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4.20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及其处理工艺,包括一种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清水池与预处理装置连接,所述预处理装置连接至多介质过滤器,经多介质过滤器处理后连接软化器,所述软化器依次连接盐酸加药系统、阳离子弱酸床和除碳水箱,所述除碳水箱连接至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处设置有一级反渗透清洗装置和二级反渗透清洗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连接至混床系统,所述混床系统处设置有盐酸再生装置和亚硫酸氢钠再生装置,所述混床系统连接至悬浮物澄清装置和气浮装置,所述气浮装置的后端连接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箱与无阀过滤器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零排放处理工艺,达到了循环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水池,该清水池的前端接入工业来水,其后端通过单向阀门与石灰投加装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二氧化碳投加装置以及补水箱连接,所述石灰投加装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二氧化碳投加装置以及补水箱分别设置在预处理装置及其相连接的清水管上,所述预处理装置通过第一提升泵并经第一止回阀和第一手动蝶阀连接至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通过第二提升泵并经第二止回阀和第二手动蝶阀连接至多介质过滤器,经多介质过滤器处理后连接软化器,所述软化器依次连接盐酸加药系统、阳离子弱酸床和除碳水箱,所述除碳水箱内设置有除碳器,所述除碳器连接多个除碳鼓风机,所述除碳水箱通过第三提升泵并经第三止回阀和第三手动蝶阀经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连接至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处设置有一级反渗透清洗装置和二级反渗透清洗装置,所述一级反渗透清洗装置和二级反渗透清洗装置通过第一电动蝶阀与清水池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处设置有间接盐酸投加装置和间接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连接至混床系统,所述混床系统处设置有盐酸再生装置和亚硫酸氢钠再生装置,所述盐酸再生装置和亚硫酸氢钠再生装置分别连接至间接盐酸投加装置和间接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以及所述盐酸再生装置和亚硫酸氢钠再生装置连接盐酸加药系统和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所述混床系统连接至悬浮物澄清装置和气浮装置,所述悬浮物澄清装置连接经过第二电动蝶阀连接泥水池,所述泥水池通过第四提升泵并经第四止回阀和第四手动蝶阀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通过第五提升泵并经第五止回阀和第五手动蝶阀与脱水分离机连接,所述气浮装置处设置有容气罐、空压机、容气泵、集油罐以及集油车,所述空压机连接容气罐,容气罐与气浮装置连接,所述容气泵一端连接气浮装置,另一端与容气罐连接,所述集油罐的前端连接气浮装置,其后端连接集油车,所述气浮装置的后端连接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通过第六提升泵并经第六止回阀和第六手动蝶阀与中间水箱连接,所述中间水箱与无阀过滤器连接,所述无阀过滤器经回水提升泵与集水池连接,所述集水池通过第七提升泵并经第七止回阀和第七手动蝶阀接入至清水池的工业来水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物澄清装置和气浮装置分别经过第一双向阀门和第二双向阀门连接至清水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通过清水输送泵连接至清水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投加装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二氧化碳投加装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三计量泵以及第四计量泵。
5.一种污水处理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经工业污水排放至预处理装置内,通过预处理装置上设置的石灰投加装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二氧化碳投加装置进行石灰投加,混凝剂投加、助凝剂投加以及二氧化碳投加,
步骤2:预处理装置后经过多介质过滤器进行过滤,多介质过滤器的工作流量为89.2~107m3/hr;
步骤3:过滤后经软化、阳离子弱酸床内的离子交换、弱酸调节以及除碳;
步骤4:除碳后经过悬浮物去除、气浮处理、污泥处理以及污泥浓缩和污泥脱水处理形成一个循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处理零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石灰投加装置利用多头螺旋计量给料装置,对石灰粉进行计量并通过螺旋输送器将粉末输送至石灰乳溶解箱,进行石灰乳制备,石灰乳计量泵按照预处理装置进水量,和预处理装置出水pH值,第一计量泵的最大流量为4m3/h调节,泵出口最高压力为3bar,在石灰乳投加的同时,根据溶解箱的液位信号,预处理装置和石灰粉末自动进入溶解箱,制成相应浓度的石灰乳;
所述混凝剂投加装置采用FeCl3溶液作为混凝剂,FeCl3的投加量与预处理装置进水量成正比例投加,第二计量泵最大流量为38L/h,泵出口最高压力为5.5bar;
所述助凝剂投加装置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第三计量泵将聚丙烯酰胺投加至预处理装置进水中,第三计量泵由变频器驱动,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与预处理装置进水量成正比例投加,第三计量泵最大流量为85L/h,泵出口最高压力为7bar;
