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0 17:30:1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5.09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厌氧反应装置和生态养殖装置,二者均包括壳体、支撑网、生物载体层、过滤层;厌氧反应装置还包括液流速度平衡装置,生态养殖装置还包括滤料遮挡网和曝气装置;厌氧反应装置的第一出液口与生态养殖装置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路连通。在厌氧反应装置中,垃圾渗沥液由液体导管直接输入至底部出口,利用锥形分流器的阻挡分流作用使垃圾渗沥液流速降低,能够防止第一生物载体层上附着的微生物被液流冲走。生态养殖装置的第二过滤层由粒径1cm~3cm的卵石构成,一方面用于杂质的过滤,另一方面作为水生植物本部的依附;水生植物的加入能够改善污水处理厂的生态环境。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厌氧反应装置,所述厌氧反应装置的壳体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液口,下部设有第一出液口,厌氧反应装置的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支撑网、第一生物载体层、第一过滤层和液流速度平衡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网设置在厌氧反应装置的壳体下部,第一生物载体层设置在第一支撑网上部,第一过滤层设置在第一生物载体层的上方;液流速度平衡装置包括液体导管和锥形分流器,液体导管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过滤层、第一生物载体层和第一支撑网,锥形分流器设置在液体导管的出口端;生态养殖装置,所述生态养殖装置的壳体顶部开口,壳体下部设有第二进液口,上部设有第二出液口,生态养殖装置的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网、第二生物载体层、第二过滤层、滤料遮挡网和曝气装置,所述第二支撑网设置在生态养殖装置的壳体下部,第二生物载体层设置在第二支撑网上部,第二过滤层设置在第二生物载体层的上方;滤料遮挡网设置在第二过滤层上部;水生植物的根部栽植在第二过滤层内;曝气装置用于向生态养殖装置的壳体内送入空气;第一反应装置的第一出液口与生态养殖装置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载体层内负载厌氧微生物,所述第二生物载体层内负载好氧微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载体层的厚度为20cm~80cm,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厚度为60cm~120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生物载体层的厚度为15cm~50cm,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厚度为20cm~6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风机和进风管,进风管的出口端设置在支撑网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还包括微孔纳米曝气管,所述微孔纳米曝气管连通在进风管的出口端。

  说明书

  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填埋渗沥液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填埋作为一种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在我国目前有90%左右的城市固体废物是用填埋法处理的。在城市垃圾填埋过程中,垃圾中所含的污染物将随水分溶出,并与降雨、径流等一起形成垃圾渗滤液。渗滤液是一种污染很强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渗滤液会对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威胁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水源,使地下水质污染而丧失利用价值。

  现有垃圾渗滤液大都采用预处理、一级处理和二级处理。预处理主要是先让污水通过格栅,再由水泵提升到沉沙池进行砂水分离;一级处理主要是在初次沉淀池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染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BOD 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二级处理则是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去除。由此可见,在现有技术中,污水处理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运行成本高,同时也存在污水处理效果不好、景观效果差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厌氧反应装置,所述厌氧反应装置的壳体的上部设有第一进液口,下部设有第一出液口,厌氧反应装置的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支撑网、第一生物载体层、第一过滤层和液流速度平衡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网设置在厌氧反应装置的壳体下部,第一生物载体层设置在第一支撑网上部,第一过滤层设置在第一生物载体层的上方;液流速度平衡装置包括液体导管和锥形分流器,液体导管由上至下依次穿过第一过滤层、第一生物载体层和第一支撑网,锥形分流器设置在液体导管的出口端;

  生态养殖装置,所述生态养殖装置的壳体顶部开口,壳体下部设有第二进液口,上部设有第二出液口,生态养殖装置的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支撑网、第二生物载体层、第二过滤层、滤料遮挡网和曝气装置,所述第二支撑网设置在生态养殖装置的壳体下部,第二生物载体层设置在第二支撑网上部,第二过滤层设置在第二生物载体层的上方;滤料遮挡网设置在第二过滤层上部;水生植物的根部栽植在第二过滤层内;曝气装置用于向生态养殖装置的壳体内送入空气;第一反应装置的第一出液口与生态养殖装置的第二进液口通过管路连通。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一生物载体层内负载厌氧微生物,所述第二生物载体层内负载好氧微生物。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所述第一生物载体层的厚度为20cm~80cm,所述第一过滤层的厚度为60cm~120cm。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第二生物载体层的厚度为15cm~50cm,所述第二过滤层的厚度为20cm~60cm。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所述曝气装置包括风机和进风管,进风管的出口端设置在支撑网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所述曝气装置还包括微孔纳米曝气管,所述微孔纳米曝气管连通在进风管的出口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的厌氧反应装置内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在厌氧反应装置中,垃圾渗沥液由液体导管直接输入至底部出口,利用锥形分流器的阻挡分流作用使垃圾渗沥液流速降低,缓慢的经过第一支撑网进入到第一生物载体层。由于液流速度平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第一生物载体层上附着的微生物被液流冲走。此外,液体导管设置在第一支撑网的下方,液流由下至上流动,微生物受重力作用能防止微生物被液流冲走。生态养殖装置内进行好氧生物处理。第二过滤层由粒径1cm~3cm的卵石构成,一方面用于杂质的过滤,另一方面作为水生植物本部的依附;水生植物的加入能够改善污水处理厂的生态环境。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