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8.14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纤维滤布过滤池、污泥池、清水池、进气管、污泥回流管、上清液回流管、气提污泥管;缺氧池和好氧池相连通;沉淀池连接好氧池和纤维滤布过滤池;所述纤维滤布过滤池连接污泥池和清水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均连接进气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两端和上清液回流管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缺氧池和污泥池;气提污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沉淀池和污泥池。本实用新型可埋地式安装、可半埋地式安装、也可地上式安装,使用方便,一体化的设计无需任何辅助配件,自动运行、布置灵活。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真正的实现了低碳、节能运行。
权利要求书
1.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其特征是,还包括连接进水管的缺 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纤维滤布过滤池、清水池、进气管、污泥回 流管、上清液回流管、气提污泥管;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邻近设置并通过过水 孔相连接;所述沉淀池包括布水管和出水管,布水管连接好氧池,出水管连接 纤维滤布过滤池;所述纤维滤布过滤池包括排泥管和过滤出水管,排泥管连接 污泥池,过滤出水管连接清水池;所述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均连接进气管; 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两端和上清液回流管的两端均分别连接缺氧池和污泥池;气 提污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沉淀池和污泥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缺氧池和 好氧池内均设有立体弹性填料装置;所述缺氧池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好氧池 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器;所述穿孔曝气管和微孔曝气器各通过管道连接至进气 管;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设有隔板,隔板底部开设过水孔;所述好氧池设 有与沉淀池布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所述缺氧池侧壁上开设污泥回流接口、上 清液回流接口,所述污泥回流接口、上清液回流接口分别与污泥回流管、上清 液回流管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沉淀池包 括位于池底的污泥锥斗、位于污泥锥斗上方的布水管、位于布水管上方的斜管 填料、安装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气提装置、位于沉淀池池体上部的出水堰、出 水管;所述布水管连接至好氧池,布水管水平设置,布水管上每间隔200mm开 一个直径20mm的布水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堰、另一端穿过污泥池 连接纤维滤布过滤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污泥气提 装置通过气提进气管连接进气管、通过气提出泥管连接气提污泥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污泥池包 括安装在污泥池池底的污泥回流泵、安装在污泥池池底的纤维过滤反吸泵、回 流污泥出口、上清液出口、污泥进泥管;缺氧池池体侧壁上开设污泥回流接口, 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管道连接到回流污泥出口,回流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 与缺氧池污泥回流接口连接;所述纤维滤布过滤池设有反洗吸口,所述纤维滤 布反吸泵通过管道连接反洗吸口;所述气提污泥管通过污泥进泥管连接污泥池; 所述上清液回流管通过上清液出口连接污泥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纤维滤布 过滤池包括过滤池池体、驱动装置、纤维滤布、过滤转筒、集泥斗、反洗吸口; 所述集泥斗安装在过滤池池体内的下部;过滤转筒竖直设置在过滤池池体内的 上部,过滤转筒位于集泥斗的正上方;所述过滤转筒为中空圆柱形,过滤转筒 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过水孔,过滤转筒侧壁外表面上包裹有纤维滤布;驱动装置 安装在过滤池池体上端面上,驱动装置连接过滤转筒;反洗吸口安装在壳体内 过滤转筒旁边;纤维滤布过滤池池体上设有过滤出水口,过滤转筒底部设有出 水口,集泥斗底端设有排泥口,过滤出水口通过管道与过滤转筒底部出水口相 连,沉淀池的出水管通过进水口连接纤维滤布过滤池,排泥管的通过排泥口连 接在集泥斗底端,过滤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过滤转筒底部的出水口和过滤出 水口;
