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3 13:45:5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3.27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IPC分类号E04D13/04; E03F5/10; E03F5/14

  摘要

  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飘板的右部有集水凹槽,飘板下部固设有雨水沉淀池,集水凹槽通过第一管路与雨水沉淀池连通;雨水沉淀池上部设有第一过滤网片,雨水沉淀池左部和右部分别设有位于第一过滤网片上方的第一出水管路和第二出水管路;雨水沉淀池下方固设有储水池,第一出水管路伸入到储水池内部;雨水沉淀池下方右侧固设有绿化容器,绿化容器上方设有喷淋管路,喷淋管路的下部设置有多个喷淋头,绿化容器下方固设有雨水收集槽,绿化容器底部通过连通管路与雨水收集槽连通,雨水收集槽底部左侧连通有第三出水管路,第三出水管路通过叠片过滤器与储水池连通;第二出水管路与喷淋管路的左端连通。该系统能对屋顶上的污水进行收集并再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设置于屋顶的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飘板(1),所述飘板(1)的右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水凹槽(2),所述飘板(1)下部设置有固定在支架上的雨水沉淀池(3),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凹槽(2)与位于雨水沉淀池(3)外部的第一管路(4)的上端连通,第一管路(4)的下端折弯并穿入雨水沉淀池(3)的下部;

  所述雨水沉淀池(3)上部设置有水平的第一过滤网片(5),雨水沉淀池(3)左部和右部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一过滤网片(5)上方的第一出水管路(8)和第二出水管路(9),第一出水管路(8)和第二出水管路(9)左右相对称地设置;

  所述雨水沉淀池(3)下方固定设置有储水池(10),第一出水管路(8)远离雨水沉淀池(3)的一端伸入到储水池(10)内部;

  所述雨水沉淀池(3)下方右侧固定设置有由第三支架架设的种植有绿化植物的绿化容器(11),绿化容器(11)上方由第二支架固定架设有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喷淋管路(12),所述喷淋管路(12)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头(13),所述绿化容器(11)下方固定设置有由第四支架架设的雨水收集槽(14),绿化容器(11)底部通过多根竖直设置的连通管路(15)与雨水收集槽(14)连通,雨水收集槽(14)底部左侧连通有第三出水管路(16),第三出水管路(16)通过位于雨水收集槽(14)下方的叠片过滤器(17)与储水池(10)内部连通;

  第二出水管路(9)的右部向下折弯并与喷淋管路(12)的左端连通,喷淋管路(12)的左端设置有球阀(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的固定设置在雨水沉淀池(3)下方的污泥推送室(19)和液压缸(20),所述雨水沉淀池(3)上部为圆筒形,其下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型,所述雨水沉淀池(3)的底部通过竖向设置的排泥管路(21)与污泥推送室(19)的左部连通,排泥管路(21)中部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蝶阀(22);所述污泥推送室(19)内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推料板(6),液压缸(20)的活塞杆端由污泥推送室(19)左端伸入污泥推送室(19)内部并与推料板(6)的左端固定连接,污泥推送室(19)右端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沉淀池(3)下部分锥台型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度到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推送室(19)右端出口为左端小右端大的倾倒设置的锥台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雨水沉淀池(3)在第一管路(4)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第二过滤网片(7)。

  说明书

  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多,我国对水资源的增长与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充分的利用一切可用的水资源对于改善我国水资源状态非常重要。

  当雨水落到建筑屋顶时会与原本存在于屋顶的各种杂物及尘土混合而形成污水,已有的研究表明,由建筑屋顶冲刷而下的这种污水的水质相对是比较干净的,其往往不需要经过太复杂的处理就能直接利用。

  现有的屋顶污水通常未被有效收集利用,多是从屋顶直接排掉。我国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局部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对屋顶上的污水进行收集,且能对收集后的污水进行后续处理以便于污水的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污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设置于屋顶的左高右低倾斜设置的飘板,所述飘板的右部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集水凹槽,所述飘板下部设置有固定在支架上的雨水沉淀池,所述集水凹槽与位于雨水沉淀池外部的第一管路的上端连通,第一管路的下端折弯并穿入雨水沉淀池的下部;所述雨水沉淀池上部设置有水平的第一过滤网片,雨水沉淀池左部和右部分别设置有位于第一过滤网片上方的第一出水管路和第二出水管路,第一出水管路和第二出水管路左右相对称地设置;所述雨水沉淀池下方固定设置有储水池,第一出水管路远离雨水沉淀池的一端伸入到储水池内部;所述雨水沉淀池下方右侧固定设置有由第三支架架设的种植有绿化植物的绿化容器,绿化容器上方由第二支架固定架设有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喷淋管路,所述喷淋管路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淋头,所述绿化容器下方固定设置有由第四支架架设的雨水收集槽,绿化容器底部通过多根竖直设置的连通管路与雨水收集槽连通,雨水收集槽底部左侧连通有第三出水管路,第三出水管路通过位于雨水收集槽下方的叠片过滤器与储水池内部连通;第二出水管路的右部向下折弯并与喷淋管路的左端连通,喷淋管路的左端设置有球阀。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飘板左高倾斜设置,并使其右部设置有集水凹槽,这样落在飘板上的雨水和尘土的混合液会进入集水凹槽,并通过第一管路进入雨水沉淀池,随着雨水不断进入雨水沉淀池,污泥等杂质会渐渐沉入池底,而雨水沉淀池内的水位不断升高,第一过滤网片的设置可以对漂浮在水上的轻质杂质进行过滤,从而使第一出水管路排出的水较为洁净,第一出水管路排出的水进入储水池中可以作为生活用水,比如拖地或卫生间用水等等。第二出水管路的设置可以将较为洁净的水通过喷淋管路对绿化容器中的植物进行灌溉,连通管路的设置可以将绿化容器中多余的水排入雨水收集槽,并通过第三出水管路排入叠片过滤器,叠片过滤器将过滤后的水再排入储水池中进行储存。该系统能有效地对屋顶上的雨水进行收集,而且能对收集后的雨水进行后续处理以便于雨水的再利用。

  进一步,为了便于方便的清除雨水沉淀池中的在收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还包括水平的固定设置在雨水沉淀池下方的污泥推送室和液压缸,所述雨水沉淀池上部为圆筒形,其下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型,所述雨水沉淀池的底部通过竖向设置的排泥管路与污泥推送室的左部连通,排泥管路中部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蝶阀;所述污泥推送室内设置有与其滑动配合的推料板,液压缸的活塞杆端由污泥推送室左端伸入污泥推送室内部并与推料板的左端固定连接,污泥推送室右端开口。在污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打开蝶阀,污泥会通过排泥管路进入污泥推送室,再通过控制与液压站连通的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伸出,即可以通过推料板及时将污泥推送室中的污泥排出。

  作为一种优选,雨水沉淀池下部分锥台型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0度到60度。

  进一步,为了提高排除污泥的效率,污泥推送室右端出口为左端小右端大的倾倒设置的锥台型。

  进一步,为了防止较大的颗粒深入雨水沉淀池底部以堵塞排泥管路,雨水沉淀池在第一管路的下方设置有水平的第二过滤网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