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城镇内河污水污泥生态还原改造方法

发布时间:2017-12-25 14:36:4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6.12.25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IPC分类号C02F11/00; C02F3/32; F23G7/06; B01D47/06; B01D53/14; E02B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个方面是将要处理的、被污染的内河里的污水抽干,并清除掉河底的污泥直至露出卵石层;第二个方面是在内河周围挖环形污水处理沟,挖的深度也是露出卵石层,让城市污水进入污水处理沟内;第三个方面是将清除掉的污泥堆积在污水处理沟两侧形成污水处理沟的堤坝。本发明的改造方法,属于纯天然、无污染、恢复原生态的做法,不仅对周围环境无污染等影响,而且相比现有的改造方法,省时省工,降低成本。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个方面是将要处理的、被污染的内河里的污水抽干,并清除掉河底的污泥直至露出卵石层;第二个方面是在内河周围挖环形污水处理沟,挖的深度也是露出卵石层,让城市污水进入污水处理沟内;第三个方面是将清除掉的污泥堆积在污水处理沟两侧形成污水处理沟的堤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抽干的具体操作是先将要处理的污染内河两端断开,并将污染内河划分成多个处理单元,相邻两个处理单元之间也断开、不连通,然后从头到尾或是从尾到头依次抽干多个处理单元的污水,并在抽干污水后清除掉处理单元的污泥、土石,直至露出卵石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镇内河 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污水处理沟地势最低处还挖有与污水处理沟相连通、且远离内河的“U”型回水沟,用以集中收集污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U”型回水沟内通过细网箱等距离间隔种植有水芹,细网箱底部固定有种植垫,种植垫上均布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底部设有中心孔,容纳凹槽内放有硅藻土,种植垫上除容纳凹槽外的部分全为网孔状,容纳凹槽的分布面积占种植垫总面积的70-85%;在细网箱内养殖南美白对虾,在细网箱外的污水处理沟内养殖鲶鱼;细网箱的放置位置离污水处理沟底部10-7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U”型回水沟内以沉木的方式种植有铁皇冠。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U”型回水沟外侧堤坝等间距埋设有废气收集管,所有的废气收集管汇集在一个封闭的输送管上,输送管连接烟囱,烟囱建设在高层建筑墙壁上,在输送管与烟囱连接处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引风机,在引风机上方的烟囱上不同高度位置上固定有点火头,在点火头上方的烟囱内上固定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一端上连接有若干喷淋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U”型回水沟的堤坝上种植有常春藤。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U”型回水沟内布置LED灯。

  说明书

  一种城镇内河污水污泥生态还原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镇内河污水污泥生态还原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原外河支流因防洪大堤围造城池而形成内河。随着城镇工业化发展,工业污水、生活废水等急剧增大,造成大量氮、磷、COD等污染物排入周边,内河受到污染,内河底部淤泥沉淀不能流通,使活水变成死水,死水变成臭水,严重影响着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种现状,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努力的治理城市内河,保证其水体泄洪功能的前提下,净化美化水体,使之成为城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目前普遍采取的治理方案是德国的污水河处理技术(下文称德国技术),即在污水内河的污水排干后,清除污染底泥,然后在污水内河底部及两边打上水泥基底,再将污水内河与外河拉通,从外河中引进干净的水。此方案从短期效应来看,能够缓解河水污染问题,但从长期效应来看,因与外河拉通,容易污染到外河里的水,同时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只是转移,从而会导致内河及周围原生态彻底改变,原污水继续污染大河,此外,改造时间长,成本大,并不十分可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城镇内河污水污泥生态还原改造方法,以缩短改造时间,降低改造成本,将污水变清水,死水变活水形成支流,流入外河道,生态还原,不再需要引进外河水,从而不会污染到外河水,改造时间缩短到原来的(德国技术)十分之一,改造成本也降低到(德国技术)百分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城镇内河污水生态还原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个方面是将要处理的、被污染的内河里的污水抽干,并清除掉河底的污泥直至露出卵石层;第二个方面是在内河周围挖环形污水处理沟,挖的深度也是露出卵石层,让城市污水进入污水处理沟内;第三个方面是将清除掉的污泥堆积在污水处理沟两侧形成污水处理沟的堤坝,因污水量大产生的是急流,污泥不会沉在污水处理沟底部,污水处理沟以风光带建设封闭或按下水道建设处理。

  优选地,污水抽干的具体操作是先将要处理的污染内河两端断开,并将污染内河划分成多个处理单元,相邻两个处理单元之间也断开、不连通,然后从头到尾或是从尾到头依次抽干多个处理单元的污水,并在抽干污水后清除掉处理单元的污泥、土石,直至露出卵石层。

  优选地,在污水处理沟地势最低处还挖有与污水处理沟相连通、且远离内河的“U”型回水沟,用以集中收集污泥。

  优选地,在“U”型回水沟内通过细网箱等距离间隔种植有水芹,细网箱底部固定有种植垫,种植垫上均布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底部设有中心孔,容纳凹槽内放有硅藻土,种植垫上除容纳凹槽外的部分全为网孔状,容纳凹槽的分布面积占种植垫总面积的70-85%;在细网箱内养殖南美白对虾,在细网箱外的污水处理沟内养殖鲶鱼;细网箱的放置位置离污水处理沟底部10-70cm。种植的经济作物或观赏植物可作物对虾产卵、换壳用栖息场地,同时也起到增氧、去污作用。

  优选地,在“U”型回水沟内以沉木的方式种植有铁皇冠。铁皇冠的作用是吸收污水中的重金属,去污、增氧效果明显。

  优选地,在“U”型回水沟外侧堤坝等间距埋设有废气收集管,所有的废气收集管汇集在一个封闭的输送管上,输送管连接烟囱,烟囱建设在高层建筑墙壁上,在输送管与烟囱连接处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引风机,在引风机上方的烟囱上不同高度位置上固定有点火头,在点火头上方的烟囱内上固定有喷淋水管,喷淋水管一端上连接有若干喷淋头。此设计能够将污染内河周围的臭气(氨气、硫化氢气体等)抽吸到烟囱内,在烟囱内燃烧后并经水喷淋除尘后排放到大气中,解决了臭味,使排放气体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优选地,在“U”型回水沟的堤坝上种植有常春藤。常春藤的作用是除臭、增氧。

  优选地,在“U”型回水沟内布置LED灯,一方面提高所种植的经济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美化城镇的建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地下水相互渗透的自然原理,1、通过清理掉内河河道内的淤泥,露出卵石层,清亮的地下水渗透到该内河来,以取代原来的污水,不再需要从外河抽水进来,减少了工程量,节约大量的水流量;2、修建的污水处理沟能阻挡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其它地方的污染雨水直接进入内河,有效阻断了内河被污染的途径;3、将污水处理沟内底部也挖穿露出卵石层,是为了能让污水处理沟也有渗透水进出,能保持污水处理沟与内河的水面差不多高;4、抽出的污水最终汇集到“U”型回水沟内进行沉淀,作为经济作物或观赏作物的营养基及鱼类的饵料,污水中污染物质被有效吸收,实现污水污泥的生态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造方法,依靠内河河底本身及由其它地方渗进的水来替代污水,而且在“U”型回水沟内种植植物及养鱼,内河水体能基本保持澄清,改造后内河形成支流流入外河,实现生态还原。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