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6.01.19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IPC分类号C02F1/78; C02F9/14; C02F101/3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包括取水管、与取水管相连通的预氧化池、与预氧化池相连通的沉淀池、与沉淀池相连通的砂滤池、与砂滤池相连通的反应池、与反应池相连通的活性炭滤池、与活性炭滤池相连通的出水管、与预氧化池相连通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反应池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臭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相连通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预氧化池中添加臭氧,将反应池分隔成相连通的三个池体部分,并在三个池体部分分别添加臭氧,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水中的2-甲基异莰醇含量可以小于5ng/L。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管(1)、与所述的取水管(1)相连通的预氧化池(2)、与所述的预氧化池(2)相连通的沉淀池(3)、与所述的沉淀池(3)相连通的砂滤池(4)、与所述的砂滤池(4)相连通的反应池、与所述的反应池相连通的活性炭滤池(5)、与所述的活性炭滤池(5)相连通的出水管(6)、与所述的预氧化池(2)相连通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所述的反应池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7)、第二池体(8)和第三池体(9),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池体(7)、所述的第二池体(8)和所述的第三池体(9)相连通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所述的预氧化池(2)内用于向所述的预氧化池(2)内通入臭氧的第一曝气管(11)、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曝气管(11)上的第一流量计(12)和第一阀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的预氧化池(2)内臭氧的投加浓度为0.5~1mg/L,控制水与所述的臭氧的接触时间为3~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所述的第一池体(7)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一池体(7)内通入臭氧的第二曝气管(21)、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曝气管(21)上的第二流量计(22)和第二阀门(23)、伸入所述的第二池体(8)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二池体(8)内通入臭氧的第三曝气管(31)、设置在所述的第三曝气管(31)上的第三流量计(32)和第三阀门(33)、伸入所述的第三池体(9)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三池体(9)内通入臭氧的第四曝气管(41)、设置在所述的第四曝气管(41)上的第四流量计(42)和第四阀门(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曝气管(21)、所述的第三曝气管(31)、所述的第四曝气管(41)相连通的输送管(5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的反应池内臭氧的总投加浓度为0.8~1.5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的第一池体(7)、所述的第二池体(8)、所述的第三池体(9)内臭氧的投加比例为1:0.9~1.1:1.9~2.1。
说明书
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臭味已成为世界各国给水处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土臭素(geosmin,GSM)和2-甲基异莰醇(2-MIB)是最常见的饮用水嗅味物质,作为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其浓度一般在10ng/L以下时就能引发臭味,而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能力非常有限,容易给供水质量造成影响。
多数水厂利用氯气氧化消毒,对2-甲基异莰醇(2-MIB)去除效果不大,并容易生成水中副产物,如三氯甲烷、卤代乙酸等,对水质有一定影响。常规工艺水厂若去除2-甲基异莰醇(2-MIB),势必会投加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溶液,这样导致净水剂投加的增加,排泥负担和污泥脱水符合增加,从而导致制水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臭氧去除水中的2-甲基异莰醇的水处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臭氧水处理装置,包括取水管、与所述的取水管相连通的预氧化池、与所述的预氧化池相连通的沉淀池、与所述的沉淀池相连通的砂滤池、与所述的砂滤池相连通的反应池、与所述的反应池相连通的活性炭滤池、与所述的活性炭滤池相连通的出水管、与所述的预氧化池相连通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所述的反应池为依次连通的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所述的臭氧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池体、所述的第二池体和所述的第三池体相连通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
具体地,所述的第一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所述的预氧化池内用于向所述的预氧化池内通入臭氧的第一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第一曝气管上的第一流量计和第一阀门。
具体地,控制所述的预氧化池内臭氧的投加浓度为0.5~1mg/L,控制水与所述的臭氧的接触时间为3~5分钟。
具体地,所述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包括伸入所述的第一池体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一池体内通入臭氧的第二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第二曝气管上的第二流量计和第二阀门、伸入所述的第二池体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二池体内通入臭氧的第三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第三曝气管上的第三流量计和第三阀门、伸入所述的第三池体内用于向所述的第三池体内通入臭氧的第四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的第四曝气管上的第四流量计和第四阀门。
更具体地,所述的第二臭氧通入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曝气管、所述的第三曝气管、所述的第四曝气管相连通的输送管。
具体地,控制所述的反应池内臭氧的总投加浓度为0.8~1.5mg/L。
具体地,控制所述的第一池体、所述的第二池体、所述的第三池体内臭氧的投加比例为1:0.9~1.1:1.9~2.1。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预氧化池中添加臭氧,将反应池分隔成相连通的三个池体部分,并在三个池体部分分别添加臭氧,从而使得处理后的水中的2-甲基异莰醇含量可以小于5n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