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

发布时间:2018-4-22 16:58:30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0.13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IPC分类号C02F1/42; F16K11/074; C02F10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包括若干装填有树脂和布水器的交换罐,所采用的交换罐包括由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以及至少一个并联的备用交换罐组成;所述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依次是第一级交换罐、第二级交换罐、第N级交换罐(N≧2);当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出水硬度达到所设定的数值时,原串联的第一级交换罐与盐箱连接转入再生状态,再生完成后该第一级交换罐作为新的备用交换罐;原串联的第N级交换罐依次移序作为第N-1级交换罐,与作为第N级交换罐的所述原备用交换罐进行串联软化供水;使得所述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始终处于连续软化供水状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装填有树脂和布水器的交换罐,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交换罐包括由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以及至少一个并联的备用交换罐组成;所述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依次是第一级交换罐、第二级交换罐、第N级交换罐(N≧2);当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出水硬度达到所设定的数值时,原串联的第一级交换罐与盐箱连接转入再生状态,再生完成后该第一级交换罐作为新的备用交换罐;原串联的第N级交换罐依次移序作为第N-1级交换罐,与作为第N级交换罐的所述原备用交换罐进行串联软化供水;使得所述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始终处于连续软化供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化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的交换罐是两个,备用的交换罐是一个。

  3.一种用于权利要求2所述软化水处理系统的主阀,软化水处理系统采用三个交换罐,位置依次为左罐、中罐和右罐;左罐阀体与左罐本体连接;右罐阀体与右罐本体连接;其特征在于,主阀为平面密封阀,包括主阀体、主定阀片、主动阀片、拨叉和分隔栅;主阀的主阀体与中罐本体连接;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所述再生进水口与进水口或出口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软化水处理系统的主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再生进水口与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主阀的主定阀片上设置有七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七通孔在主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上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主阀体的出水口相连通;在主动阀片上依次顺序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第二导通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水通道与主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的第七通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软化水处理系统的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再生进水口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主阀的主定阀片上设置有七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七通孔在主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上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主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在主动阀片上依次顺序设置有第一导通通道、第二导通通道、出水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出水通道与主阀体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的第七通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软化水处理系统的主阀,其特征在于,在分隔栅上设置有上布水流道腔和下布水流道腔,上布水流道腔与主阀体的再生上布水口相连通,下布水流道腔与主阀体的再生下布水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软化水处理系统的主阀,其特征在于,在拨叉上设置有上布水腔、下布水腔、上布水流道和下布水流道,上布水腔与主动阀片的第一通孔相连通,下布水腔与主动阀片的第二通孔相连通,上布水流道连通上布水腔和分隔栅的上布水流道腔,下布水流道连通下布水腔和分隔栅的下布水流道腔。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2所述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包括主阀、再生阀、左罐阀体和右罐阀体,主阀和再生阀通过联接固定为一个整体;

  所述主阀包括主阀体、主定阀片、主动阀片、拨叉、分隔栅和主驱动机构;

