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技术

发布时间:2018-4-28 16:55:0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12.10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IPC分类号C02F101/30; 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装置包括沉淀池、好氧池组、生物渗滤池以及生态池,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好氧池组包括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以及第三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过水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三好氧池外侧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第三好氧池与生物渗滤池之间设置有水管,所述生态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该组合装置巧妙的将沉淀、过滤、净化等多种装置组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的净化工艺和装置。该工艺大大节省了能耗和投资,降低了运行费用,提高了处理的稳定性。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装置包括沉淀池、好氧池组、生物渗滤池以及生态池,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好氧池组包括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以及第三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过水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三好氧池外侧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第三好氧池与生物渗滤池之间设置有水管,所述生态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渗滤池设有微孔曝气管、水泥板和填料层,所述水泥板设置在渗滤池的下部,所述水泥板的上方铺设有微孔曝气管,所述微孔曝气管的上方设置填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渗滤池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渗滤池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粗砂层、沸石层、砂石层和鹅卵石层,每层的厚度为15—25cm。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渗滤池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与微孔曝气管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板设置在渗滤池的下部,距离渗滤池底部距离为10—20cm。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板上设置有孔径,所述孔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之间设置有过水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好氧池底部外侧与生物渗滤池上部外侧之间设置有栅格,所述栅格的一端连接第三好氧池的底部外侧,另一端连接生物渗滤池上部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合装置还包括干化场,所述干化场设置在沉淀池的下方,所述干化场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排泥管,将沉淀池中的残渣输送到干化场回收利用。

  说明书

  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行业的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具有较大颗粒沉淀物、经絮凝后或预处理后的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难降解易沉淀物质多,COD彻底去除困难等特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对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十分必要。

  目前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好氧生物滤池具有过滤、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需要大量曝气,同时需要高的过滤速度和截留悬浮物,并且需要定期反冲洗,但比一般生物处理技术的处理效果更高,且对外界条件的变化不像活性污泥那样敏感,经过对工艺的改进,目前已经由早期的下向流发展为上向流方式。但是,好氧生物滤池在我国针对分散式污水处理的应用严重不足,并且存在一体化程度不高,电气设备多,滤料种类相对单一,附着微生物群落不丰富,滤层过滤不充分,反冲洗频繁破坏生物膜,影响出水水质等缺点,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净化装置大都是单一的结构,处理起来不方便,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工艺的复杂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该组合装置巧妙的将沉淀、过滤、净化等多种装置组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的净化工艺和装置。该工艺大大节省了能耗和投资,降低了运行费用,提高了处理的稳定性,同时对废水处理能力强,污水处理后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水质排放要求,适合预处理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浓度有机污水净化组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装置包括沉淀池、好氧池组、生物渗滤池以及生态池,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好氧池组包括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以及第三好氧池,所述第一好氧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过水堰,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三好氧池外侧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第三好氧池与生物渗滤池之间设置有水管,所述生态池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该技术方案将沉淀、分解、过滤、净化等多种装置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实现了污水净化的一体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渗滤池设有微孔曝气管、水泥板和填料层,所述水泥板设置在渗滤池的下部,所述水泥板的上方铺设有微孔曝气管,所述微孔曝气管的上方设置填料层。所述微孔曝气管兼有增氧和反冲洗功能,该技术方案中,渗滤池底部产生水压的同时起到了暂时贮存沉淀物的作用,以便污泥回流循环利用,而沉淀池的残渣则可以送至有机肥厂制作有机肥料。产生的残渣送至有机肥厂制作有机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生物渗滤池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渗滤池的上部。所述过滤网主要是防止水生植物或者其他污物堵塞出水口,也方便后期打捞死掉的水生植物和添加新的已经萌发的嫩芽,孔径不宜过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填料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粗砂层、沸石层、砂石层和鹅卵石层,共4层,每层的厚度为15—25cm,优选为20cm,每层填料层都设置有微孔,该微孔可以大大提高氧气利用率,由于填料本身就是很好的各类生物的天然载体,整个填料层构成微生态系统,可以更好的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填料中的微生物主要降解COD和部分氮磷,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渗滤池底部的活性污泥经污泥回流管到达第一好氧池,便于积累微生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生物渗滤池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通过管道与微孔曝气管相连。通过鼓风机为微孔曝气管鼓入空气。所述好氧池组的下方也设置有鼓风机,通过鼓风机向好氧池组鼓入空气,加速代谢循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水泥板设置在渗滤池的下部,距离渗滤池底部距离为10—20cm,优选为1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水泥板上设置有孔径,所述孔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孔径方便污水在压力作用下渗进渗滤池,起到渗滤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填料层中的填料自上而下直径逐渐增大。填料层分4层,颗粒直径自上而下直径逐渐增大,附着微生物种类丰富,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除去了大量可降解的有机物质,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好氧池与第二好氧池之间设置有过水洞,便于污水从第一好氧池进入第二好氧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三好氧池底部外侧与生物渗滤池上部外侧之间设置有栅格,所述栅格的一端连接第三好氧池的底部外侧,另一端连接生物渗滤池上部外侧。所述栅格防止大颗粒堵塞渗滤池池底部带孔的水泥板,其次栅格具有过滤作用,污泥或大颗粒物质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回流管刚好可以抽到前面重复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净化组合装置还包括干化场,所述干化场设置在沉淀池的下方,所述干化场和沉淀池之间设置有排泥管,将沉淀池中的残渣输送到干化场回收利用,用作有机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该该技术方案将沉淀、分解、过滤、净化、回收等多种装置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实现了污水净化的一体化。高浓度污水首先经过沉淀池的沉淀,进入好氧池组进行修改分解,再进入到调节池进行二次过滤,调节池的污泥经回流管回流到第一好氧池,使得微生物循环作用。调节池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渗进渗滤池,经渗滤后进入生态池,最后从出水口排出。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好氧池组,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该好氧池组逐级处理,为了新进污水和已处理的污水区别开,不至于混在一起,其中第一好氧池中设置有活性污泥,第二好氧池和第三好氧池直接投加菌种,也可以是前面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分散到后面。产生的残渣送至有机肥厂制作有机肥料,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3、本实用新型的渗滤池铺有填料层,填料层分4层,自下至上,颗粒直径由大到小,附着微生物种类丰富,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除去了大量可降解的有机物质,降低了处理成本,提高了处理效率;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微孔曝气管,每隔一周曝气一次,成本较低,既能清洗水泥板滤孔,又能为填料层的微生物供氧,提高氧气利用率,加强了基质的传递效率。废水由下向上经过生物膜和水生植物,大大提高了废水处理效果;

  5、该技术方案中的生态池中设置有沉水植物,如狐尾藻、金鱼藻,挺水植物,如芦苇、蒲草,和漂浮植物,如睡莲、浮萍,经过生态池内部下、中、上三层空间立体分布共同作用,且能合理利用空间,脱氮除磷作用较强,最终污水从生态池出水口排出。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