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雨水处理技术及收集方法

发布时间:2018-4-7 22:02:3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8.26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IPC分类号C02F9/04; E03F5/14; E03F3/02; E03F1/00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处理装置包含收集单元、存储单元、过滤单元和处理单元;收集单元包含弃流装置、雨水收集管道、排水管道和第一管道;雨水收集管道连接弃流装置的第一端;排水管道连接弃流装置的第二端;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连接弃流装置的第三端;存储单元包含蓄水模块和第二管道;蓄水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道的第二端;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蓄水模块的第二端;过滤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管道的第二端;处理单元通过管道连接过滤单元;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处理效率高,便于维护管理,成本低廉,易于控制调整;对雨水的处理效果稳定,尤其是浊度和COD的处理效果极佳。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包含收集单元、存储单元、过滤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收集单元包含弃流装置、雨水收集管道、排水管道和第一管道;

  所述雨水收集管道连接所述弃流装置的第一端;

  所述排水管道连接所述弃流装置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弃流装置的第三端;

  所述存储单元包含蓄水模块和第二管道;

  所述蓄水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水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过滤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

  所述处理单元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道上还包含进水泵、混合室、流量计和计量泵;

  所述进水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水模块的第二端;

  所述流量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进水泵的第二端;

  所述混合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流量计的第二端;

  所述计量泵连接所述混合室的第二端;

  所述混合室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过滤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单元包含快速搅拌室、慢速搅拌室和沉淀池;

  所述快速搅拌室和所述慢速搅拌室内均设有搅拌器;

  所述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慢速搅拌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沉淀池内还包含溢流堰、缓冲区、斜管、布水区和排泥管;

  所述布水区设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

  所述斜管设在所述布水区的上方;

  所述缓冲区设在所述斜管的上方;

  所述溢流堰设在所述缓冲区的上方;

  所述排泥管设在所述布水区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包含膜池、平板陶瓷膜组件、曝气管矩阵、气泵和液位 计;

  所述曝气管矩阵设在所述膜池的底部;

  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曝气管矩阵;

  所述平板陶瓷膜组件设在所述曝气管矩阵的上方;

  所述液位计设在所述膜池上方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装置还包含回收单元;

  所述回收单元包含真空表、第一真空泵、清水池和第二真空泵;

  所述真空表的第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平板陶瓷膜组件;

  所述第一真空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真空表的第二端;

  所述清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的第二端;

  所述第二真空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清水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水模块采用再生的PP聚丙烯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量泵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一个用于向混凝室投放混凝剂,另一个 用于想混凝室投放絮凝剂。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处理装置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雨水经屋面以及路面的雨水收集管道进入初期的雨水弃流装置, 去除大颗粒物质及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排入排水管道;

  步骤2)弃流后雨水贮存在蓄水模块中,而后经水泵打压入混凝池;

  步骤3)混凝处理后的雨水进入沉淀池,经斜管将絮体进行沉淀分离;

  步骤4)经初步分离的雨水再经过平板陶瓷膜组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达 到回用标准,进行回用。

  说明书

  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及收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处理装置及收集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解决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是21世纪全球实现人口、环 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与雨水相关的环境问题 越来越突出,城市内涝、雨水径流内污染物随雨水进入地表河流等等。如何 增加对雨水的控制和应用,是新时期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研究课题。

  目前雨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化方法和生化方法两大类。物化方法包 括混凝、沉淀和过滤。生化方法包括人造湿地系统、稳定塘、生物滤池、生 物转盘反应器(RBC)、生物接触氧化、生物硫化床反应器以及土壤处理系 统。很多研究证实,雨水中的TSS(悬浮物含量-TotalSuspendedSolids)和 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 0.9以上,并且雨水的BOD5/COD小于0.3,可生化性差,适合采用物化方法进 行处理,相对于生化处理方法,物化方法的操作更为简单,投资成本较低。 目前的物化处理方法中,往往采用单独的混凝沉淀或者过滤方法进行水处 理,传统过滤单元容易发生堵塞且介质再生效果差、自耗水量高、排污水量 大、过滤流速慢等问题。目前关于系统性的雨水处理工艺也甚少。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水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雨水 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包含收集单元、存储单元、过滤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收集单元包含弃流装置、雨水收集管道、排水管道和第一管道;所述雨 水收集管道连接所述弃流装置的第一端;所述排水管道连接所述弃流装置的 第二端;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弃流装置的第三端;所述存储单元 包含蓄水模块和第二管道;所述蓄水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 端;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水模块的第二端;所述过滤单元的第 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端;所述处理单元通过管道连接所述过滤单 元。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道上还包含进水泵、混合室、流量计和计量泵; 所述进水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蓄水模块的第二端;所述流量计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进水泵的第二端;所述混合室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流量计的第二端;所述 计量泵连接所述混合室的第二端;所述混合室的第三端连接所述过滤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包含快速搅拌室、慢速搅拌室和沉淀池;所述 快速搅拌室和所述慢速搅拌室内均设有搅拌器;所述沉淀池通过管道连接所 述慢速搅拌室。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还包含溢流堰、缓冲区、斜管、布水区和排泥 管;所述布水区设在所述沉淀池的底部;所述斜管设在所述布水区的上方; 所述缓冲区设在所述斜管的上方;所述溢流堰设在所述缓冲区的上方;所述 排泥管设在所述布水区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包含膜池、平板陶瓷膜组件、曝气管矩阵、气 泵和液位计;所述曝气管矩阵设在所述膜池的底部;所述气泵连接所述曝气 管矩阵;所述平板陶瓷膜组件设在所述曝气管矩阵的上方;所述液位计设在 所述膜池上方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装置还包含回收单元;所述回收单元包含真空表、 第一真空泵、清水池和第二真空泵;所述真空表的第一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 平板陶瓷膜组件;所述第一真空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真空表的第二端;所述 清水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真空泵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真空泵通过管道连 接所述清水池。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模块采用再生的PP聚丙烯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泵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一个用于向混凝室投放混凝 剂,另一个用于想混凝室投放絮凝剂。

  一种基于雨水处理装置的雨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雨水经屋面以及路面的雨水收集管道进入初期的雨水弃流装置, 去除大颗粒物质及污染严重的初期雨水,排入排水管道;

  步骤2)弃流后雨水贮存在蓄水模块中,而后经水泵打压入混凝池;

  步骤3)混凝处理后的雨水进入沉淀池,经斜管将絮体进行沉淀分离;

  步骤4)经初步分离的雨水再经过平板陶瓷膜组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达 到回用标准,进行回用。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处理效率高, 便于维护管理,成本低廉,易于控制调整;对雨水的处理效果稳定,尤其是 浊度和COD的处理效果极佳。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