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处理用混合池

发布时间:2018-4-20 11:30:2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08.05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IPC分类号B01F7/24; C02F1/66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混合池,包括混合池本体以及用于支撑混合池本体的支架,混合池本体内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片,旋转轴的底端与电机之间转动连接,混合池顶端连接有酸液加入管,混合池顶端设置有排气口,混合池侧壁上方设置有污水进入口,混合池侧壁下方设置有污水排出口,污水进入口和污水排出口均设置有柱塞泵,柱塞泵包括柱塞泵本体和柱塞泵活塞,柱塞泵本体包括料管和单向阀,料管的内壁具有螺旋状突起,柱塞泵活塞表面设有线状凸纹。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用混合池,通过设置柱塞泵,提高液体流动效率,可在液体加压流入和排出的过程中,同时对液体进行混合处理,此外还避免了液体的反向流入和流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混合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本体以及用于支撑混合池本体的支架,混合池本体内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片,旋转轴的底端与电机之间转动连接,混合池顶端连接有酸液加入管,混合池顶端设置有排气口,混合池侧壁上方设置有污水进入口,混合池侧壁下方设置有污水排出口,污水进入口和污水排出口均设置有柱塞泵,柱塞泵包括柱塞泵本体和柱塞泵活塞,柱塞泵本体包括料管和单向阀,料管的内壁具有螺旋状突起,柱塞泵活塞表面设有线状凸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混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池本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正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混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高度等于混合池本体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混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突起的高度为料管直径的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混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凸纹的长度为1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混合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凸纹的间隔为0.5mm-1.5mm。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用混合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用混合池。

  背景技术

  混合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关键设施,由于有大量的污水不断的排入和排出混合池,因此混合池的液体流通系统是决定设施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目前常用的混合池液体流通系统大多是普通阀门,存在的问题有:一是无法限制液体的单向流入和流出,二是对液体进行加压排入和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混合池,通过设置柱塞泵,提高液体流动效率,同时避免了液体的反向流入和流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污水处理用混合池,包括混合池本体以及用于支撑混合池本体的支架,混合池本体内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上设置有螺旋片,旋转轴的底端与电机之间转动连接,混合池顶端连接有酸液加入管,混合池顶端设置有排气口,混合池侧壁上方设置有污水进入口,混合池侧壁下方设置有污水排出口,污水进入口和污水排出口均设置有柱塞泵,柱塞泵包括柱塞泵本体和柱塞泵活塞,柱塞泵本体包括料管和单向阀,料管的内壁具有螺旋状突起,柱塞泵活塞表面设有线状凸纹。

  所述混合池本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正方形。

  所述旋转轴的高度等于混合池本体的高度。

  所述螺旋状突起的高度为料管直径的1/3。

  所述线状凸纹的长度为1mm-3mm。

  所述线状凸纹的间隔为0.5mm-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柱塞泵,提高液体流动效率,可在液体加压流入和排出的过程中,同时对液体进行混合处理,此外还避免了液体的反向流入和流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