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3 14:47:4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3.24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IPC分类号C02F11/1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泥系统、污泥脱水系统及泥饼粉碎系统,由所述推泥系统将污泥输送至污泥脱水系统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脱水后形成泥饼并落入泥饼粉碎系统实现粉碎处理;推泥系统中锥形端的设置不仅能使污泥原料的推送更为顺畅,其还能减小出料口直径,同时出料口的直径限制了第二活塞与出料口接触时使其磨擦力更小,保护了第二活塞的使用寿命,防止其磨损。污泥脱水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维护及操作的问题,设置罩壳能有效提升整机的密封性能,差速器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含固率液体的处理,大大提高了整机安全运行性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泥系统、污泥脱水系统及泥饼粉碎系统,由所述推泥系统将污泥输送至污泥脱水系统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脱水后形成泥饼并落入泥饼粉碎系统实现粉碎处理;

  所述推泥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进料缸体(205),在所述第一进料缸体(205)的进料口处设置第一油缸(201),在所述第一油缸(201)的输出端设置用于伸入推送污泥原料的第一活塞(202);所述第一进料缸体(205)未设置第一油缸(201)的一端延伸形成锥形端(2503),所述锥形端(2503)与第二进料缸体(206)的外周连接,在所述锥形端(2503)与第二进料缸体(206)的连接处开设用于连通第一进料缸体(205)及第二进料缸体(206)的出料口(2502),于所述第二进料缸体(206)的进料口处设置第二油缸(208),所述第二油缸(208)的输出端设置用于伸入并推送污泥原料的第二活塞(207);

  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具体机构如下:

  包括机架(118),在所述机架(118)上分别设置用于污泥水脱出的液相出口(117)及用于排出污泥的固相出口(114);在机架(118)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机(101),所述第一电机(101)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差速器(102),推料轴(105)的一端与差速器(102)连接并通过第一轴承座(103)伸入罩壳(115)内,于所述推料轴(105)上间隔布置多个用于实现对污泥挤压脱水的推料叶片(106),被动转轴(107)贯穿各推料叶片(106)并与推料轴(105)上首部及尾部的推料叶片(106)连接,在所述被动转轴(107)上还设置用于粉碎泥饼的第一螺旋叶片(108),所述第一螺旋叶片(108)的数量由位于推料轴(105)首部的推料叶片(106)向尾部的推料叶片(106)递增;所述推料轴(105)的另一端伸出罩壳(115)并与第二轴承座(111)连接;在所述 罩壳(115)内、于所述推料轴(105)的外围还设置转鼓(116),所述转鼓(116)由第二电机(113)及传动机构控制转动;

  所述泥饼粉碎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与上述固相出口(114)连通的料斗(3),在所述料斗(3)的一侧外壁固接安装板(406),驱动机构(4)设置于所述安装板(406)上,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连接转动轴(404),所述转动轴(404)贯穿所述料斗(3)并与位于料斗(3)另一侧外壁的第三轴承座(405)连接,于所述料斗(3)的内部、在所述转动轴(404)的外周设置用于粉碎泥饼的第二螺旋叶片(403),于转动轴(404)靠近轴承座(405)一端的各相邻第二螺旋叶片(403)的间距向转动轴(404)另一端呈逐渐递减;在所述转动轴(404)的下方、在所述料斗(3)内还固接多根震料板(6),于各震料板(6)上开设多个用于泥饼颗粒通过的过料孔(601),互为相邻震料板(6)上的各过料孔(601)互为错位布置,于各震料板(6)的两端、在所述料斗(3)的外壁还设置用于减小泥饼体积的高频振动器(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油缸(201)的缸体外表面还设置用于监测污泥原料料位的料位传感器(2501);于所述锥形端(2503)上还开设用于启闭出料口(2502)的出料阀(20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端(2503)在任意直径两端点的母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0~15°;所述出料口(2502)的直径D不超过1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座(111)位于机架(118)的另一侧;在所述推料轴(105)上还设置用于流入污泥的分料口(109),所述推料轴(105)伸出第二轴承座(111)的一端设置进料口(112),所述进料口(112)与分料口(109)及第二进料缸体(206)的出泥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推料轴(105)的首部推料叶片(106)处、于转鼓(116) 的一端还开设有溢流口(104),在所述罩壳(115)与转鼓(116)之间还形成内腔体,所述溢流口(104)与内腔体连通;在所述机架(118)上还分别设置用于污泥水脱出的液相出口(117)及用于排出污泥的固相出口(114)。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116)的另一端呈锥形,在所述转鼓(116)的另一端还开设排渣口(1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3)的一端为倒锥形机构,沿所述料斗(3)的内锥面上覆盖一层使泥饼无法黏着于内壁的防水层(301),所述料斗(3)带有倒锥形机构的一端进料口直径向料斗(3)的另一端呈递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料孔(601)为贯穿震料板(6)的贯通孔,所述过料孔(601)的一端为带有圆锥面的锥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动轴(404)的一端还开设用于流通热风的进风口(401),在所述转动轴(404)中心处还开设出风口(402),在所述转动轴(404)的内部还开设分别连通进风口(401)及出风口(402)的流通管道(407)。

