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不缺水,但30年发展带来的污染使广东面临水质性缺水。”昨日,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潘大林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广东近年来高度重视水质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去年,广州、深圳饮用水源水质没有完全达标,这关系到3000万人的饮水安全,省人大将继续对此加强监督,促使水质尽早达标。此外,关于前不久召开的淡水河污染整治座谈会,潘大林表示,目前会议纪要已经发给省政府和深圳、惠州两市,预计不久将会得到答复。
“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污染可不能跟着转移。”谈到广东正在进行的“双转移”,潘大林表示,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往往是上游地区,广东不能把污染也转移到上游。
根据省人大环资委的调查,随着产业转移和山区经济的加快发展,一些污染向河流上游山区转移。尤其是产业转移过程中,环境设施建设存在漏洞,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目前,在省认定的各产业转移工业园中,尚未有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潘大林告诉记者,为解决全省欠发达地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资金,省政府已经为全省的产业转移园拨出大量款项。省人大将监督并推动这些款项的落实和污水处理厂尽快建成投入使用。
针对珠三角大气污染控制问题,潘大林说,省人大环资委将在本届省人大任期内推动大气污染控制相关条例的立法。此外,广州亚运会即将到来,环资委还将建议广州向北京学习,由省政府或有关部门出面实现周边城市的联动控制,以确保亚运会期间珠三角的大气质量能够令人满意。南方日报 记者/徐林实习生/王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