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10.20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IPC分类号C02F3/32; C02F101/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包括:(1)将饲养污水引入净化池;(2)在净化池内种植水生植物;(3)每隔1个月,往净化池中人工输送一次氧气;(4)待生长稳定后定期收割并补种水生植物。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植物水处理方法具有清洁环保,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氮磷钾含量,种植植物可用作饲料,成本低效果好,同时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重要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饲养污水引入净化池;(2)在净化池内种植水生植物;(3)每隔1个月,往净化池中人工输送一次氧气;(4)待生长稳定后定期收割并补种水生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水葫芦和浮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的培养方法为水培。
说明书
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饲养常常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容易引起水生藻类泛滥,影响水质和水生动植物生长,不能直接排入水体,现有的技术通常为化学过滤和沉降,或是利用生物膜和微生物降解,成本高昂,技术复杂,不适宜农业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在净化池种植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通过水培培养植物,方便卫生;通过定期收割补种植物,保证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效率。清洁环保,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氮磷钾含量,种植植物可用作饲料,成本低效果好,同时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重要推广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包括:(1)将饲养污水引入净化池;(2)在净化池内种植水生植物;(3)每隔1个月,往净化池中人工输送一次氧气;(4)待生长稳定后定期收割并补种水生植物。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为水葫芦和浮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水生植物的培养方法为水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植物水处理方法通过在净化池种植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通过水培培养植物,方便卫生;通过定期收割补种植物,保证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效率,通过定期通入氧气,保障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反应的进行。清洁环保,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氮磷钾含量,种植植物可用作饲料,成本低效果好,同时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重要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植物污水处理方法,包括:(1)将饲养污水引入净化池;(2)在净化池内种植水生植物;(3)每隔1个月,往净化池中人工输送一次氧气;(4)待生长稳定后定期收割并补种水生植物。
所述水生植物为水葫芦和浮萍,生长较快,可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氮磷钾氨等物质,净化水体。
所述水生植物的培养方法为水培,种植方便,简单,收割方便,无污染。
本发明植物水处理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一、通过在净化池种植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
二、通过水培培养植物,方便卫生;
三、通过定期收割补种植物,保证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吸收效率;
四、通过定期向净化池通入氧气,可有效保证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反应的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清洁环保,有效减少水体中的氮磷钾含量,种植植物可用作饲料,成本低效果好,同时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重要推广价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