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18-3-14 15:42:31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6.03.16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28; C02F3/06; C02F3/32

  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处理池、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生态沉淀池和消毒池;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设置在透明保温棚内,透明保温棚上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和第二生态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好氧接触氧化池的下部进水口和上部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填料层;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的上部均设置有漂浮种植筐。该系统在三个生态池中分别放置相应的稳定且多样的生物物种,保证了处理效果,出水水质稳定;通过设置透明保温棚保证了生态物种的生长,并避免了对大气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处理池、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生态沉淀池和消毒池;其特征是,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设置在透明保温棚内,保温棚上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厌氧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和第二生态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好氧接触氧化池的下部进水口和上部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填料层;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的上部均设置有漂浮种植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填料层占整个好氧接触氧化池体积的3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消毒池内设置有消毒装置。

  说明书

  一种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的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是通过收集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存在管网建设成本高、费用运行高、容易发生泄漏引起污染等问题。以生态塘、人工湿地、地下渗滤等技术的生活污水的原位处理工艺简单,缺点是处理费用比较大,处理效果有待提高,且管理维护比较麻烦。

  中国专利文献CN1266023公开的《一种生活污水治理的方法》,是采用放养贝、螺、鱼等各种生物,利用生物来吞吃各种有机营养物,达到治理生活污水的目的;该方法虽然考虑到贝类、鱼类对生活污水净化的作用,但是只是利用单一的生态塘进行处理,处理效果不佳。

  CN1312231公开的《有机性厨房垃圾和生活污水的综合处理方法》,是将厨房垃圾经粉碎机粉碎后和生活污水由下水管排到厌氧池,经厌氧消化后流到分置在住宅区、公共设施等厨房垃圾发生源上的污水处理设备,经好氧处理后排出。该方法采用生物法而不是利用生态法,不利于生活污水处理的景观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的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处理池、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生态沉淀池和消毒池;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设置在透明保温棚内,保温棚上设置有废气处理装置;厌氧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和第二生态处理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好氧接触氧化池的下部进水口和上部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填料层;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的上部均设置有漂浮种植筐。

  所述填料层占整个好氧接触氧化池体积的30%-40%。

  所述消毒池内设置有消毒装置,如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灯等。

  上述系统运行时,生活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处理池、好氧接触氧化池、第一生态处理池和第二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在漂浮种植筐内填充植物种植基质(如活性炭颗粒或陶粒)并栽种植物,漂浮种植筐的底部与各池中的水面接触。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第一生态处理池、第二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的漂浮种植筐中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并在各池中养殖鱼虾类。经过生态处理后的污水最后进入消毒池,经过消毒后回用于冲厕或达标排放。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厌氧处理池、好氧接触氧化池、两级生态处理池和生态沉淀池,在三个生态池中分别放置相应的生物物种,使各级生态单元稳定且多样,保证了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透明保温棚保证了生态物种的生长,并对废气处理后排放,避免了大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