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干式废水泵房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3-8 11:34:38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4.28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IPC分类号E21F16/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池由结构墙分割成配水廊道和相互独立的单格集水池,每格所述集水池内均设置独立的废水泵,每格所述集水池上均设置有与配水廊道相连通的闸孔,每格所述集水池的顶部均设有检修人孔和泵孔,所述检修人孔下方设置通向集水池内部的检修爬梯,所述隧道线路集水沟通过进水管与配水廊道相连通,所述废水泵通过压力废水管道连接并接至相临车站或室外。本发明具有充分利用盾构底部空间,不加大盾构断面,废水泵就地维修但不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废水泵就地检修但不影响废水泵房排水的优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池、隧道线路集水沟、压力废水管道,所述废水池由结构墙分割成配水廊道和相互独立的单格集水池,每格所述集水池内均设置独立的废水泵,每格所述集水池上均设置有与配水廊道相连通的闸孔,每格所述集水池的闸孔上均设置独立的进水闸板,每格所述集水池的顶部均设有检修人孔和泵孔,所述检修人孔下方设置通向集水池内部的检修爬梯,所述隧道线路集水沟通过进水管与配水廊道相连通,所述废水泵通过压力废水管道连接并接至相临车站或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的数量为两格或两格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的较优数量为三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每格所述集水池内均设置有液位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廊道的数量为一条,所述隧道线路集水沟的数量为两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爬梯固定于结构墙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孔位于废水泵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泵的型号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位置设在隧道最低点,所述废水泵常年运行。

  说明书

  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设计与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构法施工的城市轨道交通、铁路隧道内的废水泵站。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目前国内外修建穿越大型水体的地铁隧道很多采用传统的单洞单线小直径盾构隧道的通过方式,一旦越江段长度超过600m,单洞单线越江方案需在江底进行高风险的联络通道施工,施工风险大,造价较高,而运营期联络通道与主隧道联接处的差异沉降还将引发突水风险。因此越来越多地铁盾构隧道开始采用单洞双线隧道等大型盾构技术(以下简称大盾构);大盾构施工工艺受断面局限性,标准断面内,地铁车辆界限占据大部分空间,其余范围内各种设备管线繁多,因此,废水泵房设置条件极其有限,而专为废水泵房而加大盾构断面的做法显然不够科学;但在盾构隧道外侧单独设置废水泵房,不仅会增加工程造价,且大大增加施工风险;因此必须将废水泵房设计在盾构隧道标准断面范围内,这就对废水泵房的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地铁区间废水泵房而言,传统设计方案是利用地铁晚间停运期间进行废水泵检修,但当维修时间超过地铁停运间隔时,其废水泵的维修就要和地铁运营相互影响;此外,在检修空间方面,传统的废水泵房设计思路,由于区间防火分隔墙结构的设置原因,导致检修时可利用空间非常的狭小,给检修人员造成极大的困扰。废水泵房位置设在隧道最低点,废水泵常年运行,如废水泵房设计不合理,不仅维护检修不方便,甚至有可能会影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

  在铁路领域,除了在隧道泵房处断面布置上与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困难相似之外,铁路盾构隧道对泵房检修的要求更为苛刻,因为铁路列车是24小时连续运营,所以,传统的废水泵设计思路:即把废水泵吊到轨道面上方进行维修的方法就不可行了,因为那样会影响铁路列车的正常运营。

  根据以上问题分析,江河湖海等水体下的轨道交通、铁路盾构隧道的废水泵房设计中,传统思路设计的废水泵,已经很不适应轨道交通、铁路运行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提出一种新型的适应轨道交通、铁路盾构隧道的排水泵房设计——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池、隧道线路集水沟、压力废水管道,所述废水池由结构墙分割成配水廊道和相互独立的单格集水池,每格所述集水池内均设置独立的废水泵,每格所述集水池上均设置有与配水廊道相连通的闸孔,每格所述集水池的闸孔上均设置独立的进水闸板,每格所述集水池的顶部均设有检修人孔和泵孔,所述检修人孔下方设置通向集水池内部的检修爬梯,所述隧道线路集水沟通过进水管与配水廊道相连通,所述废水泵通过压力废水管道连接并接至相临车站或室外。

  所述集水池的数量为两格或两格以上。

  所述集水池的较优数量为三格。

  每格所述集水池内均设置有液位仪。

  所述配水廊道的数量为一条,所述隧道线路集水沟的数量为两条。

  所述检修爬梯固定于结构墙上。

  所述泵孔位于废水泵上方。

  所述废水泵的型号均相同。

  所述大型盾构隧道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位置设在隧道最低点,所述废水泵常年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由于本发明中泵房采用了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因此,泵房的检修平台可设置于泵房集水池内,相对于集水池外检修更加方便快捷;

  2、由于本发明中泵房采用了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因此,泵房检修时可在集水池内部进行,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

  3、由于发明中泵房采用了局部动态干式废水泵房,因此,泵房检修时,只需检修故障废水泵,其余废水泵可正常运行,大大提高了隧道排水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4、本发明中泵房充分利用盾构底部空间,不必为设计废水泵房专门加大盾构隧道断面,也不必在盾构隧道外侧单独设置废水泵房,因此,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而且泵房占用空间小,节省工程造价;

  5、经南京地铁3号线实际运行,采用本发明后隧道排水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列车的运行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6、本发明泵房在水下铁路盾构隧道排水泵房设计中优越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