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5.09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IPC分类号E21B33/1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溶区动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拌料机、注浆机、注浆钢管、水压平衡管;所述拌料机连接所述注浆机,所述注浆机通过注浆管连接若干注浆钢管,若干所述注浆钢管插入开挖基岩面上,用于将水泥浆液注入岩溶管道;所述水压平衡管插入开挖基岩面上的岩溶动水出水点,用于平衡动水压力。相较于在岩溶动水出水点直接灌注浆料,大大的降低了施工的难度,节省了施工时间,同时能够快速的达到封堵岩溶动水外溢的效果。另外,还节省了大量的浆料,降低了堵漏成本,堵漏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岩溶区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拌料机、注浆机、注浆钢管、水压平衡管;所述拌料机连接所述注浆机,所述注浆机通过注浆管连接若干注浆钢管,若干所述注浆钢管插入开挖基岩面上,用于将水泥浆液注入岩溶管道;所述水压平衡管插入开挖基岩面上的岩溶动水出水点,用于平衡动水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区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上还设有若干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个数与所述注浆钢管的个数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区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压平衡管的直径大于岩溶动水出水点的直径。
4.一种岩溶区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岩溶动水出水点周围清理干净,使岩溶动水出水点裸露出来;
S2.采集岩溶动水出水点的信息,包括位置、出水流量、出水处压强;
S3.根据收集到的采集岩溶动水出水点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水压平衡管;
S4.将选择的水压平衡管植入开挖基岩面,控制岩溶动水外溢;
S5.采集岩溶动水出水点周围的地质数据信息,确定注浆钢管设置的位置和个数;
S6.在开挖基岩面上钻注浆孔,并将注浆钢管植入所述注浆孔中,并将注浆钢管连接注浆机;
S7.拌料机将制备好的浆料通过注浆机和注浆钢管注入岩溶管路;
S8.注浆完成后,待混凝土凝固满足施工标准后,撤去注浆钢管和水压平衡管,完成动水封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溶区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采集到的岩溶动水出水点压强P,根据P=ρgh,计算出动水液面最高处,并选择高度大于动水液面最高处的水压平衡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溶区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采集到的岩溶动水出水点压强P和出水流量Q,Q=(π/4)D2V,V=P/ρ,计算得出岩溶动水出水点直径D,选择直径大于岩溶动水出水点直径的水压平衡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溶区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还包括在水压平衡管外侧用早强混凝土进行加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溶区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采集岩溶动水出水点周围的地质数据信息包括岩溶管路分布数量、位置、走向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溶区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采用的浆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浆液配合比采用水泥:水=1:1。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溶区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当平衡管内的水全部降下去之后,说明浆液已经全部将岩溶管道封堵完毕。
说明书
一种岩溶区动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岩溶区动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岩溶动水涌水事件时常发生,针对岩溶动水注浆止水的方法也很多,但多数都为钻孔、下注浆管、注浆,且注浆管都下到基岩面上,涌水点处的水照样可以涌出,且浆液会造成浪费。本发明主要解决岩溶动水涌水点的水既不外流,注浆浆液不会浪费,又可以进行快速注浆封堵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施工中存在的施工难度大、堵漏缓慢、注浆时浆液会造成大量浪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溶区动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其主要是利用岩溶动水水压平衡的原理进行岩溶动水的快速封堵注浆,大大的降低了施工难度,堵漏效果好,节省大量浆液。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处理装置包括拌料机、注浆机、注浆钢管、水压平衡管;所述拌料机连接所述注浆机,所述注浆机通过注浆管连接若干注浆钢管,若干所述注浆钢管插入开挖基岩面上,用于将水泥浆液注入岩溶管道;所述水压平衡管插入开挖基岩面上的岩溶动水出水点,用于平衡动水压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注浆管上还设有若干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的个数与所述注浆钢管的个数一一对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水压平衡管的直径大于岩溶动水出水点的直径。
一种岩溶区动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岩溶动水出水点周围清理干净,使岩溶动水出水点裸露出来;
S2.采集岩溶动水出水点的信息,包括位置、出水流量、出水处压强;
S3.根据收集到的采集岩溶动水出水点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水压平衡管;
S4.将选择的水压平衡管植入开挖基岩面,控制岩溶动水外溢;
S5.采集岩溶动水出水点周围的地质数据信息,确定注浆钢管设置的位置和个数;
S6.在开挖基岩面上钻注浆孔,并将注浆钢管植入所述注浆孔中,并将注浆钢管连接注浆机;
S7.拌料机将制备好的浆料通过注浆机和注浆钢管注入岩溶管路;
S8.注浆完成后,待混凝土凝固满足施工标准后,撤去注浆钢管和水压平衡管,完成动水封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S2中,将采集到的岩溶动水出水点压强P,根据P=ρgh,计算出动水液面最高处,并选择高度大于动水液面最高处的水压平衡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S2中,将采集到的岩溶动水出水点压强P和出水流量Q,Q=(π/4)D2V,V=P/ρ,计算得出岩溶动水出水点直径D,选择直径大于岩溶动水出水点直径的水压平衡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S4中,还包括在水压平衡管外侧用早强混凝土进行加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S5中,采集岩溶动水出水点周围的地质数据信息包括岩溶管路分布数量、位置、走向信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S7中采用的浆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浆液配合比采用水泥:水=1:1。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骤S8中,当平衡管内的水全部降下去之后,说明浆液已经全部将岩溶管道封堵完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相较于在岩溶动水出水点直接灌注浆料,大大的降低了施工的难度,节省了施工时间,同时能够快速的达到封堵岩溶动水外溢的效果。另外,还节省了大量的浆料,降低了堵漏成本,堵漏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