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新闻 >> 正文

南宁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发布时间:2009-2-6 14:00:3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经过多年来不懈地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广西南宁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是南宁市继2007年获联合国人居奖之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从1998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始到现在,南宁市的文明创建工作年年都取得新进展、新成效。2005年,与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失之交臂后,南宁市不懈怠、不放弃,而是更加持续、深入地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车荣福说。

  南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冯力介绍,近两年来,南宁市以“城乡清洁工程”为新载体,奋力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形成了五大经验,即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突出一个“帮”字,广泛开展“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以道德楷模引领风尚,以榜样力量促进和谐;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关注民生,完善创新帮扶机制,积极推进城市和谐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宜居城市。

  “在全民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南宁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管理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环境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南宁市市长黄方方说。

  “和谐建设在基层”活动、“志愿服务在绿城”活动、抗震救灾行动等一系列倡导关爱、倡导和谐的文明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人文氛围和文明的社会环境。目前,南宁市市级以上文明社区达215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64%。2007年,望州南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据了解,目前在南宁市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近20万人,人均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全市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单位在90%以上,而各种自发的志愿行动更是不计其数。

  2007年8月,南宁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与指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数字城管”系统已覆盖市区快环内150平方公里,做到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准确派遣、问题及时处理、监督及时反馈。此外,南宁市还推进政务环境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和城乡清洁工程,使城市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南宁的城市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06年和2007年南宁市共植树324万棵,建成了60处绿地广场,以及占地面积为93公顷的市中心森林公园和“名树博览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2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23平方米。截至2008年6月,完成10条内河清淤勘定工作,种植各类树木10万株,有效地改善了内河沿岸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此外,城市治污设施的建设使南宁市的日处理污水能力提高到44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迈入了全国污水处理先进城市的行列。

  文明创建活动也成为一项造福人民群众、惠及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从2003年开始,南宁市连续5年将“资助贫困家庭大中小学生就学”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大力实施“系统改善城市弱势群体居住环境的行动”,改造东沟岭棚户区、大力建设经济适用房及廉租房、整治改造小街小巷,分别解决城市边缘棚户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户、低收入者、残障人员、受洪涝威胁的沿江居民等人群面临的实际问题,受益人数超过80万人。

  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了南宁市的综合实力,使南宁市成为一座充满发展活力的城市。据初步统计,2008年,南宁市生产总值1300亿元,增长超过14%;财政收入190亿元,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0元,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增长13%。

  南宁市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后,没有放缓文明创建的步伐。车荣福表示,南宁市将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城市综合实力,营造招商引资、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追踪此项目建设进展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