  所述再生阀包括再生阀体、再生定阀片、再生动阀片、射流器和再生驱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再生进水口与进水口相连通;在主定阀片上设置有七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七通孔在主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上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主阀体的出水口相连通;在主动阀片上依次顺序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第二导通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水通道与主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的第七通孔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生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水口、射流器进水口、射流器出水口、吸盐口、上布水口和下布水口,进水口与主阀体的再生进水口相连通,射流器进水口、射流器出水口与射流器相连通,上布水口与主阀体的再生上布水口相连通,下布水口与主阀体的再生下布水口相连通;在再生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六通孔在再生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与再生阀体的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进水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出水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再生阀体的上布水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再生阀体的排水口相连通;在再生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和第二导通通道,进水通道与再生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的第六通孔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的主定阀片和主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主动阀片进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或主动阀片进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或主动阀片进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和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的再生定阀片和再生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无连通关系,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再生进水口与出水口相连通;在主定阀片上设置有七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七通孔在主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上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主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在主动阀片上依次顺序设置有第一导通通道、第二导通通道、出水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出水通道与主阀体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的第七通孔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的主定阀片和主动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出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或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出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或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和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出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生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六通孔在再生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与再生阀体的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进水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出水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再生阀体的上布水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再生阀体的排水口相连通;在再生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和第二导通通道,进水通道与再生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的第六通孔相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的再生动阀片和再生定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无连通关系,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再生定阀片上设置有五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五通孔在再生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再生阀体的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进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再生阀体的上布水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出水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再生阀体的排水口相连通;在再生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和第二导通通道,进水通道与再生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的第五通孔相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阀的再生动阀片和再生定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无连通关系,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分隔栅上设置有上布水流道腔和下布水流道腔,上布水流道腔与主阀体的再生上布水口相连通,下布水流道腔与主阀体的再生下布水口相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拨叉上设置有上布水腔、下布水腔、上布水流道和下布水流道,上布水腔与主动阀片的第一通孔相连通,下布水腔与主动阀片的第二通孔相连通,上布水流道连通上布水腔和分隔栅的上布水流道腔,下布水流道连通下布水腔和分隔栅的下布水流道腔。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罐阀体设置有左罐上布水口、左罐下布水口、左上布接口和左下布接口,左上布接口与左罐上布水口相连通,左下布接口与左罐下布水口相连通,左上布接口和左下布接口通过接管分别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和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罐阀体设置有右罐上布水口、右罐下布水口、右上布接口和右下布接口,右上布接口与右罐上布水口相连通,右下布接口与右罐下布水口相连通,右上布接口和右下布接口通过接管分别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和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

  说明书

  一种软化水处理系统及其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或商业或家用连续供水系统用的多功能控制阀及含有该多功能控制阀的水处理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子交换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及含有该多功能控制阀的软化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的软化水处理系统常见的形式有:单交换罐供水、双交换罐一用一备连续供水、多交换罐并联或串联供水。这几种形式的软化水处理系统在交换罐运行出水硬度达到上限值时必须再生交换罐内的树脂后才可以重新投入运行产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规定:采用锅外水处理的蒸汽锅炉给水硬度≤0.03mmol/L,热水锅炉给水硬度≤0.6mmol/L,对于给水硬度为0.03mmol/L的上限值要求,交换罐处理前的原水硬度往往是出水硬度的几十倍到几百倍,如果交换罐继续处理到出水硬度等于原水硬度值,那么交换罐里树脂的交换容量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也就是说现有形式的软化水处理系统的树脂的交换容量利用率局限在一个范围内。

  软化水处理系统在再生时可以采用原水或软水再生,现有形式的软化水处理系统因为控制阀的缺陷,在再生时通常采用原水进行反洗、吸盐再生、补水和正洗。因为原水中含有需要交换脱除的离子,所以采用原水再生的软化水处理系统要比采用软水再生的软化水处理系统在总产水量上要低得多,这是因为前者的树脂在再生时被原水中的杂质离子造成了部份失效,从而降低了树脂在运行产水时的离子交换能力,而且前者需要消耗较大量的再生液来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

  现有软化水处理系统在处理高硬度的原水时通常采用两级固定床交换罐串联或单级浮动床交换罐供水,因浮动床交换罐对原水浊度要求高,所以在处理高硬度原水时采用两级固定床交换罐串联系统较为常见,但采用双罐串联连续供水的系统需要额外增加控制阀和控制系统才能实现,而且一只交换罐至少需配置一只控制阀和一只盐箱,配套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化水处理系统以克服现有软化水处理系统树脂利用率不高、难于采用软水再生、难于实现双罐串联连续供水处理高硬度原水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具体技术方案:

