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净化选矿污水处理装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15 16:34:44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11.17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IPC分类号C02F1/52; C02F103/1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搅拌池和沉淀池;搅拌池分为一次、二次搅拌池;沉淀池分为一次、二次沉淀池;一次搅拌池、一次沉淀池、二次搅拌池、二次沉淀池四者是依次连通的;污水进水管通过进水池与一次搅拌池连通,给药机设在进水池上方;净水出水口设在二次沉淀池,设有清堵装置的排污装置设置在二次沉淀池底部;二次搅拌池与二次沉淀池是通过圆台筒、圆筒、锥筒隔分的;圆台筒内壁与锥筒下部的内壁两者围成的空间为二次搅拌池,圆筒内壁、圆台筒外壁、锥筒上部的内壁三者围成的空间为二次沉淀池。结构更紧凑、处理品质及效率更高、可靠性更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主机,在主机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搅拌池和沉淀池;搅拌池上方设有给药机;搅拌池中设有搅拌装置;搅拌池连接设置有污水进水管;沉淀池连接设置有净水出水口;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排污装置;搅拌池分为一次搅拌池、二次搅拌池;沉淀池分为一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一次搅拌池、一次沉淀池、二次搅拌池、二次沉淀池四者是依次连通的;污水进水管通过设在一次搅拌池上方的进水池再与一次搅拌池连通,给药机设置在进水池上方;净水出水口设在二次沉淀池,排污装置设置在二次沉淀池底部,排污装置上还设有清堵装置;二次搅拌池与二次沉淀池两者的整体包括圆台筒、圆筒、锥筒;上小下大的圆台筒设置在圆筒内;漏斗状的锥筒与圆筒底部连接;圆台筒底周沿与锥筒面间靠近设置留有间隙;圆筒内壁、圆台筒外壁、锥筒上部的内壁三者围成的空间为二次沉淀池;圆台筒内壁与锥筒下部的内壁两者围成的空间为二次搅拌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搅拌池上口处通过溢流口连接有配水槽,配水槽底面设有与一次沉淀池顶面连通的配水孔,配水孔通道上设有可调节流量的阀门;底面设有坡度的一次沉淀池中插设有带空隙的隔板将一次沉淀池分为两个空间,隔板滤过后的空间为一次沉淀池的沉淀区,沉淀区最底部设有沉淀区出水口,沉淀区出水口通过设有水泵的管道与二次搅拌池上口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一次搅拌池中设置的潜水搅拌器及二次搅拌池中设置的搅拌机;所述的二次搅拌池中设置的搅拌机是圆台筒上方设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机通过传动轴连接有下伸至漏斗状的锥筒底部的底板,底板上设转板,转板上设有出絮孔,出絮孔上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洗孔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斗状的锥筒底部的漏斗孔连接设置有电磁阀;锥筒底部设有可识别该部水体混浊度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进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进水池内的一靠侧面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池与一次搅拌池的连通是进水池底部通过喂水管与一次搅拌池的下部的一侧面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筒上端面靠周沿设置有圆环形溢流槽,溢流槽的外环的周面上的一处开设有净水出水口;圆筒上端与溢流槽间设置有三角齿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台筒顶面与减速机间设有一圈按圆台形罩状面分布的可生成涡流的导叶,该圆台形罩状体的底面罩盖在圆台筒顶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板是圆板体,出絮孔是开设在圆板体上的一道弧形孔;所述的洗孔轮是压设在上述弧形孔的分布弧线所在圆周线上的用铰链固定于漏斗底上的转轮,转轮的沿轴向截面为橄榄形,橄榄形的两头小端圆截面的直径小于出絮孔的宽度,橄榄形的中腰部圆截面的直径大于出絮孔的宽度,当出絮孔在转板的带动下旋转到洗孔轮位置时,洗孔轮的轮体沉陷伸入到出絮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台筒底面与锥筒下部的内壁两者围成的空间为集絮区;所述的锥筒上部的内壁上按圆台环状分布设置有多块倾角风扇叶片式的导流板;各导流板的下端均穿过圆台筒底周沿与锥筒面间留有的间隙伸入集絮区,各导流板的下端伸入集絮区的伸入长度是按一长邻靠一短分布设置的,长度长的导流板的偏转角大于长度短的导流板的偏转角。