  说明书

  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书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污泥脱水机是在密闭的状态下,经过高压泵打入污泥经过半框的挤压,使污泥内的水通过滤布排出,从而达到脱水的效率。但是现有设备在固液分离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容易堵塞的现象,为了防止堵塞其只能通过通入大量水来进行冲洗,这样就造成水源的浪费,而且大量水冲洗增加了污水处理内谁换的负担,等于又作了依次脱水的功,而且冲水必须停机运行,这样影响了企业或社会的生产运作。另外现有污泥原料在进行脱水前均是通过搅拌机加水混合后进行稀释,然后通过外接隔膜泵将泥料打入污泥脱水设备中,但是现有隔膜泵的输出力最多为8kg,污泥脱水受隔膜泵输出力的限制使得脱水效果较差,并且在该步骤中加水稀释等于多作了一步,其不仅费时费力,还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待污泥脱水处理后会产生泥饼,该泥饼最后由人工进行粉碎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用人成本,费时费力,还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其提高了污泥输送量,使污泥的脱水效率进一步提高,具有脱水效率高、不易堵塞以及能自动粉碎泥饼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污泥脱水处理系统,包括推泥系统、污泥脱水系统及泥饼粉碎系统,由所述推泥系统将污泥输送至污泥脱水系统进行泥水分离,污泥脱水后形成泥饼并落入泥饼粉碎系统实现粉碎处理;

  所述推泥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第一进料缸体,在所述第一进料缸体的进料口处设置第一油缸,在所述第一油缸的输出端设置用于伸入推送污泥原料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进料缸体未设置第一油缸的一端延伸形成锥形端,所述锥形端与第二进料缸体的外周连接,在所述锥形端与第二进料缸体的连接处开设用于连通第一进料缸体及第二进料缸体的出料口,于所述第二进料缸体的进料口处设置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输出端设置用于伸入并推送污泥原料的第二活塞;

  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具体机构如下:

  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分别设置用于污泥水脱出的液相出口及用于排出污泥的固相出口;在机架的一侧设置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差速器,推料轴的一端与差速器连接并通过第一轴承座伸入罩壳内,于所述推料轴上间隔布置多个用于实现对污泥挤压脱水的推料叶片,被动转轴贯穿各推料叶片并与推料轴上首部及尾部的推料叶片连接,在所述被动转轴上还设置用于粉碎泥饼的第一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的数量由位于推料轴首部的推料叶片向尾部的推料叶片递增;所述推料轴的另一端伸出罩壳并与第二轴承座连接;在所述罩壳内、于所述推料轴的外围还设置转鼓,所述转鼓由第二电机及传动机构控制转动;

  所述泥饼粉碎系统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与上述固相出口连通的料斗,在所述料斗的一侧外壁固接安装板,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所述料斗并与位于料斗另一侧外壁的第三轴承座连接,于所述料斗的内部、在所述转动轴的外周设置用于粉碎泥饼的螺旋叶片,于转动轴靠近轴承座一端的各相邻螺旋叶片的间距向转动轴另一端呈逐渐递减;在所述转动轴的下方、在所述料斗内还固接多根震料板,于各震料板上开设多个用于泥饼颗粒通过的过料孔,互为相邻震料板上的各过料孔互为错位布置,于各震料板的两端、在所述料斗的外壁还设置用于减小泥饼体积的高频振动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在所述第一油缸的缸体外表面还设置用于监测污泥原料料位的料位传感器;于所述锥形端上还开设用于启闭出料口的出料阀;

  所述锥形端在任意直径两端点的母线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0~15°;所述出料口的直径D不超过10cm;

  所述第二轴承座位于机架的另一侧;在所述推料轴上还设置用于流入污泥的分料口,所述推料轴伸出第二轴承座的一端设置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分料口及第二进料缸体的出泥口连通;

  在所述推料轴的首部推料叶片处、于转鼓的一端还开设有溢流口,在所述罩壳与转鼓之间还形成内腔体,所述溢流口与内腔体连通;在所述机架上还分别设置用于污泥水脱出的液相出口及用于排出污泥的固相出口;

  所述转鼓的另一端呈锥形,在所述转鼓的另一端还开设排渣口;

  所述料斗的一端为倒锥形机构,沿所述料斗的内锥面上覆盖一层使泥饼无法黏着于内壁的防水层,所述料斗带有倒锥形机构的一端进料口直径向料斗的另一端呈递减;

  所述过料孔为贯穿震料板的贯通孔,所述过料孔的一端为带有圆锥面的锥孔;

  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还开设用于流通热风的进风口,在所述转动轴中心处还开设出风口,在所述转动轴的内部还开设分别连通进风口及出风口的流通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锥形端的设置不仅能使污泥原料的推送更为顺畅,其还能减小出料口直径,同时出料口的直径限制了第二活塞与出料口接触时使其磨擦力更小,保护了第二活塞的使用寿命,防止其磨损,本实用新型的布置可以将污泥的输送量提升至30kg以上,污泥原料的输送过程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脱水效率,避免以往需要加水稀释的繁琐步骤。

  本实用新型中污泥脱水系统能对污泥实现24小时脱水作业,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维护及操作的优点,设置罩壳能有效提升整机的密封性能,差速器的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含固率液体的处理,大大提高了整机安全运行性能,螺旋叶片与被动转轴的设置可以将泥饼进行快速粉碎,其动力源由推料轴及推料叶片提供,转鼓的尾部设计成锥体式能增加推料叶片的挤压力,使出泥含液率大大减小,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料斗端部倒锥形机构的布置便于泥饼落料更为快速方便,相邻螺旋叶片之间间距的设计能保证不同大小泥饼颗粒的快速粉碎,错位布置的过料孔及震动板、高频振动器的布置能使泥饼颗粒在一次处理后进行二次处理,快速减小了泥饼颗粒的体积,使其满足后续处理工序,利用本实用新型减小了人工处理泥饼的强度,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