  一种软化水处理系统,包括若干装填有树脂和布水器的交换罐,所采用的交换罐包括由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以及至少一个并联的备用交换罐组成;所述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依次是第一级交换罐、第二级交换罐、第N级交换罐(N≧2);当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出水硬度达到所设定的数值时,原串联的第一级交换罐与盐箱连接转入再生状态,再生完成后该第一级交换罐作为新的备用交换罐;原串联的第N级交换罐依次移序作为第N-1级交换罐,与作为第N级交换罐的所述原备用交换罐进行串联软化供水;使得所述至少两个串联的交换罐始终处于连续软化供水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串联的交换罐是两个,备用的交换罐是一个。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上述软化水处理系统的主阀,软化水处理系统采用三个交换罐,所述三个交换罐的位置依次为左罐、中罐和右罐;左罐阀体与左罐本体连接;右罐阀体与右罐本体连接;主阀为平面密封阀,包括主阀体、主定阀片、主动阀片、拨叉和分隔栅;主阀的主阀体与中罐本体连接;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再生进水口与进水口或出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再生进水口与进水口相连通;所述主阀的主定阀片上设置有七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七通孔在主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上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主阀体的出水口相连通;在主动阀片上依次顺序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第二导通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水通道与主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的第七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再生进水口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主阀的主定阀片上设置有七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第一 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七通孔在主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上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主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在主动阀片上依次顺序设置有第一导通通道、第二导通通道、出水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出水通道与主阀体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的第七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分隔栅上设置有上布水流道腔和下布水流道腔,上布水流道腔与主阀体的再生上布水口相连通,下布水流道腔与主阀体的再生下布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在拨叉上设置有上布水腔、下布水腔、上布水流道和下布水流道,上布水腔与主动阀片的第一通孔相连通,下布水腔与主动阀片的第二通孔相连通,上布水流道连通上布水腔和分隔栅的上布水流道腔,下布水流道连通下布水腔和分隔栅的下布水流道腔。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上述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具体技术方案包括:

  方案1:

  一种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包括主阀、再生阀、左罐阀体和右罐阀体,主阀和再生阀通过联接固定为一个整体。

  所述主阀主要包括主阀体、主定阀片、主动阀片、拨叉、分隔栅和主驱动机构。

  所述再生阀主要包括再生阀体、再生定阀片、再生动阀片、射流器和再生驱动机构。

  采用三交换罐两用一备连续供水、原水再生、可选顺流或逆流再生方式。

  进一步,在所述主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左罐上布水接口、左罐下布水接口、中罐上布水口、中罐下布水口、右罐上布水接口、右罐下布水接口、再生进水口、再生上布水口和再生下布水口,再生进水口与进水口相连通。在主定阀片上设置有七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七通孔在主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上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主阀体的中罐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主阀体的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主阀体的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第七通孔与主阀体的出水口相连通。在主动阀片上依次顺序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 通通道、第二导通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水通道与主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的第七通孔相连通。在分隔栅上设置有上布水流道腔和下布水流道腔,上布水流道腔与主阀体的再生上布水口相连通,下布水流道腔与主阀体的再生下布水口相连通。在拨叉上设置有上布水腔、下布水腔、上布水流道和下布水流道,上布水腔与主动阀片的第一通孔相连通,下布水腔与主动阀片的第二通孔相连通,上布水流道连通上布水腔和分隔栅的上布水流道腔,下布水流道连通下布水腔和分隔栅的下布水流道腔。主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拔叉并联动主动阀片作圆周转动。

  进一步,在所述再生阀体上设置有进水口、排水口、射流器进水口、射流器出水口、吸盐口、上布水口和下布水口,进水口与主阀体的再生进水口相连通,射流器进水口、射流器出水口及吸盐口与射流器相连通,上布水口与主阀体的再生上布水口相连通,下布水口与主阀体的再生下布水口相连通。在再生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六通孔在再生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与再生阀体的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进水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出水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再生阀体的上布水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再生阀体的排水口相连通。在再生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和第二导通通道,进水通道与再生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的第六通孔相连通。再生驱动机构用以驱动再生动阀片作圆周转动。

  进一步,所述左罐阀体设置有左罐上布水口、左罐下布水口、左上布接口和左下布接口,左上布接口与左罐上布水口相连通,左下布接口与左罐下布水口相连通,左上布接口和左下布接口通过接管分别与主阀体的左罐上布水接口和左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右罐阀体设置有右罐上布水口、右罐下布水口、右上布接口和右下布接口,右上布接口与右罐上布水口相连通,右下布接口与右罐下布水口相连通,右上布接口和右下布接口通过接管分别与主阀体的右罐上布水接口和右罐下布水接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主阀的主动阀片和主定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主动阀片进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或主动阀片进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 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或主动阀片进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和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再生阀的再生动阀片和再生定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无连通关系,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

  方案2:

  一种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包括主阀、再生阀、左罐阀体和右罐阀体,主阀和再生阀通过联接固定为一个整体。

