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3.02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IPC分类号C12N1/36; C12N1/00; C02F3/34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中,其步骤是在生产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或其它复合碳源,然后接种复合微生物菌群,在溶解氧0.2~2.0mg/L、微生物负荷0.1~0.5kgTOC/(kgSS.d)、TOC去除率≥80%的条件下进行逐级扩增培养。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对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批量生产,且能够省去菌剂生产过程中的菌种复配工作。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效果好;不仅缩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周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所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尤其适用于难降解废水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向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500~5000mg/L;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10%;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2~2.0mg/L、微生物负荷0.1~0.5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培养基是指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待处理难降解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特征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脂肪烃、卤代烃、芳香烃、醇类、醚类、环氧类、有机酸类、酯类、酰胺类、酚类、硝基苯类、有机硫、有机磷、杂环类、染料、助剂或其它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pH为3.0~5.0或6.0~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温度为10~15℃、15~28℃或28~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盐浓度为0~10g/L、10~30g/L、30~120g/L或120~180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后依次对菌剂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包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质量检测包括菌剂效能检测和菌剂浓度检测,且所生产的菌剂产品须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1)菌剂效能:菌剂对特征污染物的降解能力≥90%;
(2)菌剂浓度:菌剂浓度≥2000mg/L且微生物数量≥1.0×109cfu/mL。
说明书
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特种微生物处理废水尤其是工业废水,具有良好的效果。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废水的效果通常优于单一微生物菌剂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其原因不仅包括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更多的微生物菌群,也由于复合微生物菌剂适应废水水质的能力优于单一菌种菌剂。
单一微生物菌剂的生产通常经历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发酵培养、质量检测、包装等多个环节。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在单一微生物菌剂生产基础之上还包括复配步骤,其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制约了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如何缩短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周期并降低成本,是废水处理用微生物菌剂技术的一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应用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生产方法用于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该方法能够缩短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周期、同时降低菌剂生产成本。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向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500~5000mg/L;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10%;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2~2.0mg/L、微生物负荷0.1~0.5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
本发明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所述的基础培养基是指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待处理难降解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所述的特征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脂肪烃、卤代烃、芳香烃、醇类、醚类、环氧类、有机酸类、酯类、酰胺类、酚类、硝基苯类、有机硫、有机磷、杂环类、染料、助剂或其它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pH为3.0~5.0或6.0~9.0。
本发明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温度为10~15℃、15~28℃或28~40℃。
本发明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盐浓度为0~10g/L、10~30g/L、30~120g/L或120~180g/L。
本发明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步骤(4)后依次对菌剂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包装。
本发明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或者技术特征是:所述质量检测包括菌剂效能检测和菌剂浓度检测,且所生产的菌剂产品须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1)菌剂效能:菌剂对特征污染物的降解能力≥90%;
(2)菌剂浓度:菌剂浓度≥2000mg/L且微生物数量≥1.0×109cfu/mL。
