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13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污泥排放管,所述处理罐下端形成一集泥斗;所述集泥斗的上方横向设有下纤维网,在处理罐内竖直设有一内筒,在内筒的中部设有一滤料盒,在内筒与处理罐之间设有数个曝气盘,在好氧区内设有若干悬浮吸附球,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从处理罐一侧穿过后进入内筒,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从处理罐的另一侧伸入处理罐内。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处理工艺流程简单,运营管理方便,并且出水质量稳定达标,并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污泥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为全封闭的结构,其下端收缩形成一集泥斗;所述集泥斗的上方横向设有下纤维网,所述下纤维网的边缘与处理罐的内壁固定,该集泥斗的底部与污泥排放管相连;在处理罐内竖直设有一上端开放下端封闭的内筒,该内筒内的区域形成缺氧区;所述内筒位于下纤维网上方,在内筒的中部设有一滤料盒,在滤料盒内填充有碱性滤料,所述滤料盒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将内筒上部和下部隔离;在内筒与处理罐之间设有数个曝气盘,所述曝气盘靠近内筒的下端,所述曝气盘通过气管与曝气设备相连,从而使内筒与处理罐之间的区域形成好氧区;在好氧区内设有若干悬浮吸附球,所述悬浮吸附球的直径大于下纤维网的孔径;
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从处理罐一侧穿过后进入内筒,并位于滤料盒下方,且进水管的出水方向与内筒内壁的切向一致;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从处理罐的另一侧伸入处理罐内,且出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曝气盘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外壁通过支架与处理罐内壁固定连接,在内筒的上端设有上纤维网,所述上纤维网的边缘与内筒的上端边缘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上端与处理罐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内筒的上部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孔径小于悬浮吸附球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料为陶瓷滤料;所述悬浮吸附球由聚丙烯制成,且悬浮吸附球上具有若干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污泥排放管上还设有排泥阀。
说明书
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采用的工艺五花八门,既有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也有先进的膜生物处理工艺。但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往往需要利用潜水搅拌器、污水回流泵及污泥回流泵、排泥泵等设备,所以工艺流程长,运营管理复杂,且占地面积大。同时,由于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水量较小,其沉淀池往往采用竖流或斜板(管)沉淀方式,竖流式沉淀池容积利用率低,斜板(管)沉淀池填料上生化污泥易粘结,造成出水悬浮物超标、运营管理困难,也造成出水的部分水质指标不能满足要求等问题。
先进的膜生物处理技术虽然对有机物、氨氮等去除效果较好,但由于排泥量极少,无法解决出水总磷超标的问题,且运行成本较高,操作也不简便。
总之,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大多没有真正实现出水稳定达标、占地面积小、运营管理方便、运营成本低廉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怎样解决现有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体积大,运营管理复杂,出水质量差,并且运营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处理工艺流程简单,运营管理方便,并且出水质量稳定达标,并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水管、出水管以及污泥排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为全封闭的结构,其下端收缩形成一集泥斗;所述集泥斗的上方横向设有下纤维网,所述下纤维网的边缘与处理罐的内壁固定,该集泥斗的底部与污泥排放管相连;在处理罐内竖直设有一上端开放下端封闭的内筒,该内筒内的区域形成缺氧区;所述内筒位于下纤维网上方,在内筒的中部设有一滤料盒,在滤料盒内填充有碱性滤料,所述滤料盒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将内筒上部和下部隔离;在内筒与处理罐之间设有数个曝气盘,所述爆气盘靠近内筒的下端,所述曝气盘通过气管与曝气设备相连,从而使内筒与处理罐之间的区域形成好氧区;在好氧区内设有若干悬浮吸附球,所述悬浮吸附球的直径大于下纤维网的孔径;
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从处理罐一侧穿过后进入内筒,并位于滤料盒下方,且进水管的出水方向与内筒内壁的切向一致;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从处理罐的另一侧伸入处理罐内,且出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曝气盘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外壁通过支架与处理罐内壁固定连接,在内筒的上端设有上纤维网,所述上纤维网的边缘与内筒的上端边缘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上端与处理罐的顶部固定连接,在内筒的上部设有若干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孔径小于悬浮吸附球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滤料为陶瓷滤料;所述悬浮吸附球由聚丙烯制成,且悬浮吸附球上具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地,在污泥排放管上还设有排泥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一体化设计使得体积更小,整个设备只有好氧区、缺氧区及积泥区,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和土地使用面积。
2、设备的缺氧区内前端设有滤料盒,由于滤料呈碱性,其含有大量的阳离子,可选择吸附呈酸性的磷酸根阴离子,因此可高效去除污水中磷素,同时通过悬浮吸附球对微生物进行吸附,从而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并且污泥量较少,现场卫生条件好。
3、结构简单,设备的缺氧区进水采用旋流式,混合效果好,不需设置搅拌设备,好氧区硝化液通过曝气系统的推力回流进入缺氧池,不需设置回流泵,从而使投资省,运营管理方便,从而使运维工作量小,耗电量少,运行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