污泥池底部安装有纤维滤布反吸泵,纤维滤布过滤池的反洗吸口通过管道 与纤维滤布反吸泵相连;纤维滤布过滤池的集泥斗底端通过排泥管连接污泥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泥斗为 开口向上的倒圆锥体形的漏斗状;过滤转筒为两端密封中间为空的圆柱体形, 集泥斗的开口顶端面直径大于过滤转筒的直径;所述反洗吸口能与纤维滤布相 贴合;所述纤维滤布过滤池还包括自动控制柜和安装在过滤池池体上的液位计, 所述液位计、反洗吸口和驱动装置均连接自动控制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加氯管; 所述清水池包括清水池池体、加氯接口、设在池体上部的总出水口;所述加氯 管经过加氯接口伸至池体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缺氧池、 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纤维滤布过滤池、清水池依次排列设置。
说明书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 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未经处理或处理 不当的生活污水成为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随着我国对城市生 活污水处理的重视,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小 城镇和农村污水具有排放量小、波动大、可生化性好等特点,因此国外较多采 用分散处理模式。欧洲和美国有20%~30%的人口使用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日本 有31%的人口使用净化槽处理生活污水,分散处理也是推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现有的适用于污水分散处理的主要技术分为初级处理工艺和主体处理工 艺。其中,初级处理工艺包括化粪池、初沉池等,主要用于部分去除SS;主 体处理工艺包括曝气池、生物滤池、SBR反应器、稳定塘、人工湿地等,主 要用于去除COD、SS,或氮、磷。
总体来说,一体化系统较之分离式系统建造方便,投入使用快、见效快, 节省占地面积。厌氧技术在一定条件下比好氧技术节能,但是由于单独使用厌 氧技术的处理出水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排放标准,所以很少提及。自然 系统相对人工系统造价低,运行管理方便,能耗低,但是受气候条件和土地面 积的限制,并且出水水质不如人工系统。在自然系统中,土壤系统较之水体系 统去除效果好,可靠性强。在人工系统中,MBR较之传统工艺出水水质好,污 水可再生回用,占地面积小但是运行管理费用高。
在传统工艺中,附着生长生物系统(如生物膜法和曝气生物滤池)与以活 性污泥法、氧化沟和SBR为代表的悬浮生长生物系统相比,污泥产量小,系统 结构简单,但是随着出水标准的提高,特别是一级A标准的提出,是的现有的 很多传统工艺后续需要继续附加深度处理装置。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是今年来发展的一种趋势,适合于不适宜建设污 水处理厂或者污水不容易收集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场合,比如小型社区、 风景名胜、旅游景点和露营地、宾馆、学校、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种受地理位 置所限或者投资成本问题不适合纳管收集到中心污水厂处理的场合。它具有能 耗低、耐冲击负荷、投资省、运行简单稳定、管理方便、效果好等优点。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实现了标准化设计、流 水线生产;操作管理简单、性能可靠;项目实施周期短、落地即实现减排;具 有多、快、好、省的特点。这一装置的普及化应用将成为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 的重要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 装置,其能更好更方便地对中、小型点源污水进行深度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包括进水管、连接进水管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纤维滤布过滤 池、清水池、进气管、污泥回流管、上清液回流管、气提污泥管;所述缺氧池 和好氧池邻近设置并通过过水孔相连接;所述沉淀池包括布水管和出水管,布 水管连接好氧池,出水管连接纤维滤布过滤池;所述纤维滤布过滤池包括排泥 管和过滤出水管,排泥管连接污泥池,过滤出水管连接清水池;所述缺氧池、 好氧池、沉淀池均连接进气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两端和上清液回流管的两端 均分别连接缺氧池和污泥池;气提污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沉淀池和污泥池。
所述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有立体弹性填料装置;所述缺氧池底部设有穿 孔曝气管,好氧池底部设置有微孔曝气器;所述穿孔曝气管和微孔曝气器各通 过管道连接至进气管;所述缺氧池与好氧池之间设有隔板,隔板底部开设过水 孔;所述好氧池设有与沉淀池布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所述缺氧池侧壁上开设 污泥回流接口、上清液回流接口,所述污泥回流接口、上清液回流接口分别与 污泥回流管、上清液回流管相连接。
所述沉淀池包括位于池底的污泥锥斗、位于污泥锥斗上方的布水管、位于 布水管上方的斜管填料、安装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气提装置、位于沉淀池池体 上部的出水堰、出水管;所述布水管连接至好氧池,布水管水平设置,布水管 上每间隔200mm开一个直径20mm的布水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堰、 另一端穿过污泥池连接纤维滤布过滤池。
