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11 14:30:3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7.28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IPC分类号B01D21/02; B01D21/00; B01D21/2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旨在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进行泥水分离时,污泥容易堆积堵塞的问题,包括进水箱、分离箱和双向分离组件,通过在进水箱下设置分离箱,分离箱内的隔板机构呈W形,且两侧为转动设置的挡流板,污水完成泥水分离后,通过挡流板下方设置的推动机构推动挡流板进行摆动,使沉淀空间的下方打开出口,污泥自动排出,解决了污水进行泥水分离时污泥容易堆积堵塞的技术问题,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水箱(1),所述进水箱(1)的外部固定连接设置有支撑架(11);

  分离箱(2),所述分离箱(2)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下方;

  双向分离组件(3),所述双向分离组件(3)设置于所述分离箱(2)的内部,其包括隔板机构(31)和与该隔板机构(31)连接的推动机构(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箱(1)通过所述支撑架(11)设置于所述分离箱(2)的上方,包括:

  进水管(12),所述进水管(12)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上端;

  进水泵(13),所述进水泵(13)设置于所述进水管(12)上,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上方;

  若干导流板(14),所述导流板(14)沿所述进水箱(1)的长度方向从上至下交错阶梯设置于该进水箱(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14)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内壁上,其另一端均向下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2)包括:

  接料板(21),所述接料板(21)对称设置于该分离箱(2)内的底部,其上半部(211)为圆弧结构,其下半部(212)为竖直结构;

  竖直滑槽(22),所述竖直滑槽(22)与所述接料板(21)的下半部(212)对应设置;

  竖板(23),所述竖板(23)沿所述分离箱(2)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料板(21)与该分离箱(2)的内壁之间,其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板(21)的下半部(212)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滑槽(22)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板(21)之间形成储泥空间(24),所述竖板(23)与所述分离箱(2)的内壁形成储水空间(2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机构(31)包括:

  分流板(311),所述分流板(311)为倒V形结构,其沿所述分离箱(2)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该分离箱(2)内,且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箱(1)的出水口(15)与所述接料板(21)之间;

  挡流板(312),所述挡流板(312)转动对称设置于所述分流板(311)的两侧,其与所述分流板(311)呈W形结构,且其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31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流板(312)的内壁与所述分流板(311)的外壁形成沉淀空间(31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32)包括:

  若干连接件(321),所述连接件(321)均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接料板(21)之间;

  若干支撑杆(322),所述支撑杆(322)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接料板(21)的两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挡流板(312)上的第二连接杆(3121)铰接;

  气缸(323),所述气缸(323)设置于所述分离箱(2)的外侧,其推杆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2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21)均与所述连接板(3231)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泥水分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带式压滤机、板框压滤机、离心脱水机等装置对污水实施脱水、污泥压制;另一种是利用气浮池、沉淀池、过滤器等装置将泥水进行初步有效的分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出现了袋式过滤器、介质过滤器等各种效果良好的设备。

  但是,现有用于泥水分离的污水处理装置都存在着处理速度慢的缺陷,而且都采用填料过滤水体,需要定期更换填料,运行成本较高,维护也很不方便。

  专利号为CN204582744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快速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在分离罐上设置有驱动结构、旋转盖以及过滤筐,在分离罐上还设置有排水管道与进水管。虽然采用此专利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占地面积大、低效率的问题,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泥堵塞,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增加成本,且能耗高,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通过在进水箱下设置分离箱,分离箱内的隔板机构呈W形,且两侧为转动设置的挡流板,污水完成泥水分离后,通过挡流板下方设置的推动机构推动挡流板进行摆动,使沉淀空间下方打开出口,污泥自动排出,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污泥容易堵塞的技术问题,且占地面积小、能耗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双向高效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箱,所述进水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架;

  还包括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下方;

  以及双向分离组件,所述双向分离组件设置于所述分离箱的内部,其包括隔板机构和与该隔板机构连接的推动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进水箱通过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分离箱上,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竖直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上端;

  还包括进水泵,所述进水泵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上,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上方;以及若干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从上至下交错阶梯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内部。

  作为改进,所述导流板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内壁上,其另一端不触及该进水箱的内壁且均向下倾斜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分离箱包括:接料板,所述接料板对称设置于该分离箱内的底部,其上半部为圆弧结构,其下半部为竖直结构;

  还包括竖直滑槽,所述竖直滑槽与所述接料板的下半部对应设置;

  以及竖板,所述竖板沿所述分离箱的长度方向分别固定对称设置于所述接料板与该分离箱的内壁之间,其上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杆。

  作为改进,所述接料板的下半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竖直滑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接料板之间形成储泥空间,所述竖板与所述分离箱的内壁形成储水空间。

  作为改进,所述隔板机构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为倒V形结构,其沿所述分离箱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于该分离箱内,且其设置于所述进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接料板之间;

  以及挡流板,所述挡流板转动对称设置于所述分流板的两侧,其与所述分流板呈W形结构,且其两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作为改进,所述挡流板的内壁与所述分流板的外壁形成沉淀空间。

  作为改进,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均水平固定设置于所述接料板之间;

  还包括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均固定设置于所述接料板的两端,其另一端与所述挡流板上的第二连接杆铰接;

  以及气缸,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分离箱的外侧,其推杆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件均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进水箱的出水口下设置倒V形结构的分流板,并在分流板的两侧转动设置挡流板,污水进入时在挡流板与分流板之间形成的沉淀空间进行沉淀,清水从挡流板的上沿溢出,完成泥水分离后,通过推动机构带动接料板向上推动挡流板,使挡流板转动,沉淀空间底部形成开口,将污泥排出,不会形成堵塞;

  (2)本发明通过在进水箱内交错阶梯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均向下倾斜设置,使得污水通过启动进水泵进入进水箱时,污水停留的时间更长,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使污水中的污泥初步沉降,提升污水在分离箱内的泥水分离效果;

  (3)本发明通过双向设置的沉淀空间,使得污水进入分离箱后,分流成两部分进行泥水分离,将污水中的污泥分为两部分沉淀,防止污泥量过多而发生堵塞,且在两侧同时沉淀泥水分离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去除固体杂质,能实现泥水分离,结构简单,且节省成本,尤其适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