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1.03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所述曝气区设有进水口,所述景观区设有出水口,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依次通过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并从出水口排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所述曝气区设有进水口,所述景观区设有出水口,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依次通过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并从出水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曝气区内投加有污水处理微生物菌;
所述沉淀区内种植浮水植物,植物覆盖于沉淀区的水体表面;
所述生物净化区内种植水草,放养鱼类;
所述景观区内种植花卉,水底铺设鹅卵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区的进水口处设有简易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为设于村落的下游汇水区域的污水处理池。
5.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村落的下游汇水区域设置挖设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所述曝气区设有进水口,所述景观区设有出水口,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依次通过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并从出水口排出;
2、在曝气区的进水口处设一简易格栅,拦截较大污染物,投加高效的污水处理微生物菌,配合充分曝气,使水体与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消除臭气;
3、在所述沉淀区内种植浮水植物,植物根系通过吸收营养的方式削减水中的氮、磷,并使植物覆盖于沉淀区的水体表面,为水体中厌氧菌的活动创造一定的厌氧环境,进一步分解水中有机物;
4、在所述生物净化区内种植水草,放养鱼类,通过水草对硝酸盐等物质的吸收进一步净化水质;
5、所述景观区内种植花卉,水底铺设鹅卵石,景观区水满后,溢流至下游河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景观区水满后,将水体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说明书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但水质水量变化较大,集中收集处理难度较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传统方式为建污水处理厂,常用的处理技术有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土壤渗滤技术,各处理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真正实现污水资源化。现有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占地规模较大,处理速度慢;操作专业性强;除臭能力差;运行不稳定,土壤空隙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所述曝气区设有进水口,所述景观区设有出水口,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依次通过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并从出水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区内投加有污水处理微生物菌;所述沉淀区内种植浮水植物,植物覆盖于沉淀区的水体表面;所述生物净化区内种植水草,放养鱼类;所述景观区内种植花卉,水底铺设鹅卵石。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区的进水口处设有简易格栅。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为设于村落的下游汇水区域的污水处理池。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村落的下游汇水区域设置挖设污水处理池,所述污水处理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所述曝气区设有进水口,所述景观区设有出水口,生活污水从进水口进入依次通过曝气区、沉淀区、生物净化区和景观区并从出水口排出;
2、在曝气区的进水口处设一简易格栅,拦截较大污染物,投加高效的污水处理微生物菌,配合充分曝气,使水体与微生物充分接触,降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消除臭气;
3、在所述沉淀区内种植浮水植物,植物根系通过吸收营养的方式削减水中的氮、磷,并使植物覆盖于沉淀区的水体表面,为水体中厌氧菌的活动创造一定的厌氧环境,进一步分解水中有机物;
4、在所述生物净化区内种植水草,放养鱼类,通过水草对硝酸盐等物质的吸收进一步净化水质;
5、所述景观区内种植花卉,水底铺设鹅卵石,景观区水满后,溢流至下游河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景观区水满后,将水体引入农田,进行灌溉。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发明不需要大量土建工程,在各自然村或生产队下游汇水区域就地挖坑即可,充分利用农村荒废的土地资源;
2、污水处理过程中只采用物理和生物法,如过滤、曝气、沉淀、添加微生物菌、栽种水生植物等,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3、向曝气区投加高效的微生物菌增强系统的处理效率,同时消除污水本身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提高空气质量;
4、栽种水生植物,既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又能提高系统景观性;
5、整个系统占地面积小,设备少,维护管理简单,投资省,能够以最小的成本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