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

发布时间:2017-12-25 11:20:1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1.23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IPC分类号B65F3/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包括蓄水箱、滤网和蓄水池;所述底箱设置在蓄水箱底部,且底箱在蓄水箱底部采用无缝焊接式设计;所述底箱设置有底箱门和万向轮;所述底箱门设置在底箱前部,且底箱门采用双开形式,与底箱前部采用铰链连接式;前沿板上盖板磁条扣设计更加方便锁定和打开前沿板;夜光灯用于黑暗情况下使用设计;透视窗能够随时查看蓄水池中水位情况;侧箱门磁条扣设计方便锁定和打开侧箱门;底箱用于放置各类清理工具作用;滤网口的阶梯式设计让滤网便于取放设计等优点。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包括蓄水箱、滤网和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设置在底箱上方,且蓄水箱水平放置于底箱上设计;所述底箱设置在蓄水箱底部,且底箱在蓄水箱底部采用无缝焊接式设计;所述底箱设置有底箱门和万向轮;所述底箱门设置在底箱前部,且底箱门采用双开形式,与底箱前部采用铰链连接式;所述底箱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底箱门的两个前端部分,且把手采用球形状,与底箱门采用铆钉连接式设计;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底箱底部,且万向轮与底部采用焊接式设计;所述万向轮设置有轮轧;所述轮轧设置万向轮上面部分,且轮轧采用轴承方式放置于万向轮上面设计;所述蓄水箱设置有盖板、前沿板、夜光灯、箱盖把手、侧箱门、伸缩筒、伸缩杆和可卸把手;所述盖板设置在蓄水箱后方边缘处,且盖板通过铰链连接在蓄水箱后方边缘处设计;所述前沿板设置在盖板边缘处,且前沿板通过铰链连接在盖板边缘处设计;所述前沿板设置有盖板磁条扣;所述盖板磁条扣设置在前沿板上半圆部分,且盖板磁条扣通过磁力连接在前沿板上设计;所述夜光灯设置在蓄水箱正前方内部,且夜光灯长条水平设计;所述箱盖把手设置在盖板上方,且箱盖把手通过磁铁连接在盖板处设计;所述侧箱门设置在蓄水箱右侧,且侧箱门通过铰链连接在底箱右侧上部分;所述侧箱门设置有透视窗、侧箱门磁条扣和拉环;所述透视窗设置在侧箱门中部,且透视窗呈下等腰梯形设计;所述侧箱门磁条扣设置在侧箱门上中部分,且侧箱门磁条扣通过磁力连接在侧箱门上设计;所述拉环设置在侧箱门上边缘中部,且拉环通过单铰链连接在侧箱门上设计;所述伸缩筒设置在蓄水箱后方处,且伸缩筒采用焊接形式焊接在蓄水箱后方处设计;所述伸缩杆设置在伸缩筒内部,且伸缩杆在伸缩筒内采用可拆卸形式设计;所述可卸把手设置在伸缩杆顶部,且可卸把手在伸缩杆顶部采用螺纹连接式设计;所述滤网设置在滤网口正中间,滤网以六角形形状填充设计,且通过滤网口阶梯式形式放置;所述滤网口设置在蓄水箱最上面部分;且滤网口内部呈阶梯状设计;所述滤网设置有滤网拉环;所述滤网拉环设置在滤网左右两边,且滤网拉环在滤网上呈对称性设计;所述蓄水池设置在蓄水箱内部,且蓄水池采用不锈钢棱柱形状设计;所述蓄水池设置有透明条和蓄水池拉把;所述透明条设置在蓄水池左侧中部,且透明条在蓄水池上采用无缝嵌入式设计;所述蓄水池拉把设置在蓄水池的透明条正下方,且蓄水池拉把采用软性材料嵌入在蓄水池上设计。

  说明书

  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设备,具体是一种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

