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9.29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C02F3/30;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相邻设置有第一转笼反应池和第二转笼反应池,第一转笼反应池和第二转笼反应池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条重力流孔,重力流孔上端的进口位于第一转笼反应池上侧,重力流孔下端的出口位于第二转笼反应池下侧;第二转笼反应池上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的高度低于重力流孔上端的进口。本装置能适应较大水质变化的负荷冲击,通过转笼的转动、材料的改性来提高氧的传递利用效率,在较短的停留时间内完成好氧、厌氧等生物降解过程,形成丰富多样化的微生物菌群,实现周期较短的新、老生物膜的更替,缩短氮的循环与转换时间。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邻设置有第一转笼反应池(2)和第二转笼反应池(3),所述第一转笼反应池(2) 和第二转笼反应池(3)之间设置有隔板(7),所述第一转笼反应池(2)内设置有可单独转动的第一转笼,所述第二转笼反应池(3)内设置有可单独转动的第二转笼;
所述隔板(7)上开设有多条用于将第一转笼反应池(2)废水排入第二转笼反应池(3)内的重力流孔(71),所述重力流孔(71)呈Z形结构,所述重力流孔(71)上端的进口位于第一转笼反应池(2)上侧,所述重力流孔(71) 下端的出口位于第二转笼反应池(3)下侧;所述第二转笼反应池(3)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低于重力流孔(71)上端的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所述第一沉淀池(4)的进口与第二转笼反应池(3)的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5)的进口与第一沉淀池(4)的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出水池(6),所述出水池(6)的进口与第二沉淀池(5)的出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沉淀池(4)和第二沉淀池(5)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斜管沉淀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预氧化池(1),所述预氧化池(1)的出口与第一转笼反应池(2) 的进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转笼反应池(3)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泥管孔(8),所述排泥管孔(8)连通第二转笼反应池(3)的底部和第一转笼反应池(2)的底部,所述排泥管孔(8)的管路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转笼反应池(2)和第二转笼反应池(3)的容积相同,所述第一转笼和第二转笼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转笼在第一转笼反应池(2)内的安装高度与第二转笼在第二转笼反应池(3)内的安装高度相同。
说明书
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依靠机器过滤的方式,效率比较低下,随着生物膜新材料的发展,需要提供一种装置,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投资过高、运行费用昂贵的难题,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污水综合处理提供了全新的模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以往装置不便于生物膜处理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笼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相邻设置有第一转笼反应池和第二转笼反应池,所述第一转笼反应池和第二转笼反应池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第一转笼反应池内设置有可单独转动的第一转笼,所述第二转笼反应池内设置有可单独转动的第二转笼;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多条用于将第一转笼反应池废水排入第二转笼反应池内的重力流孔,所述重力流孔呈Z形结构,所述重力流孔上端的进口位于第一转笼反应池上侧,所述重力流孔下端的出口位于第二转笼反应池下侧;所述第二转笼反应池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的高度低于重力流孔上端的进口。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的进口与第二转笼反应池的出水孔连通,所述第二沉淀池的进口与第一沉淀池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出水池,所述出水池的进口与第二沉淀池的出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沉淀池和第二沉淀池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斜管沉淀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上还设置有预氧化池,所述预氧化池的出口与第一转笼反应池的进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笼反应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连通第二转笼反应池的底部和第一转笼反应池的底部,所述排泥管的管路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笼反应池和第二转笼反应池的容积相同,所述第一转笼和第二转笼大小相同,所述第一转笼在第一转笼反应池内的安装高度与第二转笼在第二转笼反应池内的安装高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能适应较大水质变化的负荷冲击,通过转笼的转动、材料的改性来提高氧的传递利用效率,在较短的停留时间内完成好氧、厌氧等生物降解过程,形成丰富多样化的微生物菌群,实现周期较短的新、老生物膜的更替,缩短氮的循环与转换时间,同时对磷颗粒进行有效的收集,达到去除污染物,净化水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