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工艺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1-19 15:46:10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11.14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3/28; C02F1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污水经化粪池一级厌氧处理后,进入调节池A,用以拦截污物和油污等物质;2)调节池A中的水自流进入厌氧池,具有很高的处理稳定性和容积利用率;3)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经调节池B通过管道流入种植多种植物的浅层多孔滤床,植物根系可为滤床系统提供氧气,促进生物膜的形成;4)3)中的水进入收集池;5)收集池中的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流入村镇管网。该工艺流程设计合理,工程建设具有只一次性投入,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显著,低花费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经化粪池一级厌氧处理后,进入调节池A,在调节池A中加格栅两至四道,间隙为15mm-25mm,用以拦截污物和油污物质;

  2)调节池A中的水自流进入厌氧池,污水在厌氧池内停留时间为4h-8h,厌氧池采用2-4格折流板厌氧反应器,且各反应室之间串联,污水水流以上下折流的形式通过反应器,水流流态为紊流流态,水力坡度为0.5%-1%,具有很高的处理稳定性和容积利用率;

  3)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经调节池B通过管道流入2-4个种植多种植物的浅层多孔滤床,相邻浅层多孔滤床的间距为5cm-15cm,在滤床的下端设置有基质层,基质层材料自上而下依次填充粒径为20mm-40mm的卵石、10mm-20mm和砂质土壤,每层厚度为15cm-25cm,植物根系可为滤床系统提供氧气,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4)3)中的水进入收集池,池底水力坡度为0.5%-1%,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分2-4格;

  5)收集池中的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流入村镇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的顶部采用钢筋砼板密封,且设置有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入浅层多孔滤床的方式为下进上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池的侧壁设置有雨水收集池,雨水由截流管进入厌氧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滤床上的植物采用育苗移栽法。

  说明书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

  背景技术

  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是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各部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推进县域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比较分散、经济条件较差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目前,城镇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厕所冲洗水、厨房洗涤水、洗衣机排水、淋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生活污水含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类物质,还含有氮、磷等无机盐类。此外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污泥和BOD有害物质,污泥和BOD均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目前通常采用拦截网对污泥进行拦截,然而污泥的量很大,过滤网无法承受较大的冲击,这会导致拦截网损坏,而BOD的滤除则采用化学处理的方式分解BOD有害物质,这又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现有处理污水中的污泥和BOD有害物质的操作不推广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经化粪池一级厌氧处理后,进入调节池A,在调节池A中加格栅两至四道,间隙为15mm-25mm,用以拦截污物和油污物质;

  2)调节池A中的水自流进入厌氧池,污水在厌氧池内停留时间为4h-8h,厌氧池采用2-4格折流板厌氧反应器,且各反应室之间串联,污水水流以上下折流的形式通过反应器,水流流态为紊流流态,水力坡度为0.5%-1%,具有很高的处理稳定性和容积利用率;

  3)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经调节池B通过管道流入2-4个种植多种植物的浅层多孔滤床,相邻浅层多孔滤床的间距为5cm-15cm,在滤床的下端设置有基质层,基质层材料自上而下依次填充粒径为20mm-40mm的卵石、10mm-20mm和砂质土壤,每层厚度为15cm-25cm,植物根系可为滤床系统提供氧气,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4)3)中的水进入收集池,池底水力坡度为0.5%-1%,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分2-4格;

  5)收集池中的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流入村镇管网。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的顶部采用钢筋砼板密封,且设置有人孔。

  优选的,所述污水进入浅层多孔滤床的方式为下进上出。

  优选的,所述厌氧池的侧壁设置有雨水收集池,雨水由截流管进入厌氧池。

  优选的,所述多孔滤床上的植物采用育苗移栽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工艺对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系统出水COD在28.21mg/L,平均去除率为66.5%,通过厌氧池时对COD的含量降低最快,效果最明显,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作用,系统对COD的去除率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该工艺对NH4+-N、TN、TP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48%、52.40%、39.89%,试验表明,该工艺流程设计合理,工程建设具有只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用、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显著,低花费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显示出在处理生活污水上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高的实用价值,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经化粪池一级厌氧处理后,进入调节池A,在调节池A中加格栅两至四道,间隙为15mm,用以拦截污物和油污物质;

  2)调节池A中的水自流进入厌氧池,污水在厌氧池内停留时间为4h,厌氧池采用2格折流板厌氧反应器,且各反应室之间串联,污水水流以上下折流的形式通过反应器,水流流态为紊流流态,水力坡度为0.5%,具有很高的处理稳定性和容积利用率;

  3)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经调节池B通过管道流入2个种植多种植物的浅层多孔滤床,相邻浅层多孔滤床的间距为5cm,在滤床的下端设置有基质层,基质层材料自上而下依次填充粒径为20mm的卵石、10mm和砂质土壤,每层厚度为15cm,植物根系可为滤床系统提供氧气,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4)3)中的水进入收集池,池底水力坡度为0.5%,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分2格;