  所述主阀主要包括主阀体、主定阀片、主动阀片、拨叉、分隔栅和主驱动机构。

  所述再生阀主要包括再生阀体、再生定阀片、再生动阀片、射流器和再生驱动机构。

  方案2与方案1的构成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两点:

  第一、方案1所述的主阀体的进水口在方案2是作为主阀体的出水口,方案1所述的主阀体的出水口在方案2是作为主阀体的进水口。

  第二、主动阀片结构不相同。

  采用三交换罐两用一备连续供水、软水再生、可选顺流或逆流再生方式。

  以下对方案2区别于方案1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进一步,所述主阀的主定阀片第七通孔与主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主阀体的再生进水口与出 水口相连通。在所述主动阀片上依次顺序设置有第一导通通道、第二导通通道、出水通道、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出水通道与主阀体的出水口相连通,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的第七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主阀的主动阀片和主定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出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或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出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或主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七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主定阀片第六通孔和第一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出水通道与主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一通孔与主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主动阀片第二通孔与主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再生阀的再生动阀片和再生定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与方案1相同。

  方案3:

  一种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包括主阀、再生阀、左罐阀体和右罐阀体,主阀和再生阀通过联接固定为一个整体。

  所述主阀主要包括主阀体、主定阀片、主动阀片、拨叉、分隔栅和主驱动机构。

  所述再生阀主要包括再生阀体、再生定阀片、再生动阀片、射流器和再生驱动机构。

  采用三交换罐两用一备连续供水、原水或软水再生、顺流吸盐再生方式。

  本方案的再生阀采用不同于方案1和方案2的再生定阀片和再生动阀片的流道结构,其余结构特征均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

  进一步,除再生动、定阀片外,其余结构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时,再生时是采用原水再生。

  进一步,除再生动、定阀片外,其余结构特征与实施例二相同时,再生时是采用软水再生。

  进一步,在所述再生定阀片上设置有六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六通孔在再生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均与再生阀体的下布 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进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出水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再生阀体的上布水口相连通,第六通孔与再生阀体的排水口相连通。在再生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和第二导通通道,进水通道与再生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的第六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再生阀的再生动阀片和再生定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无连通关系,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六通孔相连通。

  方案4:

  一种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包括主阀、再生阀、左罐阀体和右罐阀体,主阀和再生阀通过联接固定为一个整体。

  所述主阀主要包括主阀体、主定阀片、主动阀片、拨叉、分隔栅和主驱动机构。

  所述再生阀主要包括再生阀体、再生定阀片、再生动阀片、射流器和再生驱动机构。

  采用三交换罐两用一备连续供水、原水或软水再生、逆流吸盐再生方式。

  本方案的再生阀采用不同于方案1和方案2的再生定阀片和再生动阀片的流道结构,其余结构特征均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

  进一步,除再生动、定阀片外,其余结构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时,再生时是采用原水再生。

  进一步,除再生动、定阀片外,其余结构特征与实施例二相同时,再生时是采用软水再生。

  进一步,在所述再生定阀片上设置有五个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在圆周上顺序排列,第五 通孔在再生定阀片的中心,第一通孔与再生阀体的下布水口相连通,第二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进水口相连通,第三通孔与再生阀体的上布水口相连通,第四通孔与再生阀体的射流器出水口相连通,第五通孔与再生阀体的排水口相连通。在再生动阀片上设置有进水通道、第一导通通道和第二导通通道,进水通道与再生阀体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的第五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再生阀的再生动阀片和再生定阀片的配合关系包括: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四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四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或再生动阀片进水通道与再生定阀片无连通关系,再生动阀片第一导通通道与再生定阀片第二通孔和第五通孔相连通,再生动阀片第二导通通道只与再生定阀片第三通孔相连通。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三交换罐连续供水用多功能控制阀,始终有两个交换罐串联供水,另一罐再生备用,出水硬度达到上限值时将串联的第一级交换罐转入再生,串联的第二级交换罐作为第一级交换罐与再生好备用的交换罐继续串联产水,且系统只需配置一只盐箱,因此可以大大提高树脂交换容量的利用率,可提高50%,节省再生盐耗和再生水耗,节省配套成本,既可以原水再生,也可以软水再生,可用于高硬度原水的连续软化供水,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和局限性。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