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石井河,对广州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陌生。
这也许是广州旧城区内最“臭名昭著”的排污河涌:黑如墨汁的河水,迎风散发出阵阵腥臭,近几年,人们偶而会在这里打捞出被丢弃的动物尸体,但从未见过鲜活的鱼虾。
在广州这一轮治水行动中,石井河将投入10.3亿元整治全流域,其中清淤计划投入3亿元,整治河堤投入2.1亿元。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能否让这条源自白云山、承载多少老广州美好儿时回忆的河流,摆脱多年的黑臭?
每天23万吨污水“黑龙入江”
6月25日,广州荔港南湾小区高层住户黄先生推开窗户,眺望珠江,恍惚间看到江中一条黑龙游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乌黑似墨的污流汇入,将江面分割成明显的两部分,一半黑,一半青。
这样的情况持续一周多,黄先生几乎不敢打开窗户,尽管住在高层,腥臭味还是会泛上来。
最初,居民们怀疑是附近广州发电厂排出的污水,后经环保部门调查,才发现“黑龙”源自白云区石井河。
6月下旬,在潭村北大街,记者沿石井河一条支流潭村涌步行,腥臭味扑鼻而来,河流缓慢,不断泛起黑色泡沫,像是在冒原油。因污染严重,为避免“交叉感染”,潭村涌平时已落闸关闭,与石井河切断汇流,变成真正的“一潭死水”,每逢下雨时才开闸放水。
由于石井河上游径流被截,河道得不到新水的补给,严重淤积,污水停留时间过长,削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再加上城市污水厂尚未建好,上游截污工程还未完成,所以石井河水质一直难以改善。
根据广州白云区环保部门监测,石井河水质多年来一直处于“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之间,被称为“广州最黑最臭的河涌”。而数据显示,这条全长19.44公里、包括潭村涌等46条支涌、流域周边人口近80万的石井河,每天将沿线产生的约23万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珠江西航道,形成让人触目惊心的“黑龙入江”。
47条河涌截污“一涌一策”
虽然广州早在2000年就开展了石井河主涌截污工程,铺设了21公里截污管线,但众多支涌的截污工程未启动,石井河至今未能告别黑臭。
这一轮的治水行动,计划于2010年6月底前使石井河流域47条河涌截污工程全部完工,配套建设的石井污水处理厂也将投产运行。
石井河整治,总体思路是以截污为中心、先截污后景观、主流与支流系统考虑。
根据系统截污方案,按照水系划分,整个石井河流域的截污工程将分为两个系统四大片区,实施干流与支涌的系统截污,并配套建设防洪、排涝、调水、景观等工程。
以海军桥为界,海军桥以北为石井街片区,属于石井污水处理系统;海军桥以南属于大坦沙污水处理系统,分为鹅春岗、石井河、新市涌3个片区。
治水已半年,石井河流域截污工程的四大片区,目前已全线动工。
具体到各支涌截污,据介绍,水务部门对流域内47条河涌进行分类,因地制宜,实施“一涌一策”治理。其中,对能够补水、涌面较宽的河涌,两岸布置永久截污管,如张村涌、鹅春岗涌、海口涌、田心涌已在建截污管;对能够补水但两岸房屋密集、征拆及施工难度大的河涌,实行涌内截污;而对无法补水,且涌面窄、部分或全部覆盖的河涌,利用现有水闸隔断污水,闸前加泵将污水送入污水收集系统;对上游远离市政管网的河涌,运用“小型处理装置+水生植物净化”的方式实施截污。
事实上,鹅春岗涌等位于石井河西部的河流,直接面向珠江西航道,“鹅春岗等河涌的污水我们也要兜回来,直接纳入石井河流域的截污系统。”白云区相关污水公司人士介绍。
征地拆迁任务已完成97.6%
据了解,此次石井河整个流域整治计划投入10.3亿元,仅堤岸整治和清淤计划便投入5.1亿多元,目前已花出去1.4亿元。
根据初步估计,石井河干流淤泥厚度1.5米,整个流域要清出的淤泥大约有330万立方米,相当于挖了一座小一型水库,在清淤方面就要投入3亿元。
白云区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只要征地拆迁能顺利完成,接下来污水管网铺设和沿岸景观建设便水到渠成,只需几个月就可完成了。该负责人坦承,“拆迁是关键!”
据悉,目前石井河整治工程已完成征地548.5亩,占总征地面积97.6%。人口密集的张村段堤岸工程的设计、评审工作已完成。河道流域合计清淤长度119.56公里。不过,这里一些拆迁户不愿意搬,目前仍在就征地进行协商。
据悉,如果张村段截污管线铺完,石井河两岸截污的“主要骨架”就搭起来了,在这个骨架上再完善支管建设,就可收集污水经支管到两岸截污管再进入泵站,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这也就意味着,广州斩断石井河“黑龙”战役将胜利在望!
