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8 15:37:3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11.20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IPC分类号C02F9/10; C02F1/4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原水池、原水泵、反应池、电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第一增压泵、砂滤器、离子交换器、反渗透、浓水箱、第二增压泵、正渗透、水箱、水泵、蒸发装置,所述原水泵及反应池之间设有第一加碱泵、第二加碱泵,所述反渗透及正渗透的输出端还连接产水回收单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电絮凝、反渗透和正渗透相结合的办法处理浓水的零排放装置,将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浓缩倍数大大提高,可节省蒸发设备的投资和整体运行费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依次通过 管道连接的原水池、原水泵、反应池、电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第 一增压泵、砂滤器、离子交换器、反渗透、浓水箱、第二增压泵、正渗透、水 箱、水泵、蒸发装置,所述原水泵及反应池之间设有第一加碱泵、第二加碱泵, 所述反渗透及正渗透的输出端还连接产水回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电絮凝为管式、板式或箱体式,其电源为脉冲电源或直流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离子交换器为钠离子交换器或弱酸阳离子交换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反渗透为卷式、管式、碟管式或中空纤维式,材质为芳香族聚酰胺或 醋酸纤维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其特 征是,所述正渗透为卷式、管式、碟管式或中空纤维式,材质为芳香族聚酰胺 或醋酸纤维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其特 征是,所述蒸发装置为蒸发器。

  说明书

  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 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含盐量和硬度都较高,直接排放对环境是一种破 坏,而现在水资源越来越缺乏,能有效把这部分水利用起来,并且达到零排放, 是一种最佳的选择。零排放传统的办法是采用反渗透或电渗析将水浓缩,再经 过蒸发浓缩,而受到渗透压的限制,反渗透或电渗析不能将水浓缩到很高的倍 数,这样会增大蒸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需要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的 装置来实现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过程中蒸发设备的投资和运行 费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的装置来实现反渗透浓水及循环 排污水的零排放。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零排放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原 水池、原水泵、反应池、电絮凝、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第一增压泵、砂 滤器、离子交换器、反渗透、浓水箱、第二增压泵、正渗透、水箱、水泵、蒸 发装置,所述原水泵及反应池之间设有第一加碱泵、第二加碱泵,所述反渗透 及正渗透的输出端还连接产水回收单元。

  根据实际的需要,所述电絮凝可为管式、板式或箱体式,其电源为脉冲电 源或直流电源。

  优选的,所述离子交换器为钠离子交换器或弱酸阳离子交换器。

  优选的,所述反渗透为卷式、管式、碟管式或中空纤维式,材质为芳香族 聚酰胺或醋酸纤维素;所述正渗透为卷式、管式、碟管式或中空纤维式,材质 为芳香族聚酰胺或醋酸纤维素。

  优选的,所述蒸发装置为蒸发器,根据实际需求,也可采用自然蒸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利用电絮凝、反渗透和正渗透相结合的 办法处理浓水的零排放装置,将反渗透浓水及循环排污水的浓缩倍数大大提高, 可节省蒸发设备的投资和整体运行费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