;C02F3/00(2023.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箱,污水处理箱内设有厌氧腔、缺氧腔、好氧腔以及沉淀腔,所述厌氧腔、缺氧腔以及好氧腔内均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设有翻转机构,所述污水处理箱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二循环泵一端伸入至缺氧腔内,所述第二循环泵输出端伸入至厌氧腔内;通过污水进入至导水腔内带动叶轮开始转动,通过支撑轴的转动带动T型连接杆进行转动,使得若干组生物球填料在污水进入时能够进行翻转,达到若干组生物球填料与污水进行充分反应的效果,提高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箱,污水处理箱内设有厌氧腔、缺氧腔、好氧腔以及沉淀腔,污水处理箱一端内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设有厌氧腔、缺氧腔、好氧腔以及沉淀腔均通过导水口相连通,所述导水口开设于污水处理箱内,所述厌氧腔、缺氧腔以及好氧腔内均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内设有若干组生物球填料,通过翻转机构带动若干组生物球填料进行翻转,所述沉淀腔内固定连接有弧形过滤板;所述弧形过滤板上侧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弧形过滤板一端伸出污水处理箱,并固定连接于第一循环泵输入端,所述第一循环泵固定安装于污水处理箱上端,所述第一循环泵输出端伸入至缺氧腔内,所述污水处理箱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二循环泵一端伸入至缺氧腔内,所述第二循环泵输出端伸入至厌氧腔内;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于连接柱内,所述连接轴上下端均伸入至支撑板内,并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支撑板内,所述叶轮两侧均设有导水腔,所述导水腔开设于支撑板内,所述导水腔上下端均伸出支撑板;所述连接轴中部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下端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连接柱两侧内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靠近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环相啮合,所述支撑轴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杆,所述T型连接杆与支撑轴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生物球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箱下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好氧腔下端固定连接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下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下端伸出污水处理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泥膜共生脱氮除磷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箱,污水处理箱内设有厌氧腔、缺氧腔、好氧腔以及沉淀腔,污水处理箱一端内固定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设有厌氧腔、缺氧腔、好氧腔以及沉淀腔均通过导水口相连通,所述导水口开设于污水处理箱内,所述厌氧腔、缺氧腔以及好氧腔内均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撑板,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内设有若干组生物球填料,通过翻转机构带动若干组生物球填料进行翻转,所述沉淀腔内固定连接有弧形过滤板;
所述弧形过滤板上侧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弧形过滤板一端伸出污水处理箱,并固定连接于第一循环泵输入端,所述第一循环泵固定安装于污水处理箱上端,所述第一循环泵输出端伸入至缺氧腔内,所述污水处理箱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循环泵,所述第二循环泵输入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二循环泵一端伸入至缺氧腔内,所述第二循环泵输出端伸入至厌氧腔内。
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活动连接于连接柱内,所述连接轴上下端均伸入至支撑板内,并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支撑板内,所述叶轮两侧均设有导水腔,所述导水腔开设于支撑板内,所述导水腔上下端均伸出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中部开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下端固定连接有齿环,所述连接柱两侧内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靠近连接轴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环相啮合,所述支撑轴上下端均固定连接有T型连接杆,所述T型连接杆与支撑轴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生物球填料。
优选的,所述污水处理箱下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好氧腔下端固定连接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下端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下端伸出污水处理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污水进入至导水腔内带动叶轮开始转动,通过叶轮的转动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得齿环其上端啮合的两组齿轮开始转动,齿轮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支撑轴转动,通过支撑轴的转动带动T型连接杆进行转动,使得若干组生物球填料在污水进入时能够进行翻转,达到若干组生物球填料与污水进行充分反应的效果,提高对废水的处理效果。
(发明人:猫恩学;张文凤;刘牧;李蕾;胡有虎;刘豪;李玉娟;谢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