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河涌截污冲刺,康乐涌等截污工程已基本完成
海珠区河网密集、纵横交错,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很多河涌都受到了严重污染,不少还成了断头涌,因此,海珠区也是广州市治水任务最重的区之一。记者昨日从广州水投集团获悉,海珠区主要污水处理厂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经完成土建工程量的80%,配套污水管网也完成80%,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康乐涌截污后仍待补水
康乐涌被称作是海珠区治水的“一号河涌”。虽然只有短短3.5公里,却因其流经东风村等繁华市区,成为海珠区以往最“臭名昭著”的一条河涌。
离全市治水任务完工的“6·30”大限还有两个多月,记者昨日来到康乐涌边,看到康乐涌截污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河涌两岸都铺设了外径1.2米的截污渠箱;在康乐涌上支流和左支流汇入主涌的入口处,正在安装两个截污闸。市污水公司杨副经理说:“截污闸的作用是把城中村里的污水往铺设好的截污渠箱里赶。建好之后,污水不会再流进康乐涌了。”
不过,康乐涌完全截污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河涌成了“无源之河”,几近干涸。记者在涌边看到,尽管现在康乐涌不像以前那样臭了,但是露出黑色的底泥,仍让人觉得不舒服。杨经理坦言,现在的效果肯定还没有达到治水目标的要求,下一步,海珠区水务部门将跟进清淤、补水等工程。届时将在河涌底部埋设补水管道,从杨湾涌调水,为康乐涌补水。杨经理说,实现补水之后,康乐涌应该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面貌。他对记者说:“欢迎你到时再来回访。”
与其他流经市中心区的河涌一样,康乐涌截污工程最难的地方还是拆迁。为了节约征拆成本和时间,海珠区发明了“拆单边”的做法,即只拆河涌一边的房子。“现在只拆单边,如果拆两边,拆迁费可能要翻倍,而且时间更长。”杨经理说。
据了解,目前海珠区完成截污的河涌有康乐涌、西碌涌等10条河涌。其他仍在进行最后的截污工作的还有五凤涌、大塘涌、上涌、沥滘涌、赤沙涌等,还有部分河涌已进入最后的“查漏补缺”阶段。
据了解,目前海珠区河涌截污工程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不过由于清淤、补水等工程,区里正在实施,接纳污水的沥滘污水厂二期仍在建,目前大部分河涌仍未达到最终的“不黑不臭”目标,市民还要耐心等待。
记者还了解到,本来已经完成整治、变成一湾清流的龙潭涌,由于某施工单位野蛮施工,把已经建好的截污管挖断了,现在污水又流到了龙潭涌。杨经理心疼地说:“这条河涌我们花了很多心血,好不容易出成果了,我们真的当它是宝,现在却变成这样。”他呼吁:“希望全市施工单位共同爱护我们治水的成果!”
沥滘污水厂二期直接“加盖”
海珠区各条河涌完成截污后,将使该区污水日处理量骤然增加25万吨。为了接纳这些污水,目前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沥滘二期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整体工程累计已完成土建工作量的80%,生化反应池、二沉池等基本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相关设备也正在安装过程中,预计6月30日前将全面完工。
据了解,沥滘污水处理厂目前的日处理量为20万吨,二期建成后整个沥滘污水处理厂总规模将增加30万吨,即日处理量每日共50万吨。沥滘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收集海珠区全区及大学城、官洲岛、洛溪新城的污水,服务面积覆盖周边124.5平方公里。
在沥滘二期的施工现场,记者沿着窄小的水泥楼梯登上生化池顶,项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现在你们看到的是正在为生化池加盖,马上还要进行试水,这片工地上最多的时候可有七八百人同时干活呢!”。他告诉记者,“二期的生化池直接加盖,将不会有臭气外溢,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另外,一期工程我们主要采取的是紫外线消毒,现在二期改成了二氧化氮消毒,处理效果将更加稳定。”
记者从施工部门了解到,目前沥滘污水收集系统仍主要由总管、主干管及支管三大体系构成,其中污水总管铺设在南洲路,连接到总管的污水主干管为南洲路主干管、新光快速路主干管及南洲路A线主干管,而在整个沥滘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污水将通过地下截污管道并入主管输送到沥滘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基本杜绝污水直排河涌。
“整个系统建成后,马涌、赤岗涌、黄埔涌、龙潭涌、大塘涌及小洲村周边河涌水质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变,同时确保将来建好的海珠湖没有污水流入。”杨经理向记者透露,沥滘污水处理厂及其截污系统建成后,污水将不再直排河涌,而是运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南方日报记者曾妮 实习生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