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

发布时间:2017-12-25 14:41:3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2.25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103/16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沉淀池、分离池、消毒池、沉淀物收集池以及生化降解池;所述沉淀池设有入水口,所述沉淀池通过管路与分离池连通,所述分离池通过提升管与生化降解池连通,所述生化降解池底部通过滤层与沉淀物收集池连通,所述过滤层为可通过固体杂质的隔网,所述生化降解池还通过管路与消毒池连通,所述消毒池设有出水口;所述提升管上设有水泵。达到了减小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的有益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沉淀池(1)、分离池(2)、消毒池(4)、沉淀物收集池(5)以及生化降解池(6);所述沉淀池(1)设有入水口(7),所述沉淀池(1)通过管路与分离池(2)连通,所述分离池(2)通过提升管(8)与生化降解池(6)连通,所述生化降解池(6)底部通过滤层与沉淀物收集池(5)连通,所述过滤层为可通过固体杂质的隔网,所述生化降解池(6)还通过管路与消毒池(4)连通,所述消毒池(4)设有出水口(9);所述提升管(8)上设有水泵(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池(2)内设有用于过滤大颗粒杂质的格栅(11),以及用于清理格栅(11)的第一排污口(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7)设置在所述沉淀池(1)的底部,所述沉淀池(1)与所述分离池(2)连通的管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沉淀池(1)的顶部和所述分离池(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降解池(6)底部设有气管(13),所述气管(13)伸出所述生化降解池(6)外部,且气管(13)在外部的最高端高于所述生化降解池(6)的最高端,所述气管(13)在外部连接有气泵(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4)、沉淀物收集池(5)以及生化降解池(6)顶端均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连通有排气管(15),所述排气管(15)与所述气管(1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收集池(5)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沉淀物的第二排污口(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物收集池(5)的底部为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4)内设有紫外线杀菌器(3)。

  说明书

  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为CN205151946U,公开日为2016年4月13日,公开了一种坡型箱座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箱座体和污水处理器,所述箱座体上端设有一斜坡架,所述污水处理器固定安装于所述斜坡架,所述污水处理器包括电镀废水蓄水箱、破氰箱、除铬箱、絮凝箱,所述电镀废水蓄水箱设于所述斜坡架最上端,所述电镀废水箱底部与所述箱座体连通设置,所述电镀废水箱与所述箱座体之间安装设有颗粒筛网,所述破氰箱、所述除铬箱和所述絮凝箱依次通过导液管连接于所述电镀废水蓄水箱后端,所述导液管上均安装有开闭阀门。上述方案利用拥有倾斜坡度的箱座体让各个反应箱呈倾斜状固定安装,在各个箱体污水处理完成后能及时排料,并且排料时能汲取各个箱体内反应水的上清液。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具有占地面积较小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垂直式电镀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沉淀池、分离池、消毒池、沉淀物收集池以及生化降解池;所述沉淀池设有入水口,所述沉淀池通过管路与分离池连通,所述分离池通过提升管与生化降解池连通,所述生化降解池底部通过滤层与沉淀物收集池连通,所述过滤层为可通过固体杂质的隔网,所述生化降解池还通过管路与消毒池连通,所述消毒池设有出水口;所述提升管上设有水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镀污水通过入水口进入沉淀池,在沉淀池内进行初步沉淀,初步沉淀后的水通过管路进入分离池,在分离池内进一步过滤后,通过提升管以及水泵提升后进入生化降解池,在生化降解池内对污水进行深化处理后,生化降解层底部通过过滤层与沉淀物收集池连通,过滤层为可通过固体杂质的隔网,生化降解池还通过管路与消毒池连通,消毒池设有出水口,用于将处理后的水输出污水处理装置;上述过滤装置中的各个处理池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充分利用了竖直空间,减少了污水处理装置的水平占地面积。

  进一步,所述分离池内设有用于过滤大颗粒杂质的格栅,以及用于清理格栅的第一排污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格栅将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通过第一排污口对分离池进行清理。

  进一步,所述入水口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沉淀池与所述分离池连通的管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和所述分离池的底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入水口设置在沉淀池的底部,沉淀池与分离池连通的管口设置在沉淀池的顶部和分离池的底部,当沉淀池满后,上层清液经管路进入分离池。

  进一步,所述生化降解池底部设有气管,所述气管伸出所述生化降解池外部,且气管在外部的最高端高于所述生化降解池的最高端,所述气管在外部连接有气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化降解池底部设置有气管,气管在生化降解池外部设有气泵,通过气泵向生化降解池内输入气体,提高生化降解池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气管在外部的最高端高于生化降解池的最高端,防止生化降解池内的水从气管溢出。

  进一步,所述消毒池、沉淀物收集池以及生化降解池顶端均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所述气管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毒池、沉淀物收集池以及生化降解池顶端均设有排气孔,排气孔连通有排气管,排气管与气管连通,用于排出污水处理装置各个腔室内的空气。

  进一步,所述沉淀物收集池底部设有用于排出沉淀物的第二排污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排污口将沉淀物收集池内的沉淀物进行排出。

  进一步,所述沉淀物收集池的底部为倾斜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淀物收集池底部为倾斜面,这样方便对沉淀池进行清理。

  进一步,所述消毒池内设有紫外线杀菌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紫外线杀菌器对水进行杀菌处理。

  综上所述,上述过滤装置中的各个处理池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充分利用了竖直空间,减少了污水处理装置的水平占地面积。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