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及污泥处理微生物菌剂

发布时间:2018-4-18 14:37: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8.07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IPC分类号C12N1/20; C12N1/16; C02F3/34; C02F11/02; C12R1/385; C12R1/125; C12R1/465; C12R1/46; C12R1/72; C12R1/0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属于微生物环保领域,本发明主要包括深红红螺菌、沼泽红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细黄链霉菌、嗜热链球菌、产朊假丝酵母、绿色链霉菌、铜绿假单胞菌、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脱氮副球菌10种菌,每种菌分别经过常规的斜面培养、摇床培养及种子罐培养,将各种子罐中的菌混合后直接投放到污水中,利用菌群的共生达到处理污水及减少污泥生成量的目的,本菌剂可大规模生产、直接投放、成本低,并且能适应多变的污水成分、菌群对污水的抗冲击力较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主要包括: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rubr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microflav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virid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Virgibacillushalodenitrificans);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rubrum)选自CGMCC1.5、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选自CGMCC1.8929;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选自CGMCC1.934;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microflavus)选自CGMCC4.6556;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选自CGMCC1.1481、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选自CGMCC2.1495;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viridis)选自CGMCC4.495;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选自CGMCC1.5;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Virgibacillushalodenitrificans)选自CGMCC1.8128;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选自CGMCC1.290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菌种分别通过常规方法首先进行斜面培养,其次摇床培养,再次种子罐培养,,且每种菌的种子罐中活菌含量≥2.8×108/ml,最后混合各种子罐中的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10种菌以重量计混合的比例为,深红红螺菌10%,沼泽红假单胞菌10%,枯草芽孢杆菌20%;细黄链霉菌5%;嗜热链球菌5%、产朊假丝酵母10%;绿色链霉菌5%;铜绿假单胞菌5%;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15%;脱氮副球菌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1L污水中加入3-5g混合菌剂,对菌种进行活化24h后,再补加一次,补加量为1L污水加入1-2g菌剂。

  说明书

  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属于微生物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一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它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将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中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污泥含水量很高,体积很大,且呈流动性,可压缩性、脱水性都较差,如处置不当的污水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会给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

  目前污泥减量主要技术有:臭氧氧化、超声波破碎细胞、解偶联、化学法等,但成本过高;微生物法在污泥产生的源头——污水处理入手,在不改变原有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方法的情况下,既能处理污水的同时,又能有效解决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大量减少污泥生成量的问题;

  但现有微生物法处理污水及污泥,需要针对不同的污水及污泥进行取样、培养基培养、菌种分离、菌种分析、鉴定、配伍和优化等一系列过程,耗时耗力;

  专利号为201210265567.2的一张用于污泥减量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微生物群间的互生作用,形成一个所需各种酶活性很高的生物降解体系,有效破坏和分解活性污泥中死亡和衰老的菌体,同时能够分解有机物,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情况下,减少剩余污泥的发生量;但其菌剂制备方法复杂,需要对菌群进行发酵,费用较高,菌群不能适应多变的污水成分,对污水的抗冲击力较差,且应用成本高、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大规模生产、直接投放、能适应多变的污水成分、菌群对污水的抗冲击力较好、成本低的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

  一种处理污水及污泥的微生物菌剂,主要包括: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rubrum)、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microflav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virid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Virgibacillushalodenitrificans);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

  以上菌种都是现有的常规菌种,可以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购买得到;

  其中较佳选择为: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rubrum)选自CGMCC1.5、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选自CGMCC1.8929;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选自CGMCC1.934;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microflavus)选自CGMCC4.6556;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选自CGMCC1.1481、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utilis)选自CGMCC2.1495;绿色链霉菌(Streptomycesviridis)选自CGMCC4.495;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选自CGMCC1.5;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Virgibacillushalodenitrificans)选自CGMCC1.8128;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选自CGMCC1.2907。

  各菌种分别通过常规方法首先进行斜面培养,其次摇床培养,再次种子罐培养,且各种子罐中活菌含量≥2.8×108/ml,最后混合各种子罐中的菌。

  10种菌以重量计混合的比例为:深红红螺菌10%,沼泽红假单胞菌10%,枯草芽孢杆菌20%;细黄链霉菌5%;嗜热链球菌5%、产朊假丝酵母10%;绿色链霉菌5%;铜绿假单胞菌5%;盐反硝化枝芽孢杆菌15%;脱氮副球菌15%。

  混合后,在1L污水中加入3-5g菌剂对菌种进行活化,24h后再补加一次,1L污水中加入1-2g菌剂。

  本发明通过对污水直接添加集合了自然界中常见的、可供人类利用且安全无害的——主要包括真菌、酵母、霉菌、细菌在内——的四大类微生物,无需进行混合菌发酵,将各种菌直接投放在污水中,利用污水中特有的物质及各个菌群间的协同作用,进行自身的繁殖及新陈代谢,最终形成稳定的共生群落的同时,降解、转化有机或无机物质,从而减少污水中N、P等元素,降低污泥生成量,除臭的同时,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并确保微生物群长时间的共生及抗冲击力,成本低,可以大批量生产,直接投放。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