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4-14 20:40:2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8.20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种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高效处理装置,由气浮分离区(25)、曝气铁炭区(26)、厌氧区(27)、好氧区(28)、回流混合区(30)、缺氧区(31)及沉降分离区(29)组成。气浮分离区与曝气铁炭区等高,厌氧区与好氧区等高,回流混合区、缺氧区及沉降分离区等高,上述等高区与等高区之间的空间高度依次分别降低20~50cm,形成推动水质流动的位差;好氧出水、厌氧部分泥水、沉降分离单元气提回流水在回流混合单元混合后,自然流进缺氧单元。本发明耦合气浮分离和曝气铁炭技术对原水进行预处理、组合优化厌氧、好氧、缺氧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具有效率高、操作成本低、加工容易、操作简便等特点,易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气浮分离区(25)、曝气铁炭区(26)、厌氧区(27)、好氧区(28)、回流混合区(30)、缺氧区(31)及沉降分离区(29)组成,它们的空间排列为回流混合区(30)置于中间,气浮分离区(25)、曝气铁炭区(26)、厌氧区(27)、好氧区(28)、沉降分离区(29)及缺氧区(31)在其四周依次排列,气浮分离区(25)与曝气铁炭区(26)等高,厌氧区(27)与好氧区(28)等高,回流混合区(30)、缺氧区(31)及沉降分离区(29)等高,上述等高区与等高区之间的空间高度依次分别降低20~50cm,形成推动水质流动的位差,厌氧区(27)、好氧区(28)和沉降分离区(29)分别开有流向回流混合区(30)的第一过流口(13)、第二过流口(20)和第三过流口(23),回流混合区(30)开有自然流进缺氧区(31)的第四过流口(17),其中,气浮分离区(25)上设有原水及药剂加入口(15),气浮分离区(25)通过第一过流堰(9)与曝气铁炭区(26)连通,曝气铁炭区(26)通过第二过流堰(10)与厌氧区(27)连通,厌氧区(27)通过第三过流堰(12)与好氧区(28)连通,缺氧区(31)通过第五过流口(18)与布设有出水口(24)的沉降分离区(29)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浮分离区(25)对应原水及药剂加入口(15)和第一过流堰(9)位置的两端分别布设有气提回流混合区(1)和气提混合区(8),气提回流混合区(1)和气提混合区(8)的底部设置有曝气部件;其中,气提回流混合区(1)通过第四过流堰(2)与气浮分离区(25)连通,通过回流过水孔(3)与曝气铁炭区(26)连通;气提混合区(8)通过第六过流口(7)与气浮分离区(2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曝气铁炭区(26)通过第一折流板(6)分隔成若干单元格,曝气铁炭区(26)与气提回流混合区(1)通过回流过水孔(3)连通的一个单元格为沉渣分离区(5),其余单元格为填料装填区(4),其中,曝气铁炭区(26)通过沉渣分离区(5)上的第二过流堰(10)与厌氧区(27)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填料装填区(4)的支撑板(34)上布设曝气头(33)和铺设有铁屑和焦炭填料(32),支撑板(34)下面布设冲洗喷嘴(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区(27)、好氧区(28)和缺氧区(31)分别设置第二折流板(11)、第三折流板(14)和第四折流板(16)将它们分隔若干首尾相接的区域,其内悬挂柔性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三过流口(23)与回流混合区(30)之间设置气提回流区(22),气提回流区(22)通过第五过流堰(21)与回流混合区(30)连通,底部设有曝气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混合区(30)内设置混合折流板(1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过流口(13)为可调控的,由过水孔与可升降的闸板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回流过流孔(3)、第二过流口(20)、第三过流口(23)、第四过流口(17)、第五过流口(18)和第六过流口(7),其开孔高度均在静态时流出方液面下10-20cm范围内,第一过流堰(9)、第三过流堰(12)、第四过流堰(2)和第五过流堰(21)的高度与静态时流出方的液面一致。

  说明书

  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难降解有机污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化学结构稳定和难生物降解特性,能够在环境及生物体内中长时间存在和富集,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然而,目前对难降解有机废水,特别是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技术还很不成熟。

  目前,国内外对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化法、氧化法和生物法。物化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萃取法、蒸馏法和各种膜处理技术等。氧化法就是用化学氧化剂处理有机废水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或直接氧化降解废水中有机物使之稳定化。常用的氧化剂有O3、H2O2、KMnO4等。而随着化学氧化法研究的深入,通过光辐射、电、声、催化剂等方法产生活性极强的自由基(如·OH),相对于早期的常规氧化反应,把这类反应称为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能力强、效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生物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有机废水处理方法,对于难降解有机废水,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膜法、厌氧法等处理效果欠佳。研究实现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以投加有效降解的微生物或工程菌、酶以及投加营养物和基质类似物的生物强化技术;另一类是采用添加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工艺以及组合厌氧/好氧工艺等优化组合的生物处理工艺。

  以上阐述的这些技术均存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但从应用的情况来看,也明显存在自身的不足:或处理效率低,或设备建设和维护费用高,或运行费用高,或工艺复杂、占地面积大等。因此,开发难降解废水处理效率高、应用性广、投资少、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易的污水处理设备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难降解污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适应性广、投资少、占地小、运行费用低和操作管理易的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低并列式难降解废水处理装置,由气浮分离区、曝气铁炭区、厌氧区、好氧区、回流混合区、缺氧区及沉降分离区组成,它们的空间排列为回流混合区置于中间,气浮分离区、曝气铁炭区、厌氧区、好氧区、沉降分离区及缺氧区在其四周依次排列,气浮分离区与曝气铁炭区等高,厌氧区与好氧区等高,回流混合区、缺氧区及沉降分离区等高,上述等高区与等高区之间的空间高度依次分别降低20~50cm,形成推动水质流动的位差,厌氧区、好氧区和沉降分离区分别开有流向回流混合区的第一过流口、第二过流口和第三过流口,回流混合区开有自然流进缺氧区的第四过流口,其中,气浮分离区上设有原水及药剂加入口,气浮分离区通过第一过流堰与曝气铁炭区连通,曝气铁炭区通过第二过流堰与厌氧区连通,厌氧区通过第三过流堰与好氧区连通,缺氧区通过第五过流口与布设有出水口的沉降分离区连通。

  气浮分离区对应原水及药剂加入口和第一过流堰位置的两端分别布设有气提回流混合区和气提混合区,气提回流混合区和气提混合区的底部设置有曝气部件;其中,气提回流混合区通过第四过流堰与气浮分离区连通,通过回流过水孔与曝气铁炭区间连通;气提混合区通过第六过流口与气浮分离区连通。

  另外,曝气铁炭区通过第一折流板分隔成若干单元格,曝气铁炭区与气提回流混合区通过回流过水孔连通的一个单元格为沉渣分离区,其余单元格为填料装填区,其中,曝气铁炭区通过沉渣分离区上的第二过流堰与厌氧区连通;填料装填区的支撑板上布设曝气头和铺设有铁屑和焦炭填料,支撑板下面布设冲洗喷嘴;厌氧区、好氧区和缺氧区分别设置第二折流板、第三折流板和第四折流板将它们分隔若干首尾相接的区域,其内悬挂柔性填料;在第三过流口与回流混合区之间设置气提回流区,气提回流区里设置混合折流板,底部设有曝气部件。

  本发明耦合气浮分离和曝气铁炭技术对原水进行预处理、组合优化厌氧、好氧、缺氧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具有效率高、操作成本低、加工容易、操作简便等特点,易于推广应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