所述二氧化碳投加装置由第四计量泵通过射流器将CO2加气机提供的CO2与服务水混合并输送至澄清池出水管路,进行pH调节,第四计量泵流量为18m3/h,泵出口压力为6bar。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污水处理采用反渗透装置,反渗透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反渗透滤芯膜(即RO膜)进行过滤,使得过滤后水质较好的纯水通过RO膜,而其余的不能通过RO膜的水称为浓缩水;并且为防止浓缩水残留在RO膜表面造成膜表面结垢堵塞影响RO膜的寿命,通常需要保证一定比例的浓缩水排放且对RO膜表面定期进行冲洗。
通过投加聚合碱式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使生成的氢氧化物反应成大颗粒,利于沉淀去除;混凝沉淀后出水进行PH 回调,利于进入后续的超滤与RO(反渗透)系统。PH 回调后出水进入砂滤、炭滤系统,去除废水中的细小颗粒,利于进入超滤系统。;炭滤出水进入超滤系统,超滤系统出水再进入RO 系统进行浓缩,RO 系统产生的浓水进入多效蒸发器,进行蒸发浓缩,浓缩液委外,冷凝液回用于生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包括清水池,该清水池的前端接入工业来水,其后端通过单向阀门与石灰投加装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二氧化碳投加装置以及补水箱连接,所述石灰投加装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二氧化碳投加装置以及补水箱分别设置在预处理装置及其相连接的清水管上,所述预处理装置通过第一提升泵并经第一止回阀和第一手动蝶阀连接至预处理装置,所述预处理装置通过第二提升泵并经第二止回阀和第二手动蝶阀连接至多介质过滤器,经多介质过滤器处理后连接软化器,所述软化器依次连接盐酸加药系统、阳离子弱酸床和除碳水箱,所述除碳水箱内设置有除碳器,所述除碳器连接多个除碳鼓风机,所述除碳水箱通过第三提升泵并经第三止回阀和第三手动蝶阀经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连接至反渗透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处设置有一级反渗透清洗装置和二级反渗透清洗装置,所述一级反渗透清洗装置和二级反渗透清洗装置通过第一电动蝶阀与清水池连接,所述反渗透装置处设置有间接盐酸投加装置和间接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所述反渗透装置连接至混床系统,所述混床系统处设置有盐酸再生装置和亚硫酸氢钠再生装置,所述盐酸再生装置和亚硫酸氢钠再生装置分别连接至间接盐酸投加装置和间接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以及所述盐酸再生装置和亚硫酸氢钠再生装置连接盐酸加药系统和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所述混床系统连接至悬浮物澄清装置和气浮装置,所述悬浮物澄清装置连接经过第二电动蝶阀连接泥水池,所述泥水池通过第四提升泵并经第四止回阀和第四手动蝶阀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通过第五提升泵并经第五止回阀和第五手动蝶阀与脱水分离机连接,所述气浮装置处设置有容气罐、空压机、容气泵、集油罐以及集油车,所述空压机连接容气罐,容气罐与气浮装置连接,所述容气泵一端连接气浮装置,另一端与容气罐连接,所述集油罐的前端连接气浮装置,其后端连接集油车,所述气浮装置的后端连接有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通过第六提升泵并经第六止回阀和第六手动蝶阀与中间水箱连接,所述中间水箱与无阀过滤器连接,所述无阀过滤器经回水提升泵与集水池连接,所述集水池通过第七提升泵并经第七止回阀和第七手动蝶阀接入至清水池的工业来水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悬浮物澄清装置和气浮装置分别经过第一双向阀门和第二双向阀门连接至清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亚硫酸氢钠投加装置通过清水输送泵连接至清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石灰投加装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二氧化碳投加装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计量泵、第二计量泵、第三计量泵以及第四计量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零处理工艺,包括
步骤1:经工业污水排放至预处理装置内,通过预处理装置上设置的石灰投加装置、混凝剂投加装置、助凝剂投加装置、二氧化碳投加装置进行石灰投加,混凝剂投加、助凝剂投加以及二氧化碳投加,
步骤2:预处理装置后经过多介质过滤器进行过滤,多介质过滤器的工作流量为89.2~107m3/hr;
步骤3:过滤后经软化、阳离子弱酸床内的离子交换、弱酸调节以及除碳;
步骤4:除碳后经过悬浮物去除、气浮处理、污泥处理以及污泥浓缩和污泥脱水处理形成一个循环。
在步骤1中,所述石灰投加装置利用多头螺旋计量给料装置,对石灰粉进行计量并通过螺旋输送器将粉末输送至石灰乳溶解箱,进行石灰乳制备,石灰乳计量泵按照预处理装置进水量,和预处理装置出水pH值,第一计量泵的最大流量为4m3/h调节,泵出口最高压力为3bar,在石灰乳投加的同时,根据溶解箱的液位信号,预处理装置和石灰粉末自动进入溶解箱,制成相应浓度的石灰乳;
所述混凝剂投加装置采用FeCl3溶液作为混凝剂,FeCl3的投加量与预处理装置进水量成正比例投加,第二计量泵最大流量为38L/h,泵出口最高压力为5.5bar;
所述助凝剂投加装置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第三计量泵将聚丙烯酰胺投加至预处理装置进水中,第三计量泵由变频器驱动,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与预处理装置进水量成正比例投加,第三计量泵最大流量为85L/h,泵出口最高压力为7bar;
所述二氧化碳投加装置由第四计量泵通过射流器将CO2加气机提供的CO2与服务水混合并输送至澄清池出水管路,进行pH调节,第四计量泵流量为18m3/h,泵出口压力为6bar。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经济的处理系统,通过预处理、过滤、反渗透处理、酸碱中和以及反渗透水过滤回收,达到循环经济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