  背景技术

  在目前社会公共场所中,很多地方都存在有固体垃圾箱但却没有液体垃圾处理箱,所以人们在处理液体垃圾时很不方便,虽然知道将液体垃圾放入固体垃圾箱会使得垃圾箱变得油腻不堪,但没有其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所以总是会将液体垃圾放入固体垃圾箱而导致固体垃圾箱变得难以清理干净,然后就会使得环卫人员处理起来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一种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可以将这种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和固体垃圾车放在一起,在处理液体垃圾时先将液体导入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然后再将固体垃圾放入固体垃圾箱;从而可以使得固体垃圾箱干化,不再因为液体的混入而使得固体垃圾箱污浊不堪,也让环卫认为工作得体面一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用可移动处理小车,包括蓄水箱、滤网和蓄水池;所述蓄水箱设置在底箱上方,且蓄水箱水平放置于底箱上设计;所述底箱设置在蓄水箱底部,且底箱在蓄水箱底部采用无缝焊接式设计;所述底箱设置有底箱门和万向轮;所述底箱门设置在底箱前部,且底箱门采用双开形式,与底箱前部采用铰链连接式;所述底箱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底箱门的两个前端部分,且把手采用球形状,与底箱门采用铆钉连接式设计;所述万向轮设置在底箱底部,且万向轮与底部采用焊接式设计;所述万向轮设置有轮轧;所述轮轧设置万向轮上面部分,且轮轧采用轴承方式放置于万向轮上面设计;所述蓄水箱设置有盖板、前沿板、夜光灯、箱盖把手、侧箱门、伸缩筒、伸缩杆和可卸把手;所述盖板设置在蓄水箱后方边缘处,且盖板通过铰链连接在蓄水箱后方边缘处设计;所述前沿板设置在盖板边缘处,且前沿板通过铰链连接在盖板边缘处设计;所述前沿板设置有盖板磁条扣;所述盖板磁条扣设置在前沿板上半圆部分,且盖板磁条扣通过磁力连接在前沿板上设计;所述夜光灯设置在蓄水箱正前方内部,且夜光灯长条水平设计;所述箱盖把手设置在盖板上方,且箱盖把手通过磁铁连接在盖板处设计;所述侧箱门设置在蓄水箱右侧,且侧箱门通过铰链连接在底箱右侧上部分;所述侧箱门设置有透视窗、侧箱门磁条扣和拉环;所述透视窗设置在侧箱门中部,且透视窗呈下等腰梯形设计;所述侧箱门磁条扣设置在侧箱门上中部分,且侧箱门磁条扣通过磁力连接在侧箱门上设计;所述拉环设置在侧箱门上边缘中部,且拉环通过单铰链连接在侧箱门上设计;所述伸缩筒设置在蓄水箱后方处,且伸缩筒采用焊接形式焊接在蓄水箱后方处设计;所述伸缩杆设置在伸缩筒内部,且伸缩杆在伸缩筒内采用可拆卸形式设计;所述可卸把手设置在伸缩杆顶部,且可卸把手在伸缩杆顶部采用螺纹连接式设计;所述滤网设置在滤网口正中间,滤网以六角形形状填充设计,且通过滤网口阶梯式形式放置;所述滤网口设置在蓄水箱最上面部分;且滤网口内部呈阶梯状设计;所述滤网设置有滤网拉环;所述滤网拉环设置在滤网左右两边,且滤网拉环在滤网上呈对称性设计;所述蓄水池设置在蓄水箱内部,且蓄水池采用不锈钢棱柱形状设计;所述蓄水池设置有透明条和蓄水池拉把;所述透明条设置在蓄水池左侧中部,且透明条在蓄水池上采用无缝嵌入式设计;所述蓄水池拉把设置在蓄水池的透明条正下方,且蓄水池拉把采用软性材料嵌入在蓄水池上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箱设置在蓄水箱底部,且底箱在蓄水箱底部采用无缝焊接式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盖把手设置在盖板上方,且箱盖把手通过磁铁连接在盖板处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箱门设置在底箱前部,且底箱门采用双开形式,与底箱前部采用铰链连接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把手设置在底箱门的两个前端部分,且把手采用球形状,与底箱门采用铆钉连接式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明条设置在蓄水池左侧中部,且透明条在蓄水池上采用无缝嵌入式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轮轧设置万向轮上面部分,且轮轧采用轴承方式放置于万向轮上面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视窗设置在侧箱门中部,且透视窗呈下等腰梯形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卸把手设置在伸缩杆顶部,且可卸把手在伸缩杆顶部采用螺纹连接式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沿板上盖板磁条扣设计更加方便锁定和打开前沿板;夜光灯用于黑暗情况下使用设计;透视窗能够随时查看蓄水池中水位情况;侧箱门磁条扣设计方便锁定和打开侧箱门;底箱用于放置各类清理工具作用;滤网口的阶梯式设计让滤网便于取放设计;万向轮用于方便工作人员运输和调整垃圾车的摆放位置使用;轮轧用于固定垃圾车摆放位置等优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