所述污泥气提装置通过气提进气管连接进气管、通过气提出泥管连接气提 污泥管。
所述污泥池包括安装在污泥池池底的污泥回流泵、安装在污泥池池底的纤 维过滤反吸泵、回流污泥出口、上清液出口、污泥进泥管;缺氧池池体侧壁上 开设污泥回流接口,所述污泥回流泵通过管道连接到回流污泥出口,回流污泥 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与缺氧池污泥回流接口连接;所述纤维滤布过滤池设有反 洗吸口,所述纤维滤布反吸泵通过管道连接反洗吸口;所述气提污泥管通过污 泥进泥管连接污泥池;所述上清液回流管通过上清液出口连接污泥池。
所述纤维滤布过滤池包括过滤池池体、驱动装置、纤维滤布、过滤转筒、 集泥斗、反洗吸口;所述集泥斗安装在过滤池池体内的下部;过滤转筒竖直设 置在过滤池池体内的上部,过滤转筒位于集泥斗的正上方;所述过滤转筒为中 空圆柱形,过滤转筒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过水孔,过滤转筒侧壁外表面上包裹有 纤维滤布;驱动装置安装在过滤池池体上端面上,驱动装置连接过滤转筒;反 洗吸口安装在壳体内过滤转筒旁边;纤维滤布过滤池池体上设有进水口、过滤 出水口,过滤转筒底部设有出水口,集泥斗底端设有排泥口,过滤出水口通过 管道与过滤转筒底部出水口相连,沉淀池的出水管通过进水口连接纤维滤布过 滤池,排泥管的通过排泥口连接在集泥斗底端,过滤出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过 滤转筒底部的出水口和过滤出水口。污泥池底部安装有纤维滤布反吸泵,纤维 滤布过滤池的反洗吸口通过管道与纤维滤布反吸泵相连;纤维滤布过滤池的集 泥斗底端通过排泥管连接污泥池。
所述集泥斗为开口向上的倒圆锥体形的漏斗状;过滤转筒为两端密封中间 为空的圆柱体形,集泥斗的开口顶端面直径大于过滤转筒的直径;所述反洗吸 口能与纤维滤布相贴合;所述纤维滤布过滤池还包括自动控制柜和安装在过滤 池池体上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反洗吸口和驱动装置均连接自动控制柜。
所述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还包括加氯管;所述清水池包括清水池池体、 加氯接口、设在池体上部的总出水口;所述加氯管经过加氯接口伸至池体底部。
所述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污泥池、纤维滤布过滤池、清水池依次排 列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针对城镇点源污水,采用的是污水 →格栅→调节池→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达标排放工艺流程,该生 活污水通过本系统处理之后,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出水达到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其中一体化污 水深度处理装置是本实用新型,为该工艺流程的主要部分,利用其对城镇中小 型点源污水进行处理,并且可用于养殖废水处理的厌氧后的处理。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把两个处理阶段,生化处理和剩余 污泥的分离、过滤,集结在一个装置内。
缺氧池与好氧池采用高比表面积的立体弹性填料填充,立体弹性填料采用 耐腐、耐温、耐老化的聚烯烃类和聚酰胺混合以亲水、吸附、抗热氧等助剂, 制作成丝条,将丝条状的立体弹性填料穿插固着在耐腐、高强度的中心绳上, 使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制成了悬挂式立体弹性填料的单体,填料在 有效区域内能立体全方位均匀舒展满布,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 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地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 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又能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的纤维滤布过滤池纤维滤布,在过滤 过程中形成致密的纤维层,具有优良的分离特性。在清洗过程中,纤维在反洗 中简单地清理,使残留的固体容易被去除。这种改进的纤维滤布过滤技术使得 它可以使用非常细的纤维实现相应的高分离效率,同时也实现高液压的过流量, 应对极端高峰负荷并能实现最小的反冲洗量能力。所述纤维滤布过滤器连续过 滤,系统反洗的时候仍然可以进行过滤,过滤效率高。各种不同精度类型纤维 滤布,匹配到特定的应用场合。运营维护成本低,每年不到10小时的维护时间。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可埋地式安装、可半埋地式安装、也 可地上式安装,纤维滤布过滤池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运行稳定、投资省、能耗 低、做工精细、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方便维护、移动便捷、 灵活性强,能作为临时设备应急使用,能实现成批量生产。所述一体化污水深 度处理装置使用方便,一体化的设计无需任何辅助配件,自动运行、布置灵活。 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真正的实现了低碳、节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