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1.05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30; C02F7/00; A01K63/00; A01K63/04; A01G3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养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吃食性鱼类的养殖池区域和养殖滤食物的净化池区域;养殖池区域的排水渠用围网围成独立的区域,其内设置漂浮水生植物,形成厌氧区;净化池区域中用围网围成两个独立的区域,按照水流方向第一个区域内仅设置滤食性贝类,第二个区域内仅设置漂浮水生植物,其他水面为敞开水面,放养少量的滤食性鱼类;在净化池内依次形成好氧区——厌氧区——好氧区;养殖循环系统依靠设置在养殖池与净化池交接边缘位置处的推流器提供提水的循环动力;推流器每三天关闭运行一次,关闭24小时,增加净化区的水力停留时间,推流器关闭时,养殖区启动备用应急曝气增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养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吃食性鱼类的养殖池区域和养殖滤食物的净化池区域;
所述养殖池区域的排水渠用围网围成独立的区域,其内设置漂浮水生植物,形成厌氧区;
所述净化池区域中用围网围成两个独立的区域,按照水流方向第一个区域内仅设置滤食性贝类,第二个区域内仅设置漂浮水生植物,其他水面为敞开水面,放养少量的滤食性鱼类;在净化池内依次形成好氧区——厌氧区——好氧区;
漂浮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占整个养殖循环系统的8%-12%;
所述养殖循环系统依靠设置在养殖池与净化池交接边缘位置处的推流器提供提水的循环动力;
所述推流器每三天关闭运行一次,关闭24小时,增加净化区的水力停留时间,推流器关闭时,养殖区启动备用应急曝气增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循环系统的排水系统设置在养殖池区域内,分为水循环系统和底排污系统,所述底排污系统每天打开一次,每次打开15分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池区域中间具有隔板,所述第一个区域与第二个区域镜像的设在所述隔板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循环系统呈矩形结构。
说明书
一种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效养殖池,具体来说,是一种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属于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效池主要采用分隔式的养殖方式,将滤食性鱼类和吃食性鱼类分开,从而避免起捕困难的问题,并且,能效池部分水面为净化区,部分水面为养殖水泥池,从而使养殖系统更加高效,节水。
能效池能否发挥高效节水作用取决于净化区能否及时的将养殖排放水有效的脱氮除磷,达到水体循环利用。以往的设计和研究中对净化区的利用相对较少,没有充分利用脱氮除磷工艺与能效池净化区相结合。净化区对养殖排放水处理不够,容易造成整个系统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鱼类病害发生。因此,提高能效养殖池尤其是净化区的水处理效率对能效池的运行成为了本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效养殖池的提高水处理效率的方法,解决现在分隔式的养殖方式由于没有很好对养殖排放水的脱氮去磷,系统中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缺陷。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的方法,养殖循环系统包括养殖吃食性鱼类的养殖池区域和养殖滤食物的净化池区域;所述养殖池区域的排水渠用围网围成独立的区域,其内设置漂浮水生植物,形成厌氧区;所述净化池区域中用围网围成两个独立的区域,按照水流方向第一个区域内仅设置滤食性贝类,第二个区域内仅设置漂浮水生植物,其他水面为敞开水面,放养少量的滤食性鱼类;在净化池内依次形成好氧区——厌氧区——好氧区;漂浮水生植物覆盖面积占整个养殖循环系统的8%-12%;所述养殖循环系统依靠设置在养殖池与净化池交接边缘位置处的推流器提供提水的循环动力;所述推流器每三天关闭运行一次,关闭24小时,增加净化区的水力停留时间,推流器关闭时,养殖区启动备用应急曝气增氧。
本技术方案在养殖区排水渠里放养漂浮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在两周内可以覆盖整个排水渠,漂浮水生植物阻止了光线进入水体,形成厌氧区,在净化区分隔出一部分水域,用围网隔开,放养漂浮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在两周内可以覆盖整个排水渠,漂浮水生植物阻止了光线进入水体,形成第二个厌氧区,其他水面为敞开水面,放养少量的滤食性鱼类(鳙,鲢),加上水体流动,为好氧区。养殖排放水从排水口自流进排水渠,养殖污泥也从排污口流进排水渠(每天拔管一次),在排水渠厌氧区,大分子颗粒有机物经厌氧菌群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部分分解成溶解性氮磷营养盐,然后排水渠的水体流进净化区,净化区好氧区光合细菌将溶解性氮磷营养盐转化成藻类,水体经过滤食性贝类,大部分藻类被滤食,水体经过滤食性鱼类(鳙,鲢),一部分藻类再次被滤食,水体再经过漂浮水生植物区,在厌氧环境下,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经过硝化反硝化作用,一部分转化为氮气,一部分被漂浮水生植物吸收;并且在厌氧环境下,藻类得到抑制,从而维持了藻相的稳定。水体再经过好氧区增氧,由提水设备提至养殖区。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循环系统的排水系统设置在养殖池区域内,分为水循环系统和底排污系统,所述底排污系统每天打开一次,每次打开15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池区域中间具有隔板,所述第一个区域与第二个区域镜像的设在所述隔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循环系统呈矩形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解决现在分隔式的养殖方式由于没有很好对养殖排放水的脱氮去磷,系统中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缺陷;
2)在养殖池的排水渠内设置漂浮水生植物,在净化区内按顺序设置滤食性贝类的第一区域和漂浮水生植物的第二区域,从而整体上形成厌氧区——好氧区——厌氧区——好氧区的水流循环,设计巧妙,大大提升了能效养殖池水处理效率,维持藻相稳定。
3)所述推流器每三天关闭运行一次,关闭24小时,增加净化区的水力停留时间,推流器关闭时,养殖区启动备用应急曝气增氧,设计巧妙,进一步提升了节能的效果,同时增加了水处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