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技术

发布时间:2019-3-21 9:00:3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12.25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IPC分类号B01D36/02

  摘要

  一种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内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下方的隔板装置、位于所述隔板装置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下方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下方的第二壳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内的净化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建筑污水进行充分的净化,净化效果显著,同时可以防止颗粒杂质堵塞滤孔,保证净化的顺利执行,杜绝堵塞情况的发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对污水净化的需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内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下方的隔板装置、位于所述隔板装置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下方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下方的第二壳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内的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右壁上的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移动框、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移动框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隔板装置包括隔板、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移动块、位于所述移动块左右两侧的弯曲杆、位于所述移动块左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移动块右侧的拉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右侧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海绵块、位于所述海绵块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集中板、位于所述集中板下方的挡板,所述电缸装置包括集中框、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方的活塞、位于所述集中框右侧的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活塞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第一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方的第一管道、第一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下方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四过滤网,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右侧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二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上的第二推动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挡住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建筑污水 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移动框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所述隔板上设有位于其左右两端的第四通孔,所述移动块的纵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隔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杆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左端与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右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拉线贯穿所述密封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框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集中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端与所述集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且与所述集中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左端与所述集中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挡住所述第六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缸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电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并且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颗粒杂质。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建筑污水在排放时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以便清除污水中的颗粒杂质,然而,现有的净化设备在对污水净化的过程中,颗粒杂质很容易堵塞滤孔,影响过滤的效率,甚至会导致净化的中断,并且净化效率低,净化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对建筑污水净化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内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下方的隔板装置、位于所述隔板装置下方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下方的电缸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下方的第二壳体装置、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内的净化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右壁上的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移动框、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的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移动框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隔板装置包括隔板、位于所述隔板上方的移动块、位于所述移动块左右两侧的弯曲杆、位于所述移动块左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移动块右侧的拉线、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右侧的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海绵块、位于所述海绵块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集中板、位于所述集中板下方的挡板,所述电缸装置包括集中框、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的第二固定块、位于所述第二固定块上方的活塞、位于所述集中框右侧的第三固定块、位于所述活塞下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下方的第一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缸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方的第一管道、第一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位于所述第二壳体下方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四过滤网,所述净化装置包括第五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五过滤网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右侧的第二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的第二电缸、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缸上的第二推动杆。

  所述第一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一通孔、位于其右表面的第二通孔、第三通孔,所述密封块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挡住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框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所述移动框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二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且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移动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

  所述隔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位于所述第三通孔的下方,所述隔板上设有位于其左右两端的第四通孔,所述移动块的纵截面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隔板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移动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弯曲杆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左端与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拉线的右端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拉线贯穿所述密封块的左右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

  所述海绵块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海绵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集中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集中框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集中框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的左端与所述集中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收容于所述集中框内且与所述集中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的左端与所述集中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与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五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六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挡住所述第六通孔。

  所述第五过滤网呈弯曲状,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缸与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电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五过滤网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建筑污水净化设备能够对建筑污水进行充分的净化,净化效果显著,同时可以防止颗粒杂质堵塞滤孔,保证净化的顺利执行,杜绝堵塞情况的发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对污水净化的需要。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