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钢铁污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4-8 21:25:37

污水处理技术 | 汇聚全球环保力量,降低企业治污成本

  钢铁污水处理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① 格栅

  采用GL型链条回转式多耙平面格栅除污机2台,栅条间距为20mm,通过时间设定或栅前、后液位差定时清除栅渣。

  ② 调节池

  利用原有设施(原雨水排水泵站前的调节池),有效容积为1280m3。设液下搅拌器4台,可通过实际生产情况确定启、停台数,单台搅拌器功率为7.5kW。利用原有雨水提升泵房,将其中的雨水排水轴流泵更换为4台潜水提升泵,3用1备,单台潜水泵Q=600m3/h,H=300kPa。

  ③ 微涡旋反应沉淀池

  按处理水量为1500m3/h考虑,分成两组,对称布置,并联运行,单组处理水量为750m3/h。主要设备包括:列管式不锈钢静态混合器2台,不锈钢翼片隔板反应设备2套,乙丙共聚接触絮凝沉淀设浮油管,排泥管备,回收及阀门2套等。采用DN500、L为3.0m的直列式混合器,不锈钢材质,采用法兰连接,安装在进水管上,水头损失≤5kPa,混合时间为3s。混凝剂投加在直列式混合器前端加药口处。采用竖向流翻腾式絮凝池,池中设星形絮凝设备,材质为改性PVC。设计流速分为3级:一级流速为0.12m/s、二级流速为0.09m/s、三级流速为0.06m/s,絮凝时间为11min。在絮凝池后设置过渡段,采用配水花墙进行配水,配水花墙开 150mm的孔,过孔流速约为0.06m/s。采用异向流V形沉淀池,斜板安装倾角为60°,上升流速为2.2mm/s,采用5根穿孔集水槽集水,以保证出水均匀。集水槽采用潜流孔集水形式,以防沉淀池中的浮油流入下一个处理单元。集水槽上形成的浮油通过集油管人工定期清除。采用重力斗式排泥,排泥管为DN200,每根排泥管管端设置手动蝶阀、电动蝶阀各一个,快开缓闭定时排泥。通过PLC设定时间实现自动排泥,絮凝池一般一周排泥2~3次;沉淀池一般每天排泥2~3次,大约15d大排泥一次。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④ 中间贮水池及加压泵

  中间贮水池有效容积为750m3,设中间加压泵3台,2用1备,单台Q=750m3/h,H=320kPa,将沉淀池出水加压送往双层过滤器。

  ⑤ 双层过滤器

  设2台,每台直径为5m,高为13.8m,分为双层(为节省占地,相当于2台6.9m高的过滤器叠加使用)。双层同时运行,单台单层反洗。滤速为20~25m/h,滤前水悬浮物≤30mg/L,油≤5mg/L;滤后水悬浮物≤3mg/L,油≤1mg/L。单层采用双层滤料(无烟煤及石英砂),无烟煤粒径为1.3~1.5mm,厚度为1.2m;石英砂粒径为0.8~1.0mm,厚度为1.2m;卵石垫层厚度为0.1m;反洗水强度为25m/h,反洗水压力为350kPa,反洗空气强度为25m/h,反洗气压力为70kPa;通过压差或时间控制反洗,每次反洗时间约10min。

  ⑥ 清水池、双层过滤器反洗泵及回用水泵房

  清水池分2格,单格有效容积为700m3。设双层过滤器反洗泵2台,1用1备,单台Q=785m3/h,H=350kPa。设回用水供水泵3台 (其中1台为变频调速泵),2用1备,单台水泵Q=750m3/h,H=500kPa,供水压力按满足现有供水管网最不利点的供水压力调整。 当微涡旋反应沉淀池出水水质达到供水水质要求时,中间供水泵停止运行,中间水池的贮水通过与清水池隔墙上部的溢流孔进入清水池,由回用水供水泵加压外供

  ⑦加药、加氯系统

  混凝剂采用碱式氯化铝(PAC),最大投加能力按60mg/L设计,实际运行投量为25mg/L。设溶药池、贮药池各一座,采用计量泵加药。采用PAM作助凝剂,最大投加量按0.5mg/L设计,实际投量为0.2mg/L。设溶药池、贮药池各一座,采用计量泵加药。消毒剂为二氧化氯,现场制备,采取混凝前加氯和滤后加氯相结合的方案,以使回用水余氯量达到0.5~1.0mg/L以上。

  ⑧污泥处理

  污泥调节池有效容积为430m3,内设搅拌机2台、立式泵2台(1用1备,单台泵Q=100m3/h,H=250kPa)。污泥浓缩池设于污泥调节池上部,由柱子支撑,直径为 12m,内设浓缩机1台。浓缩后的污泥由卧式渣浆泵加压送往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采用卧式渣浆泵3台,2用1备,单台Q=25m3/h,H=400kPa。设100m2板框压滤机2台,板框压滤间面积为120m2,二层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