  说明书

  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选矿业的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选矿生产的污水处理工艺有多种,其中采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是近年来新兴的选矿污水净化处理工艺方法之一,该工艺方法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按设定值往污水中加入絮凝剂,高效中性絮凝剂是一种近年得到较好地推广使用的废水净化处理药剂。它的优点是清洁环保,没有二次污染,快速高效,可以在很小的空间里完成净化过程。

  为了充分利用高效中性絮凝剂的净化效果,需要尽量满足絮凝剂与水中杂质接触后的絮凝物生长要求,因此需要能提供絮凝物生长环境要求的水处理设备。高效中性絮凝剂是一种带有正电荷的微小颗粒,加入带负电的选矿污水中,快速搅拌使电荷中和,产生凝集作用,形成较小的絮凝体,静置后再次缓慢搅拌,小絮凝体相互兼并,絮凝物不断生长,长大后的絮凝物,使水中的污染源颗粒吸附在絮凝物上与水体分离。絮凝物的生长需要通过充分的搅拌来不断兼并小的絮凝体使其变大以使加入的絮凝剂得以充分利用,絮凝物个体越大,就越容易沉降,就越容易将吸附了污物的絮凝物从水体中分离;但同时絮凝物越大,絮凝物的物理结构连接就越不稳定,搅拌强度太大时容易遭到破坏散开,所以就需要越轻柔的搅拌。因此,理想的高效中性絮凝剂的作用需要有四个过程:加入药剂后的强烈搅拌、适当时间的静置、缓慢柔和的二次搅拌、絮凝物与水分离的二次静置。在污水处理厂当然可以很好地实现以上的工艺要求,但占地大,为了在占地小的前提下实现以上工艺,人们开发了一些基于两个搅拌桶+两个静置箱紧凑组合结构的单机污水处理设备以实现以上工艺。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124045,名为“一种污水处理机”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机,包括污水处理主机,该主机包括相互连通的搅拌室和沉淀室,搅拌室上设置有污水进水口,沉淀室上设置有排出处理后清水的出水口。所述的搅拌室分为搅拌一室和二室,搅拌一室和二室相互连通,每个搅拌室中安装有搅拌机,在搅拌一室上设置有投药机;所述的沉淀室分为沉淀一室和二室,沉淀一室和二室相互连通,在每个连通的位置上设置有缓流板,沉淀一室和沉淀二室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槽,该污泥槽与排污泥口贯通。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移动性强、占地面积和投资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污水处理能力的优点。

  采用这样技术的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当然可以使用,其设备结构设计紧凑,完成了四个工序的流程化结合,实现了在很小的空间内完成污水净化的目的,但还存在以下不足:

  A、由于其流程是按一次搅拌池、二次搅拌池、一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依次进行的,虽也能用,但并不完全符合理想的絮凝过程的要求,流程还不够合理,絮凝物生长环境还不够良好,絮凝成长后的个体相对较小,较小的絮凝物容易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与絮凝物的分离不够充分,处理品质还不够高。

  B、由于其絮凝物沉淀于静置箱的箱底,该设备底部为漏斗形,只简单地通过管子间歇排出絮凝物,这容易造成管内絮凝物的部分排出,部分滞留,最终堵塞管道,直至絮凝物无法排出。设备的可靠性还不够高。

  C、由于其一次搅拌池、二次搅拌池、一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四个主体装置均是简单的箱体,结构设计还不够紧凑优化,处理品质及效率还不够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紧凑合理设计更为优化、处理品质及效率更高、可靠性更高的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高效中性絮凝剂净化选矿污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主机,在主机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搅拌池和沉淀池;搅拌池上方设有给药机;搅拌池中设有搅拌装置;搅拌池连接设置有污水进水管;沉淀池连接设置有净水出水口;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排污装置;搅拌池分为一次搅拌池、二次搅拌池;沉淀池分为一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一次搅拌池、一次沉淀池、二次搅拌池、二次沉淀池四者是依次连通的;污水进水管通过设在一次搅拌池上方的进水池再与一次搅拌池连通,给药机设置在进水池上方;净水出水口设在二次沉淀池,排污装置设置在二次沉淀池底部,排污装置上还设有清堵装置;二次搅拌池与二次沉淀池两者的整体包括圆台筒、圆筒、锥筒;上小下大的圆台筒设置在圆筒内;漏斗状的锥筒与圆筒底部连接;圆台筒底周沿与锥筒面间靠近设置留有间隙;圆筒内壁、圆台筒外壁、锥筒上部的内壁三者围成的空间为二次沉淀池;圆台筒内壁与锥筒下部的内壁两者围成的空间为二次搅拌池。