■整治亮点
“完全雨污分流”正试点推进
实施石井河流域主河道两侧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周边“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可谓是此次整治中的一大亮点。目前,石井河流域内的“完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设”,已在同德围恒丰社区等试点展开。
记者在同德围恒丰社区看到,工人们正在搭脚手架,准备把管子架到每座屋的天台上去收集雨水。同时地面挖坑,准备建雨水收集管道。
“将管子直伸天台,接上雨水,地下铺设管道;而污水就走原来管道。”白云区建设局相关人士这样解释雨污分流系统的设计。他还透露,同德恒丰社区试点要加快工期,争取7月10日左右完工。
据了解,石井河流域内共有109个居住小区,其中37个雨污合流,按雨污分流要求建设的有72个,但由于存在混接现象,实际分流的只有28个;44个城中村、268个村工贸发展区全部为雨污合流,而且还有数量众多、没有治污设施的家庭作坊和“三无”企业。
石井河两岸部分截污管道早在几年前就已埋下,多半至今还未投入使用,最近,有关部门发现管径太小,多半需重新铺设。业内人士分析,过去几年广州污水处理厂与截污管网建设,多半像一盘散沙缺乏系统性,污水管网收集到的污水相当有限。事实上,这些排污系统的建设和整合,应该随着城市的扩张而同步完善。
让人欣喜的是,此次石井河整治方案中已明确提出,将分步整改流域内雨污合流、雨污分流但混接的支管网,实现管网收集能力与厂区处理能力的配套。
■广州记忆
20年前
河里很多鱼虾
河水还可直饮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七八岁的时候,经常游石井河,在河里捉鱼虾!”6月27日,在石井河边街凉亭,聚龙街上69岁的叶伯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石井河两岸都是农田,一派田园风光,河水直接可以挑回家喝,河里很多鱼虾。
这番回忆与眼前又黑又稠、散发恶臭的石井河完全两样,“近20年内,就再也没看到过鱼虾了。”
多年来,蚊子老鼠肆虐,环境腥臭脏乱,不少老住户实在无法忍耐,只得将房子租给外乡人,自己搬到离河较远处居住。50岁的石井供销社退休员工刘姨便是如此。1983年,她结婚后和丈夫住进石井河桥东河边下街。随后两个儿子渐大,也经常下河游泳捉鱼虾,她则在河边洗衣洗菜,还有不少人开船来卖香蕉、金橘,一派繁荣景象。
但上世纪90年代后,眼看着河水逐渐变黑变臭。1994年,刘姨全家搬离此地。她感叹说,这条河已有10多年没赛过龙舟了。
■整治难点
“钉子户”不走 沿岸景观有“断点”
6月底,记者看到,石井河边的张村沿河东岸,一排民房大部分拆完,但仍有几所房子巍然屹立。村民说,拆迁条件尚未谈妥。
石井河张村段,因为遭遇征地拆迁“卡脖子工程”而屡屡被媒体提及。这段1.2公里的石井河岸,北起小坪立交,南至海校大涌水闸,由于东岸房屋多年征拆不下,截污管网的铺设遭遇“肠梗塞”,沿岸景观的建设形成“断点”。
按照规划,石井河东岸拆迁房屋涉及131户(另42户在均和街辖区内),到目前,至少还有五六户仍未谈妥。桥东基围上街某号50多岁的梅伯(化名)就是“钉子户”之一。
“我们老百姓都支持整治石井河,但拆迁条件不合理,我们总不能搬到河里去睡吧?”梅伯指着一排老屋说,“我们这几户就像是被遗弃了!”
原来,梅伯和周围这五六户,都属于此次131户拆迁范围内,但与其他拆迁户不同的是,梅伯等人的宅基地并不属于张村,而是属于邻村大岗村。
“刚开始告诉我们,所有人一起去张村回迁;后来又说,我们这几户只能弃产,没有回迁安置!”梅伯说,张村的拆迁户,有回迁安置和弃产两种选择,而他们这几户,只能选择弃产。拆迁补偿标准都是2800-3000元/平方米。
“同一个拆迁项目,为什么有不同的待遇?”梅伯认为这不公平,为了石井河整治作出牺牲,拆迁安置应该一视同仁。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记者 祝勇 刘中元 王卫国 游星宇 通讯员 鞠杨
广州石井河流域整治将投入10.3亿元
发布时间:2009-7-9 11:15: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