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藻-菌协同净化餐厨污水技术

发布时间:2025-2-27 14:22:0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4.04.09

申请日:2024.03.05

分类号:C12N1/12(2006.01)I;C12N1/14(2006.01)I;C02F3/34(2023.01)I;C12R1/89(2006.01)N;C12R1/685(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及其组合物领域,提供了一种藻‑菌协同净化餐厨污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1:将黑曲霉孢子和小球藻接种至灭菌的餐厨污水,培养,形成藻菌球粒,过滤,得到处理后的餐厨污水;和或A2:将黑曲霉孢子接种至灭菌的餐厨污水中,培养,形成菌丝球;菌丝球形成后加入小球藻继续培养。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和水体浊度色度,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80%以上,色度去除率达到48.2%。本发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依赖曝气,不产生温室气体,降低污染物浓度的同时形成稳定颗粒,易于回收生物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藻-菌协同净化餐厨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小球藻和黑曲霉对餐厨污水进行协同处理,包括方法1或方法2;方法1A1,将黑曲霉孢子和小球藻接种至灭菌的初始餐厨污水中,培养,形成藻菌球粒,过滤,得到过滤后的餐厨污水;A2,将黑曲霉孢子接种至过滤后的餐厨污水中,培养,形成菌丝球;菌丝球形成后加入小球藻继续培养,形成藻菌球粒,过滤;方法2B1,将黑曲霉孢子接种至灭菌的初始餐厨污水中,培养,形成菌丝球;菌丝球形成后加入小球藻继续培养,形成藻菌球粒,过滤,得到过滤后的餐厨污水;B2,将黑曲霉孢子接种至过滤后的餐厨污水中,培养,形成菌丝球;菌丝球形成后加入小球藻继续培养,形成藻菌球粒,过滤;所述小球藻为小球藻Chlorellasp.HQ,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7601;所述黑曲霉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HW8-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3233;所述A1A2B1B2中,所述小球藻的接种密度为5×106~2×107/mL,所述黑曲霉孢子接种密度为1×103~1×104/mL;所述灭菌的初始餐厨污水中,COD3000~20300mg/LTN含量为40~224.22mg/LTP含量为13~83.59mg/L,浊度为47~80.24NTU,色度为278~468PC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A2B1B2中,小球藻的接种密度为5×106/mL;黑曲霉孢子接种密度为1×104/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1中的培养条件为20~30℃,120~140rpm条件下共培养48~96h;所述A2B1B2中,黑曲霉孢子接种后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0~30℃,120~140rpm条件下培养48~96h,形成菌丝球;加入小球藻后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0~30℃,120~140rpm的恒温水浴摇床中培养48~96h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餐厨污水离心后取上清液,灭菌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的转速为7500~8500rpm,所述离心的温度为3~5℃,所述离心的时间为8~12min;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10~121℃,所述灭菌的时间为15~20min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餐厨污水中制备藻-菌颗粒并组合不同制备过程净化水质降低污染物含量的技术方法。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藻-菌协同净化餐厨污水的方法,包括使用小球藻和黑曲霉对餐厨污水进行协同处理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使用小球藻和黑曲霉对餐厨污水进行协同处理的步骤包括如下A1/A2

A1:将黑曲霉孢子和小球藻接种至灭菌的餐厨污水,培养,形成藻菌球粒,过滤,完成餐厨污水的一次处理;

A2:将黑曲霉孢子接种至灭菌的餐厨污水中,培养,形成菌丝球;菌丝球形成后在餐厨污水中加入小球藻继续培养,过滤,完成餐厨污水的一次处理。

所述步骤A1也可以理解为将一定密度的藻液和菌悬液一起添加至餐厨污水,同步颗粒化及污染物含量的降低,简称一步法。所述步骤A2也可以理解为将含有一定孢子密度的菌悬液加入到餐厨污水,成球后加入一定密度的藻液,菌颗粒捕获微藻的同时降低污染物含量,简称两步法。