  所述的一次搅拌池上口处通过溢流口连接有配水槽,配水槽底面设有与一次沉淀池顶面连通的配水孔,配水孔通道上设有可调节流量的阀门;底面设有坡度的一次沉淀池中插设有带空隙的隔板将一次沉淀池分为两个空间,隔板滤过后的空间为一次沉淀池的沉淀区,沉淀区最底部设有沉淀区出水口,沉淀区出水口通过设有水泵的管道与二次搅拌池上口部连通。

  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一次搅拌池中设置的潜水搅拌器及二次搅拌池中设置的搅拌机;所述的二次搅拌池中设置的搅拌机是圆台筒上方设有电机,电机通过减速机通过传动轴连接有下伸至漏斗状的锥筒底部的底板,底板上设转板,转板上设有出絮孔,出絮孔上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洗孔轮。

  所述的漏斗状的锥筒底部的漏斗孔连接设置有电磁阀;锥筒底部设有可识别该部水体混浊度的传感器,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磁阀的输入端信号连接。

  所述的污水进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进水池内的一靠侧面处。

  所述的进水池与一次搅拌池的连通是进水池底部通过喂水管与一次搅拌池的下部的一侧面连通。

  所述的圆筒上端面靠周沿设置有圆环形溢流槽,溢流槽的外环的周面上的一处开设有净水出水口;圆筒上端与溢流槽间设置有三角齿板。

  所述的圆台筒顶面与减速机间设有一圈按圆台形罩状面分布的可生成涡流的导叶,该圆台形罩状体的底面罩盖在圆台筒顶面上。

  所述的转板是圆板体,出絮孔是开设在圆板体上的一道弧形孔;所述的洗孔轮是压设在上述弧形孔的分布弧线所在圆周线上的用铰链固定于漏斗底上的转轮,转轮的沿轴向截面为橄榄形,橄榄形的两头小端圆截面的直径小于出絮孔的宽度,橄榄形的中腰部圆截面的直径大于出絮孔的宽度,当出絮孔在转板的带动下旋转到洗孔轮位置时,洗孔轮的轮体沉陷伸入到出絮孔内。

  所述的圆台筒底面与锥筒下部的内壁两者围成的空间为集絮区;所述的锥筒上部的内壁上按圆台环状分布设置有多块倾角风扇叶片式的导流板;各导流板的下端均穿过圆台筒底周沿与锥筒面间留有的间隙伸入集絮区,各导流板的下端伸入集絮区的伸入长度是按一长邻靠一短分布设置的,长度长的导流板的偏转角大于长度短的导流板的偏转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一次搅拌池、一次沉淀池、二次搅拌池、二次沉淀池四者是依次连通的;污水进水管通过设在一次搅拌池上方的进水池再与一次搅拌池连通,给药机设置在进水池上方;净水出水口设在二次沉淀池,排污装置设置在二次沉淀池底部,排污装置上还设有清堵装置;二次搅拌池与二次沉淀池两者的整体包括圆台筒、圆筒、锥筒;上小下大的圆台筒设置在圆筒内;漏斗状的锥筒与圆筒底部连接;圆台筒底周沿与锥筒面间靠近设置留有间隙;圆筒内壁、圆台筒外壁、锥筒上部的内壁三者围成的空间为二次沉淀池;圆台筒内壁与锥筒下部的内壁两者围成的空间为二次搅拌池。

  A、由于巧妙地利用圆台筒扣入圆筒的设计,利用圆台筒的空间渐变扩放特点,形成二段逐渐放大的空间,满足絮凝物生长时渐趋轻柔的搅拌环境要求以及水流速度渐缓的沉淀环境要求,整机结构也更紧凑合理,处理品质也更高。

  B、由于巧妙地利用导流板的组合构建出不同压差的空间,在两个区域内实现了絮凝物的循环筛选,絮凝更充分,处理品质更高。

  C、由于出絮孔上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洗孔轮,出絮孔不易堵塞,故障率大大降低,设备可靠性更高。

  D、由于一次搅拌池、一次沉淀池、二次搅拌池、二次沉淀池四者是依次连通的,完全符合理想的絮凝工艺要求,流程更为合理,处理品质及效率更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合理、处理品质及效率更高、可靠性更高的优点,使用效果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