本发明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中,在培养基中加入待处理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可提高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废水的适应能力,缩短驯化周期。接种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产品指EM、HSB、SEM、HDCM或其它市售微生物菌剂产品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的有益效果包括:
(1)菌剂生产成本低。本发明方法培养基主要原料为玉米浆、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是一种复合型有机氮源,价格便宜。
(2)菌剂生产质量高。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合成培养基或半合成培养基对菌剂进行培养,配制培养基所需要的化学药品有几十种,包括有机物、N、P、K、S、Ca、Mg、Fe、Mn、B、Zn、Cu、Mo、Co及其它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本发明方法中采用含有玉米浆干粉、糖蜜粉或其它提取性碳源的复合培养基,所需原料来自玉米发酵、制糖等过程产生的废料,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碳源,而且N、P、K、S、Ca、Mg等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而且还含有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一般不会含有的生长因子。因此,本发明采用提取性碳源作为培养基生产复合微生物菌剂,菌剂中微生物种群的培养效果更好。
(3)缩短生产周期。本发明方法中复合微生物菌剂通过敞开环境下混合培养一次完成,无需经历单一菌剂培养后的复配过程,相比现有技术大大缩短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培养周期。
(4)所生产的菌剂适应能力强。本发明方法采用混合培养或混合发酵培养的方式对能够降解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群进行一次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保持了微生物降解链的完整,并保证了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更容易适应水质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重量比2:1)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500mg/L;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2mg/L、微生物负荷0.1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
实施例2,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重量比1:2)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5000mg/L;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0%;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2.0mg/L、微生物负荷0.5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0%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
实施例3,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备:向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糖蜜或其它提取性有机碳源,使培养基的TOC浓度为3000mg/L;
(2)菌群接种:培养基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5%;且所用复合微生物菌群的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市售复合微生物菌剂、土壤、污泥、污染河流底泥;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1.0mg/L、微生物负荷0.3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复合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并且保证复合微生物菌群对培养基的TOC去除率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逐级放大培养,在培养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直至培养得到所需要数量的菌剂。
实施例4,实施例1-3任何一项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中:所述的基础培养基是指无机盐培养基中加入待处理难降解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所述的特征污染物包括但不限于脂肪烃、卤代烃、芳香烃、醇类、醚类、环氧类、有机酸类、酯类、酰胺类、酚类、硝基苯类、有机硫、有机磷、杂环类、染料、助剂或其它有机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5,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中: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pH为3.0~5.0或6.0~9.0。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温度为10~15℃、15~28℃或28~40℃。菌群培养与放大培养的盐浓度为0~10g/L、10~30g/L、30~120g/L或120~180g/L。
实施例6,实施例1-5任何一项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中:步骤(4)后依次对菌剂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和包装。
实施例7,实施例1-6任何一项所述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中:所述质量检测包括菌剂效能检测和菌剂浓度检测,且所生产的菌剂产品须达到以下指标要求:
(1)菌剂效能:菌剂对特征污染物的降解能力≥90%;
(2)菌剂浓度:菌剂浓度≥2000mg/L且微生物数量≥1.0×109cfu/mL。
实施例8,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制备、菌群接种、菌群培养和放大培养及其它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按重量比(1:1)加入玉米浆和糖蜜,使培养基的TOC为500~5000mg/L;
(2)菌群接种:在1L培养瓶中加入从污染河流富集得到的微生物菌群,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10%;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2~2.0mg/L、负荷0.1~0.5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检查培养过程中TOC去除率并确保其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放大培养规模依次为1L、10L、100L、1m3、10m3,最终培养得到10t复合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10,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制备、菌群接种、菌群培养和放大培养及其它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按重量比(2:1)玉米浆,使培养基的TOC为500~5000mg/L,并加入苯酚且苯酚浓度为20~200mg/L;
