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形态不变法处理技术
化学形态不变法即通过物理作用,在不产生新物质的前提下去除废水中的铅。这类方法的特点是Pb2+可以以原来的形态加以回收利用,但比起化学形态改变法来说,操作较复杂。目前应用的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法,吸附法、电渗析法。
1.1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一种借助于离子交换剂上的离子和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反应而除去水中有害离子的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具有去除率高,可浓缩回收有用物质,设备较简单,操作控制容易等优点。但目前应用范围还受到离子交换剂品种、性能、成本的限制。目前国内外在用此法处理含铅废水上已有一定基础,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含铅废水比较常见。常瑜,宋哲使含铅废水通过双层过滤和732树脂的处理,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并用15%醋酸铵洗脱饱和树脂,产生的醋酸铅浓液经处理后可回收化工原料———醋酸铅。缺点是再生剂昂贵,需要开发易洗脱铅的新型树脂。具体联系污水宝或参见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离子交换纤维是继离子交换树脂之后发展的一类新型离子交换材料,用脱脂棉、腈纶棉进行改性处理制得巯基棉、黄原酯棉等离子交换纤维的技术也获得发展,腈纶棉经化学改性的离子交换纤维对Pb2+产生螯合吸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对Pb2+的最大吸附容量高达206.6mg。这些新型的离子交换纤维表现出比表面积大、交换速度快、吸附效果好、易于解吸再生等优点。八十年代初,美国的R.E.Wing等研制出一种称为“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的处理剂,去除率高,反应迅速,投药方便,无二次污染。在此基础上,国内的钟长庚,唐东涌等用为原料,代替淀粉,制成不溶性甘蔗渣黄原酸酯(Water-InsolubleBagasseXanthate简称IBX)。当甘蔗渣黄原酸酯与含铅废水接触时,其极性基与铅离子之间发生键合离子的转移,即甘蔗渣黄原酸酯键合硫上的钠、镁离子与废水中的铅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