进一步地,所述小球藻为小球藻Chlorellasp.HQ,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7601

进一步地,所述黑曲霉为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HW8-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323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餐厨污水中所述小球藻的密度为5×106~2×107/mL,所述黑曲霉的密度为1×103~1×104/m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餐厨污水中小球藻的藻密度为5×106/mL;餐厨污水中黑曲霉孢子接种浓度为1×104/mL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的培养条件为20~30℃,120~140rpm条件下共培养48~96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1中的培养条件为30℃,120rpm条件下共培养72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2中,黑曲霉孢子的接种浓度为1×103~1×104/mL,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0~30℃,120~140rpm条件下共培养48~96h,形成菌丝球;加入小球藻的接种密度为5×106~2×107/mL,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0~30℃,120~140rpm的恒温水浴摇床中培养48~96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2中,餐厨污水中黑曲霉孢子接种浓度为1×104/mL;菌丝球的的培养条件为30℃,120rpm条件下共培养72h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2中,餐厨污水中小球藻的藻密度为5×106/mL;加入小球藻后的培养条件为,30℃,130rpm的恒温水浴摇床中培养72h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依次包括步骤A1A2A1A2的循环次数为至少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至少循环两次的步骤A2

所述方法还包括将餐厨污水离心后取上清液,灭菌的步骤。

在本发明中,所述离心后的上清液的COD3000~20300mg/LTN含量为40~224.22mg/LTP含量为13~83.59mg/L,浊度为47~80.24NTU,色度为278~468PCU

进一步地,所述离心的转速为7500~8500rpm,所述离心的温度为3~5℃,所述离心的时间为8~12min

进一步地,所述灭菌的温度为110~121℃,所述灭菌的时间为15~20min

本发明在处理餐厨污水的过程中无需稀释废水,不依赖于曝气,处理过程中采用组合模式运行,净化效果显著,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均可实现污染物在任意周期内达到去除效果的目的。

本发明中使用的餐厨污水为将餐厨垃圾经过微生物(复合菌剂)处理后,得到的液化了的餐厨垃圾的液体部分。所述餐厨污水中含有难降解的油脂、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有机物,复合菌群多,酸碱度低,有机物浓度高,色度浊度高。所述餐厨污水的水质指标如下:化学需氧量(CODcr)为19950.23±2262.17mg/L,生化需氧量(BOD)为15546.01±1834.23mg/L,总氮含量为200.42±27.22mg/L,总磷含量为42.67±1.59mg/L,氨氮含量为85.21±10.61mg/L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使微藻和真菌在净化废水的同时形成稳定且易于收集的颗粒,解决了目前微藻大规模利用捕获难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黑曲霉HW8-1从生活污水中筛得,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在污染浓度高的环境下保持较好活性。本发明中藻菌协同处理污水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菌或藻,尤其对于可生化性较强的餐厨污水。

2、本发明对具体的餐厨污水来源不作特别限定,本发明中所述餐厨污水无需稀释,离心灭菌后即可进行净化。

3、在培养结束后,藻菌形成的颗粒易于从水中分离,且处理后的餐厨污水浊度可以降低至26NTU,色度可降低至183.5PCU

4、本发明方法可以应用在净化餐厨污水回收生物质当中。利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利用餐厨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使得城市生活污水得到净化。一步法可以去除73%以上的COD84%以上的TN85%以上的TP;两步法可以去除86%以上的COD83%以上的TN80%以上的TP;将两者组合后最高可以达到92%以上的COD去除率,70%以上的TN去除率和90%以上的TP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净化餐厨污水的方法,包括一步法、两步法和组合序批法。餐厨污水中含量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无需额外添加营养盐,降低了藻菌的培养成本。藻菌协同利用餐厨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并颗粒化,有效捕获的同时精华废水,有利于微藻低成本的规模化培养。

(发明人:洪喻;王倩茹;张玥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