(2)菌群接种:在500mL培养瓶中加入除酚微生物菌剂50~500mg/L,即目标培养浓度的1%~10%;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5~1.0mg/L、负荷0.1~0.2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确保TOC去除率不低于80%、培养后苯酚<0.5mg/L;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放大培养规模依次为0.5L、6L、100L、3m3、20m3、100m3,最终培养得到100t复合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11,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制备、菌群接种、菌群培养和放大培养及其它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玉米浆,使培养基的TOC为1000~5000mg/L,并加入苯胺且苯胺浓度为10~200mg/L;
(2)菌群接种:在500mL培养瓶中加入有机胺降解微生物菌剂20~200mg/L,即目标培养浓度的1%~10%;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1.0~2.0mg/L、温度10~20℃、负荷0.15~0.3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确保TOC去除率不低于80%、培养后苯胺<0.5mg/L;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放大培养规模依次为0.5L、6L、100L、3m3、20m3、100m3,最终培养得到100t复合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12,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制备、菌群接种、菌群培养和放大培养及其它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加入糖蜜,使培养基的TOC为1000~5000mg/L,并加入氯乙酸且氯乙酸浓度为50~500mg/L;
(2)菌群接种:在500mL培养瓶中加入土壤悬浊液50mL,即目标培养浓度的1%~10%;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1.0~2.0mg/L、温度20~30℃、负荷0.3~0.4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确保TOC去除率不低于80%、培养后苯胺<0.5mg/L;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放大培养规模依次为0.5L、6L、100L、3m3、20m3、100m3,最终培养得到100t复合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13,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制备、菌群接种、菌群培养和放大培养及其它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加入麦芽粉,使培养基的TOC为500~5000mg/L,并加入苯酚且苯酚浓度为20~200mg/L;
(2)菌群接种:在500mL培养瓶中加入酵母菌培养物20~200mg/L,即目标培养浓度的1%~10%;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0.5~1.0mg/L、负荷0.1~0.2kgTOC/(kgMLSS.d),pH为3.0~5.0,对接入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确保TOC去除率不低于80%、培养后苯酚<0.5mg/L;
(4)放大培养:按照10%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放大培养规模依次为0.5L、6L、100L、3m3、20m3、100m3,最终培养得到100t复合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14,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制备、菌群接种、菌群培养和放大培养及其它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按重量比(3:1)加入玉米浆和糖蜜,使培养基的TOC为500~5000mg/L,加入氯化钠使无机盐浓度为50g/L;
(2)菌群接种:在1L培养瓶中加入市售SEM耐盐微生物菌剂,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10%;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1.0~3.0mg/L、负荷0.1~0.2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检查培养过程中TOC去除率并确保其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放大培养规模依次为1L、10L、100L、1m3、10m3,最终培养得到10t复合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15,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制备、菌群接种、菌群培养和放大培养及其它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按重量比(1:3)加入玉米浆和糖蜜,使培养基的TOC为500~5000mg/L,加入苯酚20~200mg/L,加入硫酸钠使无机盐浓度为80g/L;
(2)菌群接种:在1L培养瓶中加入江苏省环保微生物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SEM耐盐微生物菌剂,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10%;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1.0~2.0mg/L、温度20~25℃、负荷0.1~0.2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检查培养过程中TOC去除率并确保其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1%~10%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放大培养规模依次为1L、10L、100L、1m3、10m3,最终培养得到10t复合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16,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制备、菌群接种、菌群培养和放大培养及其它步骤:
(1)培养基制备:基础培养基中按重量比(4:1)加入玉米浆和糖蜜,使培养基的TOC为500~5000mg/L,加入苯酚20~200mg/L,加入氯化钠使无机盐浓度为15g/L;
(2)菌群接种:在1L培养瓶中加入市售SEM耐盐微生物菌剂,加入量为目标培养浓度的1%~10%;
(3)菌群培养:控制溶解氧1.0~2.0mg/L、温度30~35℃、负荷0.1~0.2kgTOC/(kgMLSS.d),对接入的微生物菌群进行混合培养,检查培养过程中TOC去除率并确保其不低于80%;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放大培养规模依次为1L、10L、100L、1m3、10m3,最终培养得到10t复合微生物菌剂。
实施例17,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配制、微生物接种、菌群培养、放大培养、产品检测和包装,目标生产浓度5000mg/L的HDCM菌剂100t;其中:
