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六安市开展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营管理效益审计调查

发布时间:2008-9-24 10:19:5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为积极面对审计变革,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日前,根据省审计厅统一部署,我市审计局对市(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营管理、效益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此次审计调查旨在掌握我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的总体状况,揭示与分析污水处理项目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价系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从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加强我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管理,促进城市环保功能的改善。

  据审计了解,我市供水人口34.6万人,日产生污水量为6.8万吨/天。污水处理厂实际日处理量为4.55万吨,污水处理率为67%。另外,我市厂网共建项目于2000年10月开工,2004年6月厂区投入试运行,至2007年底,已建配套管网60.43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为100%,我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总体建设完成了规划目标。

  从审计情况来看,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工程建设,成立了市污水处理项目领导组,并纳入市重点建设工程管理;主管局指派一名专家进驻公司,督促工程参建各方按规范操作;为确保资金安全使用,市财政局委派了专业会计。按世行要求,及时成立了机构—市排水有限公司、市政府按规定拨付了资本金1000万元实行了项目法人制和资本金制;该项目按世行要求实行国内及国际招标且大部分由省项目办统一招标,项目招标率达98%并按规定实行了监理制;中标的施工、监理、勘察、设计单位均符合资质要求;市财政及自来水公司对收到的污水处理费均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此外,污水厂建成后,大大减少地表水与淮河水污染,使生产、生活、农渔业用水得到保障,促进招商引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免使水源受到污染,可减少因污染造成的给水处理的费用和基建费用(如处理中减少投药量等);同时减少工业企业进行污水处理所增加的投资与运行费用,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等将发挥出许多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在看到我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厂网不配套衔接、设备能力闲置、项目运营和还贷压力大、项目竣工决算滞后等问题。审计部门建议:(一)建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管网建设进度,使厂网衔接,尽快发挥项目的应有效益。(二)建议项目建成后,按省政府要求,统一对污水进行处理,完善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一体化运行机制。同时,为确保项目的营运和生存发展,一方面相关税费和用电价格等外部环境要予以协调和优惠;另一方面根据审计调查测算的2007—2010年还贷高峰期时,给予该厂财政上的支持。(三)建议改变建设和运营主要依赖政府的投资经营机制。今后应鼓励境内外企业及社会力量依相关规定,采取集资、合资、BOT、TOT等形式,参与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营运,积极探索污水处理产业化路子。同时,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项目决策及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立项、可研等审查,着力提高项目建设效益。

追踪此项目建设进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