  5)收集池中的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流入村镇管网。

  厌氧池的顶部采用钢筋砼板密封,且设置有人孔,便于定期检查池内情况,污水进入浅层多孔滤床的方式为下进上出,厌氧池的侧壁设置有雨水收集池,雨水由截流管进入厌氧池,作为补充水源进入厌氧池,多孔滤床上的植物采用育苗移栽法,在春季将选好的植物植株移栽在湿地池中,保证其植株的成活率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实施例2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经化粪池一级厌氧处理后,进入调节池A,在调节池A中加格栅两至四道,间隙为20mm,用以拦截污物和油污物质;

  2)调节池A中的水自流进入厌氧池,污水在厌氧池内停留时间为6h,厌氧池采用3格折流板厌氧反应器,且各反应室之间串联,污水水流以上下折流的形式通过反应器,水流流态为紊流流态,水力坡度为0.7%,具有很高的处理稳定性和容积利用率;

  3)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经调节池B通过管道流入3个种植多种植物的浅层多孔滤床,相邻浅层多孔滤床的间距为10cm,在滤床的下端设置有基质层,基质层材料自上而下依次填充粒径为30mm的卵石、15mm和砂质土壤,每层厚度为20cm,植物根系可为滤床系统提供氧气,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4)3)中的水进入收集池,池底水力坡度为0.7%,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分3格;

  5)收集池中的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流入村镇管网。

  厌氧池的顶部采用钢筋砼板密封,且设置有人孔,便于定期检查池内情况,污水进入浅层多孔滤床的方式为下进上出,厌氧池的侧壁设置有雨水收集池,雨水由截流管进入厌氧池,作为补充水源进入厌氧池,多孔滤床上的植物采用育苗移栽法,在春季将选好的植物植株移栽在湿地池中,保证其植株的成活率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实施例3

  一种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污水经化粪池一级厌氧处理后,进入调节池A,在调节池A中加格栅两至四道,间隙为25mm,用以拦截污物和油污物质;

  2)调节池A中的水自流进入厌氧池,污水在厌氧池内停留时间为8h,厌氧池采用4格折流板厌氧反应器,且各反应室之间串联,污水水流以上下折流的形式通过反应器,水流流态为紊流流态,水力坡度为1%,具有很高的处理稳定性和容积利用率;

  3)厌氧池处理后的污水经调节池B通过管道流入4个种植多种植物的浅层多孔滤床,相邻浅层多孔滤床的间距为15cm,在滤床的下端设置有基质层,基质层材料自上而下依次填充粒径为40mm的卵石、20mm和砂质土壤,每层厚度为25cm,植物根系可为滤床系统提供氧气,促进生物膜的形成;

  4)3)中的水进入收集池,池底水力坡度为1%,水平潜流式人工湿地分4格;

  5)收集池中的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流入村镇管网。

  厌氧池的顶部采用钢筋砼板密封,且设置有人孔,便于定期检查池内情况,污水进入浅层多孔滤床的方式为下进上出,厌氧池的侧壁设置有雨水收集池,雨水由截流管进入厌氧池,作为补充水源进入厌氧池,多孔滤床上的植物采用育苗移栽法,在春季将选好的植物植株移栽在湿地池中,保证其植株的成活率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实施例4

  试验

  按照实施例1的工艺,在生活污水排污口、化粪池出水口、厌氧池出水口、滤床出水口、收集池出水口设置水质取样点,取样时间和频率为工程运行的一个月后取样,取样时间为早上(7:00-8:00)和中午(12:00-13:00),取样点均设在水体表层下5cm处,取水水样3个,带回实验室依次测定COD、NH4+-N、TN、TP、PH等水质指标,取平均值,得如下表1所示。

  COD(mg/L)NH4+-N(mg/L)TN(mg/L)TP(mg/L)PH污水排污口84.3223.5123.573.368.03化粪池出水口79.2920.1822.392.978.02厌氧池出水口41.7412.5716.432.527.99滤床出水口28.269.3211.192.017.51收集池出水口28.219.2911.222.027.49

  如上表所示:污水排污口的数值为水源头COD、NH4+-N、TN、TP、PH的数值,收集池出水口的数值为该工艺处理后出水的数值。

  污染物的去除率=[(污水排污口的数值-收集池出水口的数值)/污水排污口的数值]*100

  该工艺对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系统出水COD在28.21mg/L,平均去除率为66.5%,通过厌氧池时对COD的含量降低最快,效果最明显,通过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作用,系统对COD的去除率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该工艺对NH4+-N、TN、TP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其对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48%、52.40%、39.89%,试验表明,该工艺流程设计合理,工程建设具有只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用、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显著,低花费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显示出在处理生活污水上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高的实用价值,具有显著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