(1)配制培养基:玉米浆、糖蜜(1:5)配制,TOC浓度为500~5000mg/L;同时加入待处理化工废水的特征污染物,加入TOC浓度为20~200mg/L;培养过程中TOC与特征污染物逐步增加;
(2)微生物接种:接种江苏省环保微生物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HDCM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接种浓度500mg/L;
(3)菌剂培养:在敞开好氧反应器中,在常温(20~28℃)、pH(7.5~8.0)、好氧(1.0~2.0mg/L)条件下,进行混合培养,控制负荷0.2kgTOC/(kgMLSS.d),直至菌群浓度培养至5000mg/L以上。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6级放大培养,最终培养得到1000tHDCM生物量浓度为5000mg/L复合微生物菌剂。
(5)产品检测:按照HDCM产品标准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内容包括HDCM菌剂产品哦有效生物量浓度和废水降解能力。
(6)产品包装:将液体菌剂直接用IBC吨桶包装。
实施例18,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配制、微生物接种、菌群培养、放大培养、产品检测和包装;目标生产100t浓度为5000mg/L的SEM耐高盐微生物菌剂,具体生产步骤为:
(1)配制培养基:玉米浆、糖蜜(3:2)配制,TOC浓度为200~2000mg/L、酵母浸粉配制,加入TOC浓度20~200mg/L;加入待处理高盐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苯酚,加入TOC浓度为200~2000mg/L;加入氯化钠使盐浓度为3%~5%;培养过程中TOC逐步增加,盐浓度保持不变;
(2)微生物接种:接种江苏省环保微生物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SEM耐盐微生物菌剂300~500mg/L;
(3)菌剂培养:在敞开好氧反应器中,在常温(20~28℃)、pH(7.5~8.0)、溶解氧0.5~2.0mg/L)条件下,进行混合培养,控制负荷0.2kgTOC/(kgMLSS.d),直至微生物有效浓度培养至5000mg/L以上。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最终培养得到100tSEM复合耐盐菌剂。
(5)产品检测:检测SEM菌剂产品的微生物有效浓度和高盐废水处理性能,要求微生物有效浓度≥2×109cfu/mL,生物总量VSS≥5000mg/L、24h内对100mg/L的苯酚的降解效率≥90%。
(5)产品包装:将液体菌剂直接用IBC吨桶包装。
实施例19,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配制、微生物接种、菌群培养、放大培养、产品检测和包装;目标生产生物有效浓度5000mg/L的HSB菌剂50t,其中:
(1)配制培养基:玉米浆、糖蜜(2:3)配制,TOC浓度为200~2000mg/L;加入待处理化工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苯酚、硫氰化物,加入TOC浓度为20~5000mg/L;培养过程中TOC与特征污染物浓度逐步增加;
(2)微生物接种:接种HSB菌剂200mg/L;
(3)菌剂培养:在敞开好氧反应器中,在常温(20~25℃)、pH(7.0~8.0)、溶解氧0.5~1.0mg/L)条件下,进行微生物菌群混合培养,控制污泥负荷0.2~0.3kgTOC/(kgMLSS.d),直至微生物有效浓度培养至3000mg/L以上。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最终培养得到100tHSB复合菌剂
(5)产品检测:产品浓度检测和化工废水处理效果检测,要求微生物量≥5.0×109cfu/mL、废水TOC降解能力≥80%。
(6)产品包装:将液体菌剂通过离心机或压滤机进行浓缩,使菌剂浓度提高至8000mg/L以上。
实施例20,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配制、微生物接种、菌群培养、放大培养、产品检测和包装;目标生产浓度为8000mg/L的化工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50t,主要生产步骤为:
(1)配制培养基:玉米浆、糖蜜、酵母浸粉(5:5:1)配制,TOC浓度为500~5000mg/L;加入待处理化工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加入TOC浓度为200~2000mg/L;培养过程中TOC逐步增加;
(2)微生物接种:接种化工厂排污口下游污染河流底泥或沉积物,进行淘洗后加入培养装置,加入VSS不低于500mg/L;
(3)菌群培养:在常温20~25℃、pH(6.5~7.5)、溶解氧0.1~1.0mg/L)进行混合培养,控制微生物有效负荷0.1~0.2kgTOC/(kgMLSS.d),直至微生物有效浓度至5000mg/L以上。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5级放大培养,最终培养得到100t复合微生物菌剂,其浓度为5000mg/L。
(5)产品检测:产品浓度检测和化工废水处理效果检测,要求微生物量≥2.0×109cfu/mL、废水TOC降解能力≥80%。
(6)产品包装:将液体菌剂通过离心机或压滤机进行浓缩,使菌剂浓度提高至8000mg/L以上,并用IBC吨装桶包装。
实施例21,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配制、微生物接种、菌群培养、放大培养、产品检测和包装;其中:
(1)配制培养基:玉米浆、糖蜜(3:7)配制,TOC浓度为500~1000mg/L、NH4-N浓度为20~200mg/L;加入待处理化工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有机胺,加入TOC浓度为100~500mg/L、NH4-N浓度20~200mg/L;培养过程中COD、NH4-N浓度逐步增加。
(2)微生物接种:接种活性污泥与化工厂下游污染河流底泥,接种浓度为300~500mg/L,并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培养。
(3)菌剂培养:在敞开好氧反应器中,在常温20~30℃、pH(7.2~7.6)、溶解氧2.0~4.0mg/L条件下,进行混合培养,控制负荷0.10kgTOC/(kgMLSS.d)、0.05kgNH4-N/(kgMLSS.d),且TOC去除率>80%、NH4-N去除率>80%,直至微生物有效浓度培养至5000mg/L以上。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6级放大培养,最终培养得到100t复合耐盐菌剂,其浓度为5000mg/L。
(5)产品检测:产品浓度检测和化工废水处理效果检测,要求微生物量≥2.0×109cfu/mL、废水TOC降解能力≥80%。
(6)产品包装:IBC吨装桶包装。
实施例22,一种难降解废水处理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生产方法,生产步骤包括培养基配制、微生物接种、菌群培养、放大培养、产品检测和包装;生产浓度为5000mg/L耐盐浓度15%的菌剂50t,其中:
(1)配制培养基:玉米浆、糖蜜(2:1)配制,TOC浓度为500~1000mg/L;加入废水特征污染物甘油,且其加入浓度TOC为100~200mg/L;NaCl浓度12%~18%;培养过程中TOC浓度逐步增加、盐浓度保持稳定。
(2)微生物接种:接种江苏省环保微生物菌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SEM复合微生物菌剂产品,接种浓度500mg/L。
(3)菌剂培养:在敞开好氧反应器中,在温度25~30℃、pH(7.5~8.5)、溶解氧0.5~2.0mg/L)条件下,进行微生物混合培养,控制负荷0.1kgTOC/(kgMLSS.d),TOC去除率>80%,直至微生物有效浓度培养至5000mg/L以上。
(4)放大培养:按照5%的接种量进行6级放大培养,最终培养得到50t复合耐盐菌剂,其浓度为5000mg/L。
(5)产品检测:产品浓度检测和化工废水处理效果检测,要求微生物量≥2.0×109cfu/mL、废水TOC降解能力≥80%。
(6)产品包装:IBC吨装桶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