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公开招标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名称为:福建公司福州电厂大流量工业供热反渗透浓水减量及零排放研究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招标编号为:CEZB230611028,招标人为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项目单位为:,资金来源为自筹。招标代理机构为国家能源集团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进行国内资格后审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 项目概况、招标范围及标段(包)划分: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州公司”)一期
1、#2机组为 2×600MW 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汽轮机设计为纯凝方式。两台机组分别于 2007 年 7 月和 10 月投产,燃料为晋北烟煤,由海运至电厂专用煤码头,电厂采用海水直流冷 却系统,电厂以 500kV 一级电压接入系统。
原设计除盐水制备方式为阴阳离子交换+高速混床,共三列,两运一备。
福州公司自2010年开始工业供热, 逐步实现了中压、高压以及低压不同等级参数的供热,供热量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周边园区的入驻企业的增多,热用户的用汽量增长较快。截至2020年底,由福州公司一期集中供热的企业已达41家, 主要以中、低压参数热负荷为主,除部分化工、医药企业24小时连续用汽外,用户用汽量稳定,日均供汽量较为平稳。当前小时供汽量平均约为350~450t/h,近期已突破500t/h,中期将达到550t/以上。
为满足工业园区供热需要,福州电厂实施了化水扩容改造,新增4套反渗透处理系统,为超滤+反渗透+混床方案,三用一备,每套出力219m3/h,每套产浓水量73m3/h。后期 ,随着供热量的持续增加,浓水的产量也相应扩大。目前,福州电厂周边工业企业不断增加,由于江阴工业园区原水水源变为闽江水,闽江水质氯离子含量高达163ppm,水质变化导致离子交换设备频繁再生,酸碱废水水量大大增加及系统产水量下降等问题,为了满足公司长远供热制水的需求,针对原水水源水质变化及供热需求的增加,为满足周边企业对电厂蒸汽量日益增加的需求,在电厂原有化学制水系统中增加了二级反渗透及浓水反渗透系统,以进一步除盐,同时对一级反渗透系统的浓水进行进一步浓缩以减少浓水的排放。
目前公司已全面开始二期工程的建设,在考虑一定的裕量,最终公司在二期工程建成后,原水每小时的供水量将接近2000吨,通过双膜工艺制取除盐水时,供热量在达到上述数量时,每小时约要产生四百多吨的浓水,这部分浓水的消纳将是我们要面对的严峻现实,对于落实全厂零排放的目标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发电厂浓水产水及用水特征解析
系统调查研究发电厂浓水特征及浓水用户用水特征,包括发电厂浓水产水规律和水质水量、已有和潜在用户(包括生产环节、厂内、园区和园区外)的用水规律及对水质水量需求、可能受纳环境对水质水量要求;分析调查各个用水环节输送条件,为福州电厂反渗透浓水减量及零排放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极浓排水除了含盐量较高外,有机类污染物很少,通过全面分析反渗透产生的极浓废水水质,厘清废水中各离子、pH等指标数据变化规律,验证与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制浆工艺相关用水的匹配性,为反渗透浓水与脱硫工艺补充水的协同使用提供科学基础数据。
(2)水平衡与循环系统分析构建和经济核算
分析产水和用户两者间三个核心要素水质、水量及产用水规律的关系,构建发电厂浓水处理与处置的水平衡与循环系统;进一步核算浓水不同去向利用或排放的处理成本和输送成本,为发电厂浓水利用和排放提供可选路径。
(3)限制环节识别、技术工艺的可行性分析与技术经济比选
识别发电厂浓水处理与处置水平衡系统中的技术限制环节,调研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提出解决限制环节可能的技术路径,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比选,为发电厂浓水减量及零排放技术的选择提供技术和经济依据。
(4)提出电厂浓水处理处置关键技术难点及研发方向
针对电厂浓水处理和处置方案,明确各个环节关键技术的研发难点,分析国内外技术水平、研究进展和优势单位,提出关键技术难点的研发方向和技术要求。
(5)面向成本优化的浓水减量及零排放系统研究
根据水平衡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以及经济核算结果,以节能减排和成本优化为原则,系统研究发电厂浓水减量及零排放的技术路线,形成福州电厂反渗透浓